汪葛雷觀點:許多人罵民進黨,為何效果總不如預期?

2022-06-28 06:30

? 人氣

民進黨耐罵,民調支持度下滑,也沒讓國民黨討到便宜。圖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總統。(柯承惠攝)

民進黨耐罵,民調支持度下滑,也沒讓國民黨討到便宜。圖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總統。(柯承惠攝)

監督執政黨的文章、批判、論述、圖文已滿坑滿谷,為何總讓人感覺效果有限?即使執政黨民調有所下降,那為何在野黨未有提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回想許多民進黨在野時期一套,執政時期一套的政策,如美豬、核食,或其他民進黨過往對其他政黨的批判,例如帶職參選等,民進黨都勇敢幹下去。在野黨總拿民進黨當年的批判出來酸,但為何似乎執政黨都只是有所被消耗,滿意度下降,但與前兩任總統任滿六年之際相比,民調還是偏高?

以上,是所有想要執政的在野黨,包含國民黨與民眾黨要深思的問題。

背後可能的原因,許多人會用賣芒果乾(亡國感)、執政黨脅迫利誘控制媒體、言論獨裁、網軍治國、大外宣,或者防疫紅利來解釋,筆者也認同這些都是民進黨長年居於優勢的原因。但如果真要解決問題,我們需要去思索,為何民進黨敢使這些招?為何這些招用了無反效果(至少有限,不致於讓民進黨民意崩盤)?

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深挖出深層原因的,竊以筆者淺見,民進黨之所以能如此囂張,關鍵點有以下兩個:

1.中間選民感知到的日常生活「還行」,並不覺得「很糟」、「難以忍受」

眾所皆知,綠營選民一向較藍營選民死忠,從2008年謝長廷仍能有500多萬票就可看出。即便經歷了2016至2018年綠營選民因失望而凝聚力消散,在2019年反送中後也凝聚了回來,之後防疫鎖國更讓綠營民眾持續宛若選舉期間的凝聚力。

反之,死忠藍營選民數量較為有限,且其中有一部分最在意的是國家認同路線,精力花了一半在鬥爭不夠統的藍營政治人物上面。對藍營政治人物的期望值也很高,總認為民進黨在野時隨隨便便就能佔領立院,國民黨卻不行,無視民進黨當時有王院長護航的事實。這一切加總,反映在輿論環境上,就使挺政府輿論至少能與反政府輿論打平。在執政黨有行政優勢下,打平等於是執政黨佔優勢。

而關於中間選民的部分,近年來,民進黨政府雖然在電力、防疫等議題上頻頻出包,兩岸關係也持續緊張,但電畢竟不是每天停,防疫大部分染疫的人都康復了,疫苗也都有打到了,而兩岸畢竟也沒有發生戰爭,兩岸經貿的受阻,也因許多國民的收入與兩岸經貿連動性低,受影響幅度有限。

這種狀況下,很容易把單一議題提煉出來,使中間選民雖對政府有不滿意,但也無太大動力去反政府的狀況,這種狀況反映在去年底的四項公投,就是中北部反民進黨政府的優勢,被民進黨南部的強大動員力抵銷光,最後四項公投皆沒的遺憾結果。

20220622-國民黨主席朱立倫22日出席國民黨中常會。(顏麟宇攝)
民眾固不滿意民進黨,國民黨也未能填補這個民意缺口。圖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出席國民黨中常會。(顏麟宇攝)

無論你我喜歡不喜歡,都必須承認現狀:「中間選民即便不滿意民進黨,許多人的不滿意度也沒有強到願意出來投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