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被父母逼做「開腦」治療!印度王子勇敢出櫃,積極爭取同志權益

2022-06-25 19:00

? 人氣

戈希爾所在的莊園面積約6公頃,是國王在逐出戈希爾數年後所贈,代表了父子間的和解。經過多年的沉澱與省思,國王終究還是放下其他王室成員的批判眼光,接受作為同性戀的兒子,但戈希爾的母親迄今仍不願與他交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00年,戈希爾成立「拉克許亞信托」(Lakshya Trust)慈善組織,8年後把莊園改造成LGBTQ(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酷兒)族群的庇護所,收留被逐出家門、無處容身的同志,為他們提供心靈輔導、培訓以及安排出路。

Lakshya在印地語(Hindi)中是「目標」的意思。

從美國返回印度的「跨性別女性」莉亞,就住在庇護所。她因具有農業常識,負責管理莊園裡香蕉及其他作物。這些作物在收成後就會被運到市集販賣,補貼庇護所的運作經費。

印度同志出櫃下場:離家和失業

莉亞在7歲時發現了自己的不同,隨著時間推移,父母也逐漸察覺到「異狀」,反應從起初的置之不理變成「強迫矯正」。莉亞在17歲時選擇出櫃,就這樣被趕出家門。

根據2017年發布、由印度人權委員會贊助的一份同志人權調查,只有2%的LGBTQ人士與家人同住。

「在印度,LGBTQ人士一旦出櫃,等著他的只有兩條路:自行離家或是被逐出家門。一旦離開了家,生活上的難關將接踵而來,租不到房子、找不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多半也會在雇主發現性向後被辭退」。

因求職不順而流落到街頭的同性戀者很多,貝蒂(化名)就是其中一位。

頂著熾熱的大太陽,貝蒂和同伴們在高速公路一座收費站外穿梭,攔下往來車輛,以替乘客祈福為名,賺取小費。

根據印度史詩「羅摩衍那」(Ramayana),守護之神毗濕奴(Vishnu)轉世的英雄羅摩(Rama)特准「陰陽人」(hijra)在喜慶上表演歌舞,為新婚佳偶或新生兒祈福,於是衍生出LGBTQ人士在馬路上為乘客祈福的現象。

貝蒂告訴《中央社》記者,沒有公司願意聘請LGBTQ人士,他只好和其他同志一起在街上討生活。

和一般上班族一樣,他們早上9點開工、下午5點回家,被攔下的車主通常會拿出10盧比(約新台幣4元)打發他們,運氣好的話也能拿到500盧比的打賞,每天要填飽肚子倒也不是大問題。

「但我們不想一輩子活在街頭,我們也有自己的渴望和追求,我們希望結婚、希望受教育,希望有工作,但周遭的各種歧視,讓我們難以實現人生目標。」

根據印度2011年普查,LGBTQ人口約有49萬;另據2017年的同志人權調查,德里和週邊省分的LGBTQ人士當中,只有6%得以找到工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