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 美中交鋒─彼此不能自外於自由主義國際秩序

2022-06-28 06:10

? 人氣

中美在政治、經濟上雖處於競爭與對抗狀態,但仍是在自由主義的框架之下。(資料照,美聯社)

中美在政治、經濟上雖處於競爭與對抗狀態,但仍是在自由主義的框架之下。(資料照,美聯社)

2022年2月烏俄戰事衝突再度升高,是歐亞大陸在冷戰結束後最大規模的地緣政治衝突,更考驗美國建立的自由國際秩序是否能維持運作,中國作為俄國最大的鄰國,同時也是美俄最大的貿易對象,三國相互競爭與牽制的同時,也共享自由國際秩序帶來的穩定與繁榮。美國作為維護秩序的霸權,中俄等潛在競爭者被制衡的同時,也享有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帶來的各項利益。2022年6月13日,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與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於盧森堡的非預期會面,雖然是基於各自的國家利益,但也是基於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對彼此帶來的好處顯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在自由主義國際秩序中享有發展紅利

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與其後的世界貿易組織(WTO)讓中國成為全球化與國際貿易的一份子,帶給中國20餘年的發展榮景,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OPEC+)和俄國的協議,也讓俄國在全球能源事務上有著關鍵地位。聯合國和北約雖然制衡中俄對外發展的意圖,但是美國投入反恐工作卻也讓中俄有名目壓制境內的極端主義與分離分子。西方國家在非洲進行的人道救援任務雖然無法面面俱到,但是壓制伊波拉病毒和其他傳染病的公共衛生成就不可抹滅,中國的「一帶一路」便是在前人的肩膀上切入全球在地化發展,從西方未能完善的基礎建設項目找到自己的國際體系角色。

中國享有秩序帶來的利益 也得接受規範

當前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若因烏俄戰爭或台海問題而崩潰,對中國而言並非是新秩序取代舊制度的良機,僅新冠肺炎衝擊全球經濟就不是中國能獨力抗起的巨大責任,中國先天上無法自給的糧食和能源難題,就需要透過國際貿易的交換才能維持正向發展,中國在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貿易體系中扮演的是「工廠」,沒有穩定的國際秩序就無法保證原材料的輸入和商品的輸出,除非中國只想經營「一帶一路」的歐亞大陸市場,前提還得是能獨自撫平恐怖主義對地區帶來的傷痛。

中國一帶一路計畫包括擴張鐵路建設,但部分成果並不符經濟效益。(美聯社)
中國一帶一路計畫積極在歐亞地區擴張鐵路建設。(資料照,美聯社)

中國當前的意識形態與自由主義相左,政治上也不會表態認同美國是當前國際秩序的主宰,但是在「一帶一路」的發展模式未能成熟之前,仍無法提供維持國際秩序穩定所需的軍事、經濟、社會發展,甚至科技標準能夠正常運行的資源與制度。從網際網路的域名到人造衛星的軌道,中國還是得認美國機構所訂制的流程與標準。結構性的全球經濟層面同樣依附於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運作,FED的升息波動讓各國無法置身事外,中國享有穩定秩序帶來的利益,自然也得接受一定的規範。

美國主導國際秩序 也難盡如人願

自由主義國際秩序讓中俄享受到有序的發展紅利,卻也是美國制衡中俄等潛在對手的利器,2018年3月開啟的美中貿易戰至今未歇,從科技產業的制裁到精準脫鉤讓中國吃到苦頭,卻也讓美國經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川普任內高喊的「美國優先」,至今仍未將美國預期的生產體系從中國帶回美國,反而民間消費市場因為長期習慣中國的價格優勢,終於讓拜登考慮解除部分關稅制裁。美中貿易戰期間,特斯拉更是反向大舉投資上海,並且受惠於中國電池產業聚落的低成本與供應鏈優勢,成功的讓電動車的價格得以更接近市場預期,交期也逐漸趕上客戶的期待。美國同樣是作為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一員,既是莊家也是玩家,中國也非前工業時代的國家,美國無能贏者全拿。

全球危機需要大國共同維持秩序

隨著烏俄戰事時間逐漸拉長,全球糧食與能源供應短缺的現象更加速通膨問題,美國要消解俄國帶來的影響,同樣需要中國維持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巧合的是,2022年下半年美中的政治問題時程也大致相同,中國即將舉辦二十大,美國同樣面臨期中選舉的考驗,大西洋彼岸的法國馬克宏(Emmanuel Jean-Michel Frédéric Macron)雖然成功連任總統,但因為通膨問題輸掉國會多數席次,這也是拜登政府同樣可能會面臨的問題。若美中無法溝通國際秩序的共識,接踵而來的糧食安全和通膨問題的效應,將是即將面對燃眉之急,台海問題在此時保持「戰略模糊、存而不論」,對於美中都是利大於弊。

美中對話共識來自俄國坐大

若美中無法在2022年舉辦有實質意義的高層會議,持續執著台海問題作為爭執焦點,既無助於解決內部政治問題,更可能讓俄國藉機在歐洲擴大,同時飽賺第三地油氣轉運財,中國期盼的是北方強鄰深陷烏俄戰事,因此至今仍未做出無限制支持的承諾。對習近平而言,第三屆政權的正當性需要政績,在今年6月南太平洋宣言受挫之際,消解內部的頹靡與不滿氛圍,更需要實質的成績,美國在關稅議題的善意表達在先,中國也不排除值得拿俄國以鄰為豁。中國月前在香格里拉會議的強硬態度,對外宣稱台灣非國際水域的,和近期的中俄高層會議已對內部有政治交代,雖然失去正面的國際形象,但也鋪墊「拜習會」所需的談判籌碼。

當前美中的政治議程同樣需要穩定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各自也有台海與俄國議題可作為大國政治的籌碼。在「拜習會」之前,兩國各自賣關子擺好姿態應是意料之中,台灣恐怕更難從美國取得具備政治意涵的機艦重大軍售項目,俄國也不易從中國身上得到更多實質的經濟援助。現有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雖有瑕疵,中國也非悅服,但關鍵時刻仍能滿足彼此利益,即便美國「精準脫鉤」對上中國「內需雙循環」,仍難以將自外於漫漫江湖。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