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後疫情時代人類所要面對新形態的社會課題

2022-06-26 05:30

? 人氣

尤其在後疫情時代,在病毒無法從人類中驅趕,降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透過AI智能完成工作就變得非常需要。例如新加坡,就開啟大港計畫,改變以前依賴人工做法。將在新的港口,設置自動化裝卸啟動架,自動化無人運輸車。那麼機場自動化無人計程車,甚至公共運輸,也都會在未來發生。AI取代人工,甚或國家資本凌駕所有一切,或企業大財團掌控社會所有資源,這都是無法規避的一個國家課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此如何審思未來AI社會中的如何可能,是一項嚴肅問題,基本上所謂AI社會,也就是「人造社會」。其中包含人與人之間如何定位,人與資本的定位,人與國家的定位,都需要一個長遠的規劃和法律規範。不能坐任問題發生,再來追究為何會發生這些問題。而事實上,AI社會最容易發生的問題是社會資源會被高度集中。因此如何避免這類問題發生,甚或因為AI或與衛星連線,人的行為被監控也不無可能。而最需要擔憂的是, AI智能產生,多數人被淪為無用的第三者窘境。

特斯拉可能會在2022年推出人形「特斯拉機器人」原型機。(取自Tesla YouTube頻道)
意在造福人類、簡情人類工作與生活負擔的AI機器人背後,藏有科技脫序、人類存在價值動搖、資本過度集中等等問題。示意圖。(資料照,取自Tesla YouTube頻道)

人類也許會成為無用的局外人

德國社會學家 G. Simmel 在對 Kant 有關「自然如何可能?(How is nature possible?)」的探問中指出,Kant 之所以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其前提是自然「只不過是對自然的再現而已(nothing else but the representation of nature)」(Simmel, 2009[1908], pp. 40-41)。其實這追問,更早甚至可以涉及到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的《意識與表現象》。事實上,我們所有認知,無非是透過自然表象,然後經過認知過程所延伸的主體經驗。而這其中包含各種元素與心智的融合,進而構成我們所謂的自然。

那麼所謂AI社會,無疑的是一個高度擬人智能機器所構成世界,這個世界人是掌控者,被服務者,或是被限制者,被監控者,這都值得我們深思。從社會大量科技

化演變而言,人類醫學知識,70天可以翻倍,中山伸彌的細胞編程,已進步到瞬時編程,能杜絕細胞編程造成癌化腫瘤產生,達到完全無害狀況。那麼人類壽命和健康將會不斷得到改善,未來社會,年齡不會是老化標記,而這種可能僅僅十年左右時間就能達成以前醫學做不到的事情。AI智能完全人化的有可能完全達成,這種高度AI及長壽人類壽命,社會組織及架構,經濟分配也會大大不同於現在,尤其是被疫情所困擾下,這種發展會更加速。例如AI建築工人,不需要服膺工作八小時,也沒有加班費問題,也沒有健保或其他衍生費用,無人運輸車,無人計程車,這些無人化將會大量出現在我們視野那麼到時候,多數人淪為無用的局外人,指日可待。

有哲學家認為,對自然的探問方式。也就是說,那些個別的元素,「只有透過一種意識的過程,將這些個別的存有物,根據確定的法則,以確定的形式而與其他存有物關聯起來」。自然僅會是發生於正在進行觀察的主體(observing subjects)之中,而社會則是「只能由其自身之元素來實現,因為這些元素本身就是具有意識的,並且是主動地綜融出社會,同時其也不需要旁觀者。……這些社會的連結,乃是直接地在個別的心智中獲得實現」。AI社會則是顛覆了這個,透過智能機器,智能機器將與人的社會和自然構成三方角力,而不管你願意不願意,這種社會必然來臨,而且會構成對自然人嚴重挑戰。

結論

隨著高度AI社會產生,人類能否成為被舒服的服務者,或是被高度監控者,值得被高度審思。或許當AI大量超越人類之後,或許你連澆花都會被禁止。因為你的水澆得沒有AI機器好,你車子沒有AI駕駛得好,你的拜訪親朋AI會替你計畫好。而所有都是那麼美好,如阿道斯·雷歐那德·赫胥黎的景是巨作《美麗新世界》,只是這種社會會是你我所要的嗎?!但問題是不管要或不要,這種社會終究要來。

*作者為天涯社區民間語文主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