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國家為何比美國「抗通膨」,連台灣也榜上有名?經濟學人:這兩種傳染病的流行抵銷了通膨壓力

2022-06-22 08:00

? 人氣

2022年5月17日,北京一位民眾騎著單車經過因為疫情關閉的商店街。(美聯社)

2022年5月17日,北京一位民眾騎著單車經過因為疫情關閉的商店街。(美聯社)

美國勞工部6月10日公布了1981年12月以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今年5月份的消費者價格指數比去年同期暴增8.6%。美國總統拜登雖然宣稱「世界各國都將在這波通膨中分一杯羹」,《經濟學人》透過他們彙整的財經指數(Economic and financial indicators)卻發現一個特殊現象:仍有部分國家的通膨率遠低於美國,而且多數都在亞洲。「東方例外論」(Eastern exceptionalism)真的成立嗎?箇中原由又是什麼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經濟學人》主要是透過其對42個大型經濟體的財經指數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其中仍有8個國家的通膨率低於4%,包括台灣、印尼、瑞士、日本、馬來西亞、沙烏地阿拉伯、中國、香港。除了瑞士之外,這些經濟體全部位於亞洲,而且絕大部分都位於東亞或東南亞。雖然台灣民眾確實也感受到了ㄚ物價上漲的壓力,但從數據上來看,比起美國仍屬相對優異。

2022年6月10日,美國總統拜登在洛杉磯港邊發表演說。(美聯社)
2022年6月10日,美國總統拜登在洛杉磯港邊發表演說。(美聯社)

《經濟學人》指出,俄羅斯今年2月入侵烏克蘭後,世界各地的燃料、化肥、穀物和其它大宗商品的價格都出現漲勢,但並非所有地方都充斥著通膨。在《經濟學人》進行財經數據統計的42個大型經濟體中,以亞洲國家的表現相對優異,在這42個經濟體之外,包括越南(5月通膨率2.9%)、澳門(4月通膨率1.1%)也都是「價格穩定的綠洲」。

為什麼通膨在東方會出現這麼多例外?《經濟學人》並沒有從國家經濟的體質進行分析,而是認為兩種傳染病的疫情可能意外造成了這種(或許只是暫時的)現象—一個是非洲豬瘟、一個是新冠肺炎。

《經濟學人》認為,2018年到2021年爆發的非洲豬瘟讓中國的豬隻數量銳減,因為中國這段時間宰殺了多達兩億頭豬,這當然使得作為東亞主要肉食來源的豬肉價格大幅上漲。不過豬價後來也大幅回落,中國豬價今年5月就下跌了超過21%,這有助於抵銷其他經濟領域的通膨壓力。除了豬肉之外,東亞不同於其他地區的米食文化也有助於緩解通膨。因為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小麥價格已經上漲了17%,但東亞的主食稻米僅上漲了8%。

至於新冠肺炎對於抗通膨的影響機制,則跟非洲豬瘟不太一樣。相對於其他國家陸續進入「與病毒共存」的階段,許多亞洲國家至今仍在抗拒這種防疫做法。包括印尼直到3月22日才放棄對國際遊客的隔離措施,馬來西亞的旅遊與移動限制直到5月才恢復正常,這是馬國進入「向地方性流行病過渡階段」的整整1個月之後的事。《經濟學人》也提到過去曾成功壓制新冠疫情的台灣,由於民眾幾乎沒有新冠抗體,台灣迄今也一直謹慎以對。

自2018年8月爆發首例後不到一年,中國全境淪陷非洲豬瘟。(AP)
自2018年8月爆發首例後不到一年,中國全境淪陷非洲豬瘟。(AP)

中國對於清零的堅持更是不在話下,無論是哪裡出現感染病例,就算是上海這樣的國際都會也照封不誤。對於民眾外出的限制,自然對商品的供應能力與民眾的消費意願造成影響。《經濟學人》指出,供給與需求的雙重阻斷理論上會對商品價格造成波動(可能上漲也可能下跌),但是中國的「封控」作法對消費者購造成的影響似乎更為嚴重跟持久。

當上海邁入封控的第二個月(今年5月),儘管工業生產成長了0.7%,零售業的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還下降了10%。限制跨境旅行則對香港跟澳門的經濟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尤其是依靠中國大陸旅客的澳門賭場,澳門今年前三個月的GDP還不到2019年同期的一半。在這種情況下,澳門的通膨率僅有1%似乎也就不那麼神奇。

2022年4月,疫情下的香港。笑臉,速食店。(美聯社)
2022年4月,疫情下的香港。(美聯社)

美國所面臨的高通膨挑戰迫使聯準會在6月15日升息3碼,這使得東亞與通膨的鬥爭變得更為複雜。因為美元的高利率牽動了全球資本的去向,也為亞洲貨幣帶來下行壓力。在聯繫匯率制之下,港幣與美元掛勾、澳門元又與港幣掛鉤,因此聯準會這次升息的第二天,澳門元也不得不提高利率。馬來西亞與台灣已經加入升息行列,印尼也可望在下個月跟進。馬來西亞與印尼也曾透過出口禁令試圖維持國內的糧食供應(馬來西亞禁止出口活雞、印尼禁止出口棕櫚油)。不過《經濟學人》指出,這種作法可能造成商品價格下降,進而影響農民減產,如此反倒會造成價格上漲,依賴這些商品進口的國家更會加重通膨的情況(像是主要從鄰國進口禽肉的新加坡)、導致國際關係惡化。

在舉世採取貨幣緊縮政策之際,堅持貨幣寬鬆的日本是少有的例外。日本銀行(日本中央銀行)6月17日再次承諾以0.25%的殖利率無限量收購日本10年期公債,也就是在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已經急劇升破3.2%的情況下,日本銀行仍將作為長期利率指標的10年債殖利率維持在0到0.25%的水準。這種做法導致日幣暴跌,日幣兌美元的匯率也跌至1998年以來的最低水準。日元疲軟將推高進口價格,加劇日本的通膨。

《經濟學人》認為,通膨的預期心理讓日本民眾進而要求更高的薪資水準,這又會反過來推高物價,讓通膨預期自我實現。要是在亞洲其他國家,這種薪資與物價的螺旋式上升當然會令人擔憂。弔詭的是,這種情況卻是日本央行一直以來的追求目標。《經濟學人》指出,歷經多年需求疲軟和物價下跌,日本的通膨預期已降至危險的低水準,這讓日本央行更難在經濟低迷之中重振經濟,防止通貨緊縮重現。

日本東京車站前的單車騎士。(美聯社)
日本東京車站前的單車騎士。(美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