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文:專權政治好大喜功─董建華未兌現的「建房指標」

2022-07-02 05:50

? 人氣

主權轉移之初,香港特區政府的所有行政,都基本上掌握在港英時代的原有高級公務員手上,並秉承英國文官制度實行一切依法管理。公務員之首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財政司司長是曾蔭權,他二人都是彭定康時代的舊人。三司中唯一的律政司司長,董建華就任命了親中共的梁愛詩。但終審庭大法官及其他法官,都是受到社會高度信任的法律守護神。司法獨立是社會穩定的基石。公務員中立、非政治化的依法管治,是不會使市民不知所趨的根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彭定康在1996年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未來國際社會用來衡量香港的一些明確基準,第一條就是:香港是否仍然擁有一支精明能幹且能秉承一貫專業精神的公務員隊伍?身居要職的人員是否深得同事及廣大市民的信任?

香港末代總督彭定康(Chris Patten)(AP)
香港末代總督彭定康(Chris Patten)。(資料照,AP)

港英時代的香港被認為行政效率一流,是因為公務員制度的完善。根據我的了解,它的特色是:一、入職、考核、晉升,均有完善制度,鐵飯碗,也有退休保障;二、決策過程完善,通常要作詳細的社會調查研究,重要的規劃要聘外國獨立顧問公司提供意見,經綠皮書、白皮書的公眾諮詢,才作決策,斷不會由某領導者拍拍腦袋就作出決定;三、公務員所有行事、談話,都有法例或指引作依據,也尊重司法判決,絕不會出現高官隨便發表意見,或指責民間什麼言論錯誤,或不接受法院判決的事;四、只重行政,不涉政治,保持政治中立,依法辦事,絕不會違背法律去為首長護短;五、公文旅行較短,規則簡單,方便市民,辦事效率快捷、準確;六、批出工程或合約,完全從效率與效益出發,沒有意識形態束縛;七、有高薪、清廉,為市民辦事、服務的傳統。

香港主權轉移大半年,經歷亞洲金融風暴,也出現過意圖用政治來影響司法的事。對其後經濟發生甚大影響並引起批評的,是特首董建華在就任第一篇演說,提出每年供應八萬五千個房屋單位的「計劃經濟」宏圖。對這件事,我另文詳述。

但大致而言,中共沒有明顯地對香港干預,司法獨立保持,公務員的行政管理按舊例行事。這三個重要標誌,使香港基本保持不變。我相信日後會變,但不會恨快到來。

基於台灣的自由民主已經不需要香港的角色、中國的經濟狂熱而政治冷漠的潮流也不會再受香港輿論所影響,加上《壹週刊》和《蘋果日報》的崛起,改變了傳媒生態。想深入了解兩岸三地政情的讀者在減少中,《九十年代》的稿源和讀者群有下降趨勢,儘管這趨勢不明顯。

九七後,我留下來,雜誌仍然出版。大半年後,我感到最需要《九十年代》的時代似乎已經告一段落,於是考慮像櫻花般,在燦爛的時候落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