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詠翔觀點:管理4.1兆元資產機購,普查古往今來國家得出的國家興衰周期

2022-06-19 06:20

? 人氣

股市的升跌受國家政策的影響甚深。(資料照,美聯社)

股市的升跌受國家政策的影響甚深。(資料照,美聯社)

管理著1400億美元(2021年的統計數字,約新台幣4.1兆元、台灣1年中央政府總預算也不過2兆元)資產的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是2000年以來成長最快的資產管理公司,其創辦人瑞.達利歐(Raymond Dalio)最近出了一本新書,中譯版書名叫做《變化中的世界秩序:橋水基金應對國家興衰的原則》(原書名Principles for Dealing with the Changing World Order: Why Nations Succeed and Fail)。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變化中的世界秩序:橋水基金應對國家興衰的原則》這本書特別的地方在於,它利用了橋水基金龐大的研究部門,蒐集古往今來許多國家的興衰經過,並利用作者的金融專業,去分析國家興衰的原因。

以投資為目的的一籃子國家觀察

由於橋水基金的投資標的遍布全球各國的股匯債市,讓瑞.達利歐了解了國家的興起和衰退對於投資有重大的影響,從而利用橋水基金的龐大資源,對此做出龐大而深入的研究。由於瑞.達利歐一不在政壇討生活、二不是學術研究者,而且他的目標相當明確──為了讓自己的投資有更多資訊可以判斷當前情況,加上遠超過傳統政治和史學研究者的金融知識,以及一般學者難以企及的人脈*,讓他歸納出了一套國家**等級的長期經濟循環模式。

瑞.達利歐在書中表示,由於國家等級的經濟周期太長,長過大部分人的一輩子,這讓人渾然不知在自己人生中後期遇到的經濟問題可能和自己出生成長時大不相同,也因此不知道要更換思考方式和策略去面對,最後就是讓自己的經濟狀況一敗塗地。

然而最讓筆者感到新鮮的,是瑞.達利歐對於很多金融上、政治上、歷史上事物,都有著角度特殊、卻讓人可以快速理解的解釋方式。舉例來說,他解釋這6、7年來席捲全球的「民粹政治」,是這麼說的:

民粹主義是一種政治和社會現象,它吸引著那些認為自己的問題沒有被菁英們解決的一般百姓。民粹主義通常在以下的情況中發展:存在財富和機會的差距、人們認為被來自國內外不同價值觀的文化威脅,以及處於權力位置的「建制菁英」無法使大多數人獲益時。當這些情況引發民怨,人民希望有人挺身而出為他們而戰時,渴望擁有政治權力的民粹主義者即趁勢上台。民粹主義者可以是右翼也可以是左翼,他們比溫和派更為極端,並且傾向於迎合一般百姓的情緒。它們通常選擇對抗而不是合作,傾向排他而不是包容。這導致左翼民粹主義者和右翼民粹主義者之間因不可調和的分歧而進行大規模鬥爭。

我們都知道,之前解釋民粹政治的,不管是身在政治其中的政治人物,或是在各種研究政治學術機構裡的學者,多少都和政治的利益或是意識形態有所掛勾,這讓他們口中的民粹政治,總是包含著攻擊對手的意圖,而這些解釋也在這種意圖之下產生了扭曲。但在瑞.達利歐眼中,民粹政治不過是單純的市場有需求(「建制菁英」無法使大多數人獲益產生民怨),所以就有供給產生(渴望擁有政治權力的民粹主義者即趁勢上台)

金融大鱷眼中的政治歧異不在左右

這其中最大的差異,就在於政治圈或是學術圈深信(起碼他們是如此宣稱)民粹政治是極端政治人物煽動而蔚為風潮的,但瑞.達利歐卻認為,是極端政治的選票市場先存在,政治人物才投其所好「扮演」民粹主義者這個腳色。

這種不同的認知當然會想出來的解法當然也會大不相同,可以想見政治圈人士提出的極端政治解決方案,一定是解決帶頭的民粹領袖(這當然也是合乎自己政治奪權利益的「辦法」),但對於瑞.達利歐這個視角來看這個解決方案,事實上根本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因為民粹領袖只是應「需求」而生的「供給」,當需求還在你打擊了這個「貨源」,必定會出現其他的「供貨者」。

美國總統川普在東京迎賓館的記者會。(美聯社)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被認為是民粹政治風潮的代表性事件。(資料照,美聯社)

當然這段描述中還有一個很有趣的觀點,瑞.達利歐認為政治的差異不在左右而在「極端」與「溫和」,在書中雖然所占篇幅很少(畢竟這不是此書重點),但也曾不只一次提到這個觀點。這一點筆者在過去的文章也曾提到過,很多極端政治勢力看來主張南轅北轍、彼此對立,事實上思考政治的方法和認為政治應該進行的方式卻很類似,反而是溫和者才是用完全不一樣的角度看待政治。

但最讓筆者一新耳目的,是瑞.達利歐對於貨幣、債、通膨的理解和解釋。日前美國聯準會(Fed)調升利率3碼,一般認為是針對美國嚴重通膨問題所做的回應。是的,對於熟知「4萬換1元」恐怖經驗的台灣人,恐怕會更深信打擊通膨是一個政府的天職。

減債才是權力者天職,打擊通膨不是

不過瑞.達利歐卻在書中卻明確地指出,「政府發行貨幣的目的,就是讓貨幣貶值***」。我們簡單來描述瑞.達利歐這個說法的思考過程。

瑞.達利歐認為貨幣是一種延遲支付的承諾,這些延遲支付的承諾經過累積之後,成為「金融資產」,瑞.達利歐認為「金融資產」在兌現(簡單說就是買東西)後,才成為「實質資產」。但因為「金融資產」的儲存性比「實質資產」要好得多,一個社會的總「金融資產」總有一天會超過「實質資產」,也就是說總有一天社會上有許多人會無法履行承諾(再重複一次,瑞.達利歐認為貨幣是一種延遲支付的承諾,然後對於「金融資產」和「實質資產」的解釋、「金融資產」超過「實質資產」的過程,書中有相當詳細的描述)。

210105-美金百元鈔票,匯率,新台幣千元鈔票。(顏麟宇攝)
瑞.達利歐認為貨幣是一種延遲支付的承諾。(資料照,顏麟宇攝)

我們順著瑞.達利歐的描述,來看通膨──貨幣的實質購買力下降,當然會造成資產者資產縮水的痛苦,但也會減輕無法解決自己債務人的債務負擔。如果我們把自己當成政治權力的掌握者,要持續掌握權力,必須讓社會處於一定程度的平穩,當通膨發生,資產者資產縮水雖然痛苦,但只要還有資產就不會是活不下去的狀態;然而通膨不發生,解決不了自己債務問題的人,卻要面對真正的「生也地獄、死也地獄」──不知道該怎麼繼續活下去的情境。這樣的人多起來,必定會匯聚成一股想要擊垮目前秩序的力量──造反,這時候掌權者就會面臨權力不保的危機。這樣一比對,我想你應該也會做出同樣的決定──應該要先解決負債者面對的問題。

瑞.達利歐舉《聖經》為例,指出古代猶太國家就有定期幫負債者免債的傳統,他認為現代國家用印鈔等等手段,造成貨幣實際購買力下降的做法,其實就是古代國家定期免債的一種變相作法。

瑞.達利歐單純從金融秩序佐以龐大的歷史資料(我們很難想像,有哪個大學的歷史院系擁有像橋水基金那樣龐大的資源,可以那樣蒐集爬梳歷史資料的),去觀察一籃子古今國家的興衰歸納出包含6個階段的長期經濟周期,在用這個周期搭配歷史事件,如大航海時代、共產主義的誕生、兩次世界大戰、經濟大恐慌、納粹崛起、2008全球金融海嘯,當然會呈現許多和過去單就政治面的觀察截然不同的觀點。

尤其是政治人描述的政治,很難不帶著道德因素和價值判斷,來把自己列為正義、把對方打為邪惡,「夾敘夾議」難免就模糊了真相,這點在評價政治人物的政治作為上製造的問題尤其嚴重,甚至還引發了「取消運動」那種相信可以用自己認為的正義去扭曲假造歷史的驕傲狂妄。

不斷改革系統以適應當前的環境是最好的方法

我們用瑞.達利歐在書中的一段話,來做為這篇文章的結尾:

最好的方法取決於環境,而環境總是會持續變化。基於這個原因,我們不該一味固執地認定某些經濟或政治制度永遠是最好的,因為有些時候,該制度並不適合當前的情況,如果一個社會不能理解並適應這點,它就會滅亡。這就是為什麼不斷改革系統以適應當前的環境是最好的方法。檢視一個制度的標準,在於它是否能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而這點是可以客觀衡量的,這是我們能做、並將持續去做的事情。

那些在政治上你錯我對、有你沒我、拚到你死我活的各種「主義」,在瑞.達利歐眼中,不過是各有適合環境,根本沒有一個是「最好」或是「完全解決手段」,甚至瑞.達利歐認為根本不該認為某種政治制度是最好,我認為光是這個觀點,已經讓我值回「書」價了。

*根據瑞.達利歐自己的說法,當他需要了解政治人物遇到某些環境狀況會做出怎樣的決策時,他諮商的對象是許多國家的元首級政治人物

**瑞.達利歐特別在書中提醒讀者,我們現在所熟知的主權國家,事實上是人類社會相當晚近才有的發明,所以他書中只是統稱為國家,事實上過去時代的各種主權體,和現在的國家是相當不一樣的

***這邊的貶值之義並非一般匯率的用法,而是指實質購買力下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