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觀點:農漁產品遭禁,政府做好全面退出中國市場的準備了嗎?

2022-06-17 07:00

? 人氣

行政院長蘇貞昌前往屏東,縣長潘孟安陪同視察石斑魚產業。(圖/屏東縣政府傳播暨國際事務處提供)

行政院長蘇貞昌前往屏東,縣長潘孟安陪同視察石斑魚產業。(圖/屏東縣政府傳播暨國際事務處提供)

大陸海關總署再度以藥檢不合格為由,全面暫停台灣石斑魚通關。消息一傳出蔡政府立即咬定係對岸打壓,大加撻伐,除宣稱不排除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外,還採取三項制式因應措施包括;多元對內行銷拓展通路、調節上市期間及產量、獎勵加工及外銷,並鼓勵國人踴躍採購「愛國(自由)石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依先前政府處理鳳梨,蓮霧等遭禁的經驗,在政府砸大錢進行安撫後,事情終會暫告一段落,然因兩大核心問題:「食安用藥」和「兩岸關係」,仍未獲得有效緩解,若蔡政府執意反中,持續敵視對岸,卻未認真處理藥檢食安疏漏問題(如借牌、借單、造假、未登記納管的石斑養殖戶超過近半數、執行不力等問題),那麼台灣輸中的農漁產品,都有可能遭到相同的命運,農漁民要做好心理準備。

面對台灣農漁產品接續遭中國大陸暫停進口,蔡政府除了例行推出內、外銷及加工三箭外,為了產業的永續生存發展,還有許多需要考量的面向,才能做出對台灣農漁民最有利的決策。

首先考量在水土資源受限、生產成本偏高,難具規模經濟優勢的情況下,品質暨食用安全成為台灣農漁產品賴以競爭的優勢之所在。然而近來台灣外銷農漁產品的品質暨安全,卻屢遭到國外(非僅中國大陸)消費者批評是不爭的事實,即便公家機構於國內市場抽驗也會發現不合格的農漁品;網購食品農藥重金屬等抽驗不合格率也近1成,顯示當前台灣農漁民在種植(養殖)登記、放養申報、日常記錄、藥物檢驗、用藥管理、出貨安檢、運送過程等環節的實務運作上,仍然還有許多需要改進之處,並非買方惡意中傷,且許多外銷產品並未與國際認證接軌(如GLOBAL GAP、地理標誌、MSC-CoC 產銷供應鏈認證等),難受到消費者青睞。這些問題,台灣政府及業者應勇於面對問題,共同尋求解決對策(如業者自律自清,政府落實監管工作等),勿再自欺欺人,否則路只會越走越窄。

其次,台灣內需市場有限,且正面臨對外開放的龐大壓力,還是需要靠國外市場,來穩定供貨及價格,避免產銷失衡致價崩。對台灣而言,中國大陸市場具有地理、人文及需求大等優勢,不應輕言放棄,畢竟放棄一個辛苦建立的市場容易,但想另外開拓其他條件適當且穩定的市場並非易事,官方雖屢稱已成功開拓中國以外的市場,事實證明,去年一整年台灣冷凍石斑魚外銷到美國只有35公噸,紐西蘭6公噸,日本只2公噸,新加坡也2公噸,今年上半年外銷美國只14公噸,紐西蘭4公噸,加拿大1公噸,日本及新加坡均掛0),政府應面對現實。

再者,坦誠溝通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鑑於先前兩岸建立的官方協商管道,已因兩岸關係惡化而暫時關閉,致台灣寄送的調查資料遭對岸已讀不回。蔡政府若顧及農漁民生計,想繼續保有中國市場,理應避免口出惡言(如「和中國做生意只是幫他們添軍火」),惡意抹黑,常言「想處理問題,先處理情緒」,才能積極營造兩岸緩和環境,重塑互信基礎,早日恢復協商管道,讓兩岸農產貿易重回正軌。

最後,若蔡政府堅持高舉抗中大旗,讓兩岸關係走向不歸路,就必須嚴肅面對中國大陸片面讓利的時代已經結束,甚至要做好全面退出中國大陸市場的充分準備。除了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有系統的輔導農漁民轉業轉營,鼓勵老農辦理優退,進行農漁村人力大換血,依目標市場消費者偏好量身生產外,有責任讓國人(含農漁民)充分了解,現今中國市場存在高度風險,政府已決定自中國市場撤退,轉進與我友善國家的明確宣示,並提出具體可行作法,讓民眾徹底斷了念想,或可讓台灣農漁業置之死地而後生!

*作者為農經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