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讓美國咬牙切齒,今年大選卻異軍突起,什葉派領袖薩德爾成為伊拉克「造王者」

2018-05-15 18:30

? 人氣

伊拉克12日舉行國會大選,伊拉克什葉派教士薩德爾領導的「向改革前進」聯盟異軍突起,可望主導選後組閣。(AP)

伊拉克12日舉行國會大選,伊拉克什葉派教士薩德爾領導的「向改革前進」聯盟異軍突起,可望主導選後組閣。(AP)

伊拉克12日舉行的國會大選出現意外走向,根據開票初步結果,什葉派教士薩德爾所領導的「向改革前進」聯盟異軍突起,在伊拉克18省中,至少有6省領先。帶領伊拉克擊潰境內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現任總理阿巴迪,領導的「勝利聯盟」在全國落居第3位。薩德爾不但成為選後政壇的「造王者」,而且反對美國、伊朗操控政局,對未來的伊拉克乃至整個中東地區的政治都投下新變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本次伊拉克國會選舉,是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伊拉克獨裁者海珊(Saddam Hussein)之後,第4度舉行的國會選舉。也是現任總理阿巴迪(Haidar al-Abadi)去年12月9日宣布成功打擊境內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之後,首度舉行大選。共有近7000名候選人,共87個政黨競爭329席。光是伊拉克3700萬人口中,占了60%的什葉派穆斯林,本次選舉就有5個政黨聯盟出來競選,加上3月公布的民調顯示,多達63.3%的民眾尚未決定投給哪位候選人,讓選舉結果難以預測。

2018年5月12日,伊拉克舉行國會大選。(AP)
2018年5月12日,伊拉克舉行國會大選。(AP)

伊拉克民眾對政府失望 投票率創新低

伊拉克12日的國會選舉,在軍警戒護、關閉邊境、機場之下堪稱平順,但伊拉克民眾選前對於政府貪污、經濟凋敝、失業率高感到不滿,反映在僅有44.52%的投票率,遠比2014年的國會選舉低了17%,更是伊拉克戰爭以來投票率最低的一次。

2018年5月14日,支持薩德爾的民眾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脫衣慶祝薩德爾的「向改革前進」聯盟成為國會第1大聯盟。(AP)
2018年5月14日,支持薩德爾的民眾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脫衣慶祝薩德爾的「向改革前進」聯盟成為國會第1大聯盟。(AP)

對政府失望的民眾來說,薩德爾(Muqtada al-Sadr)主打反貪腐,並與世俗主義者與共產黨合作的「向改革前進」(Marching Toward Reform)聯盟成為改變的象徵,向改革前進聯盟已在全國18個省的6個省之中居首位,也在首都巴格達領先。「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指出,薩德爾的聯盟已獲得全國超過130萬選票,更在國會拿下54席。

「我們已經受夠貪污了」民眾盼薩德爾改變伊拉克

薩德爾的支持者14日湧入巴格達,高舉薩德爾肖像,慶祝「向改革前進」聯盟取得勝利。支持薩德爾,現年28歲的民眾阿布德賈里德(Jaafar Abdeljaleed),父親2003年在與美國領導的聯軍對抗時喪生,他說道:「我們很開心,薩德爾愛國,我也愛國。」同樣支持薩德爾的民眾則稱:「我們已經受夠貪污了,我們已經受苦多年,現在一切都會改變。」

2018年5月14日,支持薩德爾的民眾湧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手舉薩德爾肖像,慶祝薩德爾的「向改革前進」聯盟成為國會第1大聯盟。(AP)
2018年5月14日,支持薩德爾的民眾湧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手舉薩德爾肖像,慶祝薩德爾的「向改革前進」聯盟成為國會第1大聯盟。(AP)

儘管薩德爾本人並未參選,不得擔任總理,「向改革前進」聯盟也未獲得國會絕對多數,但薩德爾的聯盟在國會勢力最大,可望在伊拉克各黨合縱連橫、組成政府的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薩德爾曾組反美「邁赫迪軍」 小布希曾想殺掉他

薩德爾領導的聯盟成為國會最大勢力,對於意圖干預伊拉克政局的美國與伊朗,都不是好消息。現年44歲的薩德爾,在2003年美國推翻海珊之後影響力漸增,主張「伊斯蘭民主主義」,並組成反美的「邁赫迪軍」(Mahdi Army),挺身對抗美國,還曾呼籲美軍完全撤出伊拉克,認為美國與伊朗都不該插手伊拉克事務。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曾表示薩德爾是美國的敵人,還曾短暫考慮,指示美國軍隊活捉或殺掉他。

伊拉克12日舉行國會大選,伊拉克什葉派教士薩德爾領導的「向改革前進」聯盟異軍突起,可望獲得勝利。(AP)
伊拉克12日舉行國會大選,伊拉克什葉派教士薩德爾領導的「向改革前進」聯盟異軍突起,可望獲得勝利。(AP)

2014年,薩德爾則組織「和平衛隊」(Peace Brigades),起身對抗伊斯蘭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導,薩德爾雖對於美軍在伊拉克境內空襲伊斯蘭國的戰術相當反對,他最近對美國態度軟化,願意讓美軍繼續待在伊拉克。美國官員目前雖不確定伊拉克政局會如何發展,但也尚未感到悲觀。

雖屬什葉派,但不認同伊朗干預 薩德爾可能與現任總理合作

有別於其他親伊朗的什葉派教士,薩德爾也不認同伊朗干預伊拉克政局,去年7月甚至造訪和伊朗競爭區域強權的沙烏地阿拉伯,並與沙國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會面。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li Khamenei)的高級顧問維拉亞提(Ali Akbar Velayati)今年2月就曾警告,他「不會讓自由派與共產黨領導伊拉克。」就在意指薩德爾領導聯盟裡的「伊拉克共產黨」不得當政。

2018年5月12日,伊拉克舉行國會大選,現任總理阿巴迪有望繼續執政。(AP)
2018年5月12日,伊拉克舉行國會大選,現任總理阿巴迪接受訪問。(AP)

目前在伊拉克選舉位處第2的聯盟是由阿米里(Hadi Al-Amiri)所領導,包含什葉派武裝團體「巴德爾組織」(Badr Organization),立場親近伊朗的「法塔赫聯盟」(Fatah Alliance)。現任總理阿巴迪所領導的勝利聯盟(Victory Alliance)雖然在伊拉克第二大省尼尼微(Nineveh)等過去伊斯蘭國攻占的地區拿下最高票,仍然在全國席次落居第3。阿巴迪14日發表全國演說,指出會在新政府組成之前,確保伊拉克的安全。阿巴迪也稱:「我呼籲伊拉克人尊重選舉結果。」

儘管阿巴迪的勝利聯盟僅位居第3,他仍有續任總理的可能性。《美聯社》報導,薩德爾已在推特(Twitter)上指出,他對於與阿巴迪共組聯合政府持開放態度。然而薩德爾尚未表示,願與法塔赫聯盟以及前總理馬利基(Nouri al-Maliki)所領導的「法治國家聯盟」(State of Law Coalition)合作,這2個聯盟都較親伊朗。

如何帶領伊拉克反貪、重建 新總理最大考驗

伊拉克採行內閣制,國會選舉結果經由伊拉克最高法院認證之後,新國會將於15天之內開議,選出議長。國會須在首次開議的30天內,由超過三分之二的議員選出總統。新任總統則必須提名國會內部最大黨派聯盟的一名成員做為總理,該名總理須在30天內組閣。若總理無法組閣,總統則要另尋人選,在沒有黨派取得絕對多數的情況下,組閣時間恐要耗費數個月。

伊拉克過去遭伊斯蘭國蹂躪,目前有200萬人流離失所,政府更估計需要花費900億美元(新台幣2.7兆元)才能重建伊斯蘭國摧毀的城市,如何帶領伊拉克從戰火中復原,並像現任總理阿巴迪一樣,與美國、伊朗等外國勢力維持良好關係,是新總理上任後所面臨的重大考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亦寧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