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從「反帝」到親美—談國民黨的外交路線

2022-06-12 07:20

? 人氣

此外到了4月份,汪精衛不只與中共領袖陳獨秀發表《國共兩黨領袖聯合宣言》,還進一步解除了蔣中正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職務。種種跡象,都讓蔣中正決定先發制人,於是他在桂系領袖白崇禧以及青幫大老杜月笙的支持下發動「清黨」,清洗北伐軍內部的左派親共勢力。在4月12日下令清黨的5天後,蔣中正又於4月18日於南京另立國民政府來與武漢國民政府分庭抗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堅持孫中山先生「聯俄容共」路線的汪精衛,雖然擁有黨權卻沒有軍權,外加共產國際試圖顛覆中國國民黨的《五月指示》又被汪精衛發現,於是武漢國民政府只能跟著宣佈「分共」。主張「革命外交」的陳友仁,據說是武漢國民政府中唯一反對「分共」的部長,因為他知道國民黨如果脫離國共合作的路線,最後的結果就是走上北洋政府的和平交涉路線。

汪精衛本來不打算如蔣中正那般全面撲殺共產黨,主張「和平分共」,奈何武漢國民政府的部隊指揮權也不在他手中,很快以許克祥、夏斗寅、李品仙以及何鍵為代表的武漢國民革命軍也對左派還有共產黨展開武力鎮壓,迫使主張「聯共」路線的陳友仁只能逃亡蘇聯尋求政治庇護。失去武力的武漢國民政府,最終只能併入南京國民政府,服膺於蔣中正的外交路線之下。

本來被武漢國民政府通緝的顧維鈞,在北伐勝利後被允許回到中國,並在「九一八事變」後出任李頓代表團(Lytton Commission)中國顧問,開始為蔣中正貢獻他的外交才能。顧維鈞一天也沒加入過國民黨,也不曾擔任過國民政府的外交部長,然而他與英美合作的親西方路線還是取代了陳友仁與英美敵視的反西方路線成為黨國推動對外政策的指導方針。

20220609-顧維鈞(左)與蔣經國(右)一起視察美國援助台灣的F-84戰鬥機,彰顯他在對美關係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取自國史館)
顧維鈞(左)與蔣經國(右)一起視察美國援助台灣的F-84戰鬥機,彰顯他在對美關係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取自國史館)

台灣外交之父顧維鈞

整體而言,顧維鈞為中華民國奠定的外交路線直到今天還被台灣不分藍綠的歷屆政府所遵守。民進黨也好,國民黨也罷,都必須強調自己是親美的政黨。就算是主張深化兩岸交流的馬英九政府,仍強調自己是「親美、友日、和陸」。顯見北洋政府與西方親善的政策,遠比陳友仁時代主張的「革命外交」更符合中華民國的利益。

尤其在蘇聯與日本被蔣中正視為中華民國的兩個頭號威脅後,親美路線更是成為當時國民政府唯一的選擇。當然在「清黨」的過程中,不只是受共產黨影響的左派被清洗,還有許多右派的基層黨員一起被剷除,導致國民黨一來在草根社會不再具備與共產黨相抗衡的能力,而來也導致許多在「清黨」時遭到迫害的右派黨員成為支持汪精衛的「改組派」。

後來這批「改組派」成員中,又有不少人在抗戰爆發後隨汪精衛到南京成立親日的國民政府。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南京國民政府對英美宣戰,這批國民黨黨員在法律定義上也就成了美國的敵人,甚至在陳納德(Claire L. Chennault)派第14航空軍P-51野馬機攻擊上海、南京時跟著日軍一起遭到美機掃射。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國民黨還是有相當數量的反美勢力存在。

抗戰勝利後,伴隨著國共內戰爆發與兩岸分治,反美的國民黨人留在中國組織今日簡稱「民革」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追隨中華民國政府來到台灣的都必須要仰賴美國的幫助抵禦共產黨的清洗,蔣中正與顧維鈞制定的對外方針更是國民黨唯一的外交路線選擇。美國的政治、軍事、經濟還有文化影響力,更是伴隨著韓戰爆發全面席捲台灣。

雖然70年下來,美國與台灣乃至於藍綠兩黨的關係不總是愉快的,也歷經了尼克森(Richard M. Nixon)訪問北京與中美斷交等不幸事件,可美國仍是唯一有能力,並且願意阻止中共以武力併吞台灣的大國。「疑美論」不論在國民黨還是民進黨裡其實都存在,但藍綠兩黨領袖都知道美國對中華民國生存發展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這是為什麼國民黨必然是一個親美政黨的原因。

*作者為中美關係研究,軍事寫作者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