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振瑞專文:織田作之助:鄉愁的見證

2022-06-12 07:00

? 人氣

持續探求的意義所在

在此,我們或許可以援引一下艾彌爾.涂爾幹發展的集體代表理論,給予織田作之助一個激勵和鼓舞。因為涂爾幹其目的就在於找尋這個社會痼疾的解藥。在涂爾幹看來,混亂源自於遠距離關係(以「物」為中介)的無政府狀態發展,而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這些人類感情的東西得以拓展,並加固維繫整個國家和全體公民的遠距離關係?他發現,對絕大多數的人而言,這個「遠距離聯繫」和權力關係(限制)的概念是陌生甚至是不可理解的。日常生活中的互動阻止我們認識那些把我們間接統一起來的關聯。當這些關聯使用一些物體作為媒介,這個現象就得到了強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換句話說,這個「物」就是世相,一個社會事實,這個物品將我與他人聯繫起來。這意味著我們應當將「社會事實」作為「物」來研究,亦即將這些固定在社會風景中的「世相」的客觀形態,廣角度地呈現給更多的他者。為了加深別人對此的理解,小說家是比任何人都具有優勢的,雖然小說這種載體並非解決這些問題的靈丹妙藥,但織田作之助已運用通俗易懂的日常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思想觀,並為日本國境內外的讀者提供翔實的眾生面相,使其見證到日本戰後廢墟風景的機會。就此而言,我們很樂意為這位英年早逝的作家致上最高的敬意。

*作者為作家暨翻譯家,譯有多種日本文學作品,兩部小說《菩薩有難》《來信》、四部詩集;日本文化評論集《日晷之南:日本文化思想掠影》等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