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場遠嫁非洲的異國戀情談起:在肯亞生活的中國人都在做些什麼?

2018-05-11 10:04

? 人氣

徐靜和亨利在十年前相戀。(BBC中文網)

徐靜和亨利在十年前相戀。(BBC中文網)

「我們相愛了,但最初有很多困難,」徐靜(音譯)在肯亞首都奈洛比(Nairobi)費爾蒙酒店的院子裏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的家庭過去完全不了解非洲。他們甚至之前從未見過任何肯亞人,所以他們十分擔心。」

肯亞人亨利·羅蒂奇(Henry Rotich)也一樣擔心。

亨利因政府工作被派到中國學習漢語後,他們倆相愛了。

他花了許多時間才讓自己的語言技巧足以與徐靜的父親見面吃飯。吃飯時氣氛緊張,亨利希望得到她父親的祝福。

「徐靜的父親沒有說太多,所以我很擔心他在想什麼,他喜不喜歡我們給他準備的食物,」亨利回憶。

顯然,亨利的中文水平足夠了:10年後,這對夫婦住在肯亞首都,育有兩個孩子。

徐靜現在奈洛比大學的孔子學院教漢語,目前在肯亞有1萬多名中國人。

他們的家庭生活反映出中國與肯亞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中國對肯亞的巨大投資推動了這個趨勢。

這是非洲大陸的一種現象。2000年,中非貿易達到100億美元,目前這個數字據信已經超過了3000億美元。

傳聞不斷

徐靜和亨利是成功的典型,但是肯亞人與中國人之間的關係並非總是融洽。

中國對非洲的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巨大
中國對非洲的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巨大

在中國建造的連接首都奈洛比與工業城鎮錫卡的高速公路邊,當地流行一種叫「錫卡嬰兒」的說法。

根據一些傳聞,中國建築工人與當地女人有了數百個孩子,隨後消失了。

媒體甚至報導了一個女學生的故事,這名女生懷了工人的孩子,但是她在幾百名建築工人中無法辨認出孩子的父親。

儘管這種傳聞很多—甚至有一首歌描述了這個現象,但是大多數肯亞人說他們從沒看見過有關這些孩子的證據。

但是,這也沒有阻止一些當地人相信這些傳聞。

「我已經見過大約20個孩子,這是不能聲張的,因為許多中國父親都離開了,」一位名叫撒切爾的中文翻譯說。他就住錫卡高速公路附近。

「我相信再過15或20年,當這些孩子長大並上大學後,我們會知道他們有多少人。」

改變觀念

在大多數肯亞人與中國人組成的家庭中,並沒有遇到父親消失的問題。

對於在中國獨生子女政策中長大的徐靜來說,肯亞家庭成員數量過多讓人難以應對。

葛珮帆
香港議員葛珮帆到肯亞推動解決象牙盜獵問題

「我們習慣於大家庭,許多大家庭經常一起聚會,」亨利說,「我們習慣侄女或侄兒長期呆在我們身邊。」

「在中國他們很少這樣,家庭成員之間可能會串門,走親戚,但是時間較短。我認為那種與大家庭的親密是不一樣的。」

也有其他文化差異,如對待時間的態度。

陸錦華(音譯)是一名諮詢師,為在肯亞運營的中國公司提供諮詢。他指出兩國人員之間仍有障礙。

中國與肯亞對比

國土面積

  • 肯亞:58萬平方公里
  • 中國:959.7萬平方公里

人口

  • 肯亞:4800萬
  • 中國:13億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 肯亞:3500美元
  • 中國:16600美元

識字率

  • 肯亞:78%
  • 中國:96.4%

資料來源:《世界概況》

「我不想一概而論,但是有一種觀點認為肯亞人做事緩慢,」他說,「他們喜歡享受生活,有中國人沒有的集體意識。」

「中國人的工作時間長,來這裏都是奔著完成工作目標,只需要很少的休息時間,甚至願意在周末加班,只要能盡快完成項目。」

徐靜和亨利都意識到這個。

「肯亞人對工作的態度可能更放鬆,但他們也在改變。非洲的時間觀念正在隨著發展而改變,因為進展順利,人們都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我們也要抓緊時間。」

擔任公務員的亨利表示,他已經學會凖時。「有徐靜在,絶對不會遲到。」

隨著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抵達肯亞,他們也在努力克服兩國的文化差距。

徐靜工作的孔子學院是中國政府投資的項目之一,中國政府希望能讓兩國關係更加順暢。

孔子學院也有很多求學的肯亞人,他們希望能在中國公司獲得高薪工作。對於中國人,這是一個有力的信號,中國計劃與肯亞發展長期的緊密關係。

但是學校門前出現的中國母親仍然引起小小的震動。

肯尼亞總統肯雅塔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肯亞總統肯雅塔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孩子們的媽媽都想與徐靜說話,孩子們跳來跳去喊著,『這是中國媽媽!』」亨利笑著說。

「我們的小孩長相與像普通的肯亞小孩一樣,所以我帶著孩子上街時,人們會問他們在講什麼語言?」

「當我說:『漢語』時,他們說『什麼?他們會說漢語!』人們十分興奮,每人都想問我們問題,我們就這樣成為朋友。」

對徐靜說,她將肯亞視為她的未來。

「我確實想念中國,但現在肯亞是我的家,」她說,「許多來這兒的中國人都愛這個國家,我認為他們中大部分會在這兒呆很長時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