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為何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郭岱君揭2主因:死中求生的絕境策略

2022-06-01 08:50

? 人氣

日軍在1941年攻擊美軍珍珠港。圖為美國海軍「亞利桑納號」遇襲受重創。(資料照,美聯社)

日軍在1941年攻擊美軍珍珠港。圖為美國海軍「亞利桑納號」遇襲受重創。(資料照,美聯社)

二戰期間,日本已被困中國戰場,為何還敢蛇吞象,掀起太平洋戰爭?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指出,蔣介石的大戰略一步步把日軍拖入局,消耗日軍資源,日本真正想要的是東南亞的能源資源,包含石油、橡膠和礦產等,加上日本遭遇石油禁運,只好鋌而走險發動太平洋戰爭,死中求生的絕境策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郭岱君最近出版《重探抗戰史》卷二,7年前上市的卷一也發行新版,對抗戰史嘗試提出新看法。她接受《風傳媒》專訪時指出,日本當年侵占東北後,雖然覬覦中國資源,但並未規劃在中國大規模用兵。日本陸軍的主假想敵是北方的蘇聯,海軍則是太平洋對岸的美國。日本認為中國太弱,不足以用兵,只要利用其地方割據,分而治之即可。東京參謀本部很清楚,「不能對支那出手,使大局支離破碎,⋯⋯陷帝國於兩端之動盪。」

20220527-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27日接受《風傳媒》專訪。(潘維庭攝)
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近期出版《重探抗戰史》卷二,對抗戰史嘗試提出新看法。(潘維庭攝)

國民軍採消耗持久戰略 阻止日本三月亡華野心

反而是蔣介石的大戰略,一步步把日軍拖入局。郭岱君指出,國民政府軍事領導在1935年10月底就確定了抗戰大戰略的持久戰、消耗戰、誘敵深入的原則與辦法。雖然中日之戰是由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而起,但八一三淞滬會戰才正式揭開中日大戰,這個仗是蔣介石堅持要打,當時最大顧問是德國法肯豪森將軍,目的是在誘日軍南下,一打就要從沿長江上游西進。

郭岱君指出,國軍在武漢淪陷前的各個作戰(淞滬、南京、徐州、武漢等)都打得辛苦和慘烈,過去把這些會戰視為各個不相干的作戰,其實它們是一個整體,目標是阻止日軍速戰速決。她說,這幾個會戰擴大了作戰面,消耗日軍資源,拖死日本,「中國只要不投降撐住,日本最後會打不下去。」

那麼為什麼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郭岱君指出,本來日本陸軍參謀總長向日本天皇保證可以3個月內撤軍,沒想到越打越久。日本在上海打了90天,接下來打南京,日本從5000徵兵到28萬。華北軍隊都調到華東,參謀本部很著急,眼看軍隊被蔣介石誘到江南,淞滬戰役打了90天,戰場軍隊已殺紅了眼。

(圖/取自Wikipedia)
日本在上海打了90天,接下來打南京,從5000徵兵到28萬,而在消耗的持久戰下,國軍都打得辛苦和慘烈。(資料照,取自Wikipedia)

南京戰役蔣介石下令「打一打」 黃埔主力部隊死傷慘重

不過,蔣介石對南京戰役的猶疑不定的指令,也造成國軍死傷慘重。郭岱君指出,《蔣介石日記》說,雖然南京不能打,但不能不打,一是總理孫中山靈寢在南京,二是南京是首都,想到民族大義躊躇再四,下令「打一打」。由於南京易攻難守,只有唐生智自告奮勇守願任南京總司令,南京保衛戰用了10萬兵力,全都是黃埔一期、二期的主力部隊,最後75%都傷亡,死得很慘。

郭岱君表示,南京保衛戰打到日軍快攻入時,蔣介石跟唐生智說「酌情撤退」。蔣介石下的指令不明確,一開始說「打一打」,再來說「酌情撤退」,這是犯下戰場上的大忌。唐生智把部隊的人找來說,委員長說「酌情撤退」,南京司令部2小時內擬定撤退計畫,要所有人簽名,大家一起撤。唐生智自己先行撤退,由於司令部沒有規畫好,撤離當天南京一團亂,所有人往北邊的易江門走,守易江門的部隊被踏為齏粉,加蓋木板和草蓆,其上又覆蓋一層屍體,撤退過程非常慘烈。

不過,郭岱君指出,歷史學家黃仁宇認為蔣介石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南京和淞滬慘敗之後,死了幾十萬國軍,蔣介石沒有氣餒,毅然挑起重擔。經過中央軍和地方軍的統合,在徐州戰役和武漢戰役的情況就比較好,武漢會戰是打得最漂亮。打武漢時是百萬國軍,把日軍拖住5個月,展開民族大遷徒,把同胞從沿海城市運到重慶和昆明。

蔣介石能快速北伐統一中國,其實有「天時地利人和」。(圖/維基百科)
郭岱君指出,蔣介石對於南京戰役下的指令不明確,一開始說「打一打」,再來說「酌情撤退」,犯下戰場上的大忌。(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日本遭美禁運石油 快速進軍南洋引爆太平洋戰爭

至於為何日本掀起太平洋戰爭?郭岱君指出,日本在中國大西南已被拖住,真想要的是馬來西亞和印尼,因為東南亞有豐富的石油。二是透過太平洋,遇到珍珠港和菲律賓都是美軍的,美國當時採取「門羅主義」(孤立主義)。美國跟日本說「不要去動南洋,否則禁運石油」,日軍動了越南,致使英國和美國警覺,而日本最怕禁運石油。

郭岱君指出,日本陸軍只想戰到底,海軍則只頂多撐2年。美國向日本提出2個條件:一是不要在東南亞用兵,二是退出中國戰場。日本內部開會,陸軍寸土不讓,如果陸軍撤退,如何向數十萬在中國戰死的英魂交待?美日和談沒有結果,於是1941年8月對日本禁運石油,日本只能轉而從南洋尋找石油。

日本心知肚明,發動太平洋戰爭幾無勝算可言。郭岱君舉例,像1941年海軍總長永野修身向天皇指出,「不戰,日本必敗;戰,或有一線生機。要戰,就要先發制人,占得先機。」另外,策劃珍珠港偷襲的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也寫了私函給日本海軍總參謀總長,指「此戰真可謂我皇國興亡之所在,亦可說是一賭國運之戰爭…帝國就必須以全民必死之心,去爭取萬分無一的生機。」

美國陸軍第5航空軍B-25,炸射南海上的日本船艦。(國家二戰博物館)
美國陸軍第5航空軍,炸射南海上的日本船艦。(資料照,國家二戰博物館)

日本決定採取絕處逢生的策略。郭岱君指出,日本決定快速進軍南洋,拿下石油等資源,以為就有籌碼。日本同時偷襲珍珠港、菲律賓,以為3個月內拿下東南亞,就有了籌碼。但日本此舉把美國惹火了,美國加入二次大戰,迫使日軍皆連敗退,直至宣告投降。

郭岱君指出,如果美軍沒有介入二戰,丟了2顆原子彈使得日本投降,中國戰場可能會拖更久,但不容否認地,蔣介石的大戰略有相當功勞,日本在中國戰場被拖住,中國改變了太平洋戰爭。

20220531-SMG0034-E01_01_郭岱君小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庭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