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男觀點:4個原因,美國開始「類」支持台獨

2022-05-28 07:00

? 人氣

在美國對台灣主體性釋出訊號的同時,背後是中美的相互牽制與博弈,其影響深遠,全球經濟、政治版圖等可能受此波及。示意圖。(資料照,美聯社)

在美國對台灣主體性釋出訊號的同時,背後是中美的相互牽制與博弈,其影響深遠,全球經濟、政治版圖等可能受此波及。示意圖。(資料照,美聯社)

不久前,國務院於其官網更換了對於美台關係的表述,摘去了「美國不支持台獨、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等內容,取而代之的是「基於《台灣關係法》、《中美三個聯合公報》、6項保證的長期一中政策」。面對質疑,美國解釋這這種變化不影響其「一中政策」,但行勝於言,政治話術無法遮蓋其對台獨採取更積極態度的動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務院做出如此大尺度的政治表態,當然不會是一時興起。一邊向台獨傳遞正面資訊,一面又否定自己的意圖,如此「類支持」台獨,美國要追求什麼目的呢?這或許要從四個方面來尋找答案。

一、與中國的戰略談判嚴重受阻

2021年11月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國際輿論公認其最大的成果就是中美簽署了《中美關於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

不過這個《宣言》的形成並非一帆風順。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說,中美雙方就氣候變化問題舉行了近30場視頻會談,並在上海、天津、倫敦和格拉斯哥分別舉行了多次面對面的會談。

簽署1個氣候宣言如此耗時耗力大費周章,這凸顯的是中美利益關係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都十分繁雜。

進一步聯想,如果「區區」一個氣候談判就需要30多場會談才能有結果,那麼在其他更「重要」內容方面呢?

自美國川普政府2018年發起針對中國的貿易戰以來,雙方關係快速倒退惡化。隨後貿易戰延燒成為了全面的戰略博弈,這導致除了貿易摩擦之外,中美在金融、軍事、科技等多方面均陷入失信、失鏈和對抗狀態。4年來美方屢施制裁,中國則採取反制裁還擊,全球化的動盪由此拉開序幕。

但事實證明美國的戰術設定過於粗糙和一廂情願,中美雙方既無法在經濟上脫鉤,同時也在太多議題上有合作的現實要求。最終幾番交手之後雙方只能在再次坐到談判桌前。

2022年3月18日,拜登與習近平為了烏克蘭戰爭舉行視訊通話。(美聯社)
2022年3月18日,美國總統拜登(左)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右)為了烏克蘭戰爭舉行視訊通話。(資料照,美聯社)

中美需要30餘場會談解決氣候問題上的摩擦,可以想像在矛盾極深的其他問題上,雙方的交鋒將會何其激烈,談判的內容和數量何其龐大。

如果談判順利,美國顯然不會也沒有理由去破壞氣氛。反之,如果中美談判沒有成果,亦或結果無法達到美國的預期,那麼美國就需要在談判之外有所表現,為自己添加談判的籌碼。

所以一路走來會發現,徵收關稅成為了籌碼、制裁中國企業成為了籌碼、香港成為了籌碼、「新疆棉」成為了籌碼、把中國牽拖烏克蘭戰爭也是個籌碼。然而從實際效果來看,這些籌碼短期內仿佛有一定效果,但對中國而言幾未傷筋動骨,甚至還促使中國解決了自己的不少問題(例如強化產業鏈、清理港獨等)。諷刺的是,個別「籌碼」對美國產生了反噬效果,反而加劇了其自身經濟的惡化(例如增加關稅導致美國通膨情況更嚴重)。

雙方談判期間,美國越施壓中國就越強硬,美國就越要製造更多的籌碼。最終,各種招數幾乎用盡之後,面對「史無前例的強大競爭對手」(美國蘭德RAND公司報告)美國只能在中國最敏感的問題上,加大籌碼力度。

那就是台灣!

因此美國務院摘去「美國不支持台獨、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無非就是要在「核心利益」上挑戰中國的底線。美國需要在談判桌上,迫使中國做出巨大讓步!

二、盟友無心無力遏中,美國需創造條件固樁

美國雖然成功統合了傳統盟友就俄烏戰爭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但是在遏制中國方面,卻是困難重重。一方面中國強調「有錢一起賺」追求與各方經濟共贏,自身龐大市場也讓大多數國家獲得了實實在在利益。另一方面中國的發展自始至終都依靠和平而非軍力掠奪。這很難讓包括歐洲各國在內的國家找到追隨美國遏制中國的藉口。至於喧囂一時的華為、香港、新疆等議題到底是確有其事還是美國的炒作,這些國家自有定論。

美國成立了印太聯盟,並在此基礎上勾畫啟動了印太經濟架構,欲通過此組織弱化區域對中國的經貿依賴。然而今天經濟全球化和產業佈局既非一朝一夕形成也不是強迫性形成,而是市場客觀選擇的結果。政治性、冷戰模式化的減少經貿依賴顯然會導致雙輸。

在與美國博弈的4年裏,中國與絕大多數貿易夥伴的經濟關係不但沒有弱化,反而鞏固加強,彼此貿易額逆勢大幅成長(包括澳大利亞、日本)。德、法甚至總統不甩美國,多次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視訊會晤,明確要要強化彼此合作。

因此,面對目前散沙一般的遏中局面,除了印太戰略之外,美國需要找一個類似烏克蘭的事件來凝聚盟友對中國的態度。

此時台灣的另一個「價值」開始凸顯。

這次烏克蘭戰爭爆發,眾多影響之一是美國重新鞏固了在北約的領導地位,這與川普時期有明顯差別。拜登認知到,要想讓盟友死心塌地的跟隨,必須要迫使俄羅斯發動戰爭。

俄烏戰事爆發後,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加大,大宗商品多創近期新高。(圖/路透社)
俄烏衝突導致物資與能源出現斷鏈,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大。示意圖。(資料照,路透社)

能源短缺、難民湧入、歐元貶值、資本外流、產業遇冷和民生困頓,即使出現諸多嚴重問題,但在戰爭的極端形勢下,這些盟友也不得不站在美國一側。

這讓美國認為該模式依然也可以套用在台灣海峽!

缺失充分的理由,難以獲得盟友在遏中政策上的堅定支持。可是兩岸一旦爆發戰爭,那麼一切就會發生變化。美國認為歐洲會像反對俄羅斯一樣反對中國!哪怕會承受更嚴重的損失!

不支持台獨——「類」支持台獨——誘發中國武統——戰爭爆發——歐美制裁中國——逼迫中國低頭-——美國實現戰略目標!

這是美國升級台灣問題的第2個原因。

三、升高外部危機,化解內政危機

美國歷來都有利用外部危機來化解內政危機的傳統,出生於二戰、28歲進入政壇、經歷了美蘇冷戰全過程、與9任總統相識的拜登更是深諳此道。

美國遠、近一系列問題的累積,在對中國貿易戰的催化下加速失控。通膨嚴重、基建落後、種族問題、疫情重創、黨爭激化、貧富擴大、產業失衡、暴力叢生。面對如此頹勢,拜登愈發難以通過自身能力加以解決。

烏克蘭戰爭的爆發雖然幫助美國整合了盟友,但並沒有阻止拜登支持度持續低迷的局面,其施政幾無建樹。要想真正轉移內部壓力和矛盾,拜登需要一個超級外部危機出現。那就是中國大陸!

美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多次強調「美國最大的地緣政治對手是中國,而不是俄羅斯」。如果俄烏戰爭無法化解美國內部的諸多矛盾,那它就變成了中美終極對決的序曲。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AP)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資料照,美聯社)

台灣問題的持續炒作,註定加速G2矛盾激化,進而實質上形成新「冷戰」。

還記得,在冷戰時期的44年裏(1947至1991年)美國多數總統的民意還是不錯的嗎?美國社會的凝聚力還是不錯的嗎?美國經濟還是不錯的嗎?盟友都唯美國馬首是瞻嗎?

冷戰時期的美國或許就是80歲拜登心中的「黃金歲月」。所以,拜登希望在中國大陸的「配合」下,讓美國回歸到那個「美國夢」的時代。

So,TAIWAN CAN HELP!拜登心裏想~

四、民進黨答應臺積電「改姓」?

近期,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參加某美國智庫活動中表示,臺積電赴美建廠不是他的決定而是美國政府敦促下的結果,但這個投資是「昂貴浪費、徒勞無功之舉」。

這已經不是張忠謀第一次發表類似言論。

有輿論認為這是張忠謀就補貼不理想在向美國施壓,但恐非僅僅如此,這應該是張忠謀同時在向民進黨表達不滿,也擔心臺積電命運下的自然反應。

張忠謀強調臺積電赴美建廠是美國的要求而非自願,那麼民進黨政府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什麼角色?面對「護國神山」有外移的危險,台灣執政黨為何毫無存在感?不僅如此,針對臺積電面臨的多重壓力,民進黨官員一句「(臺積電)自願行為」便一筆帶過。頗有讓臺積電自我救贖的味道。這確是讓人費解之處。這讓人不由懷疑在施壓臺積電之前,美國是否已經完成了與民進黨之間的條件交換?而這些條件,已經決定了臺積電的命運?

是什麼會比「護國神山」還重要、值得用放棄臺積來交換?答案或許已經很明確了,那只能是美國表態要支援台獨,更準確的來說是美國要保障民進黨的「執政安全」。

台積電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Fab21廠正在如火如荼趕工中。(圖/半導體業者提供)
台積電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Fab21廠正在趕工中。(資料照,半導體業者提供)

台灣社會或許還沒有意識到,對美國來說如果能夠把「掌握了對現在和未來的尖端數字設備和武器至關重要的技術」的臺積電「嫁接」到美國本土,那麼遏中的戰略就幾乎成功了一半。當然「護國神山」也就失去了保護台灣的最後價值了。

在美國強勢「要求」和民進黨的「配合」下,對比拜登還年長11歲、經歷過各種政經風雨的張忠謀來說,他顯然認知到了這個巨大的風險,他對未來臺積電命運的深感擔憂。

瞭解以上幾點之後,或許就明白美國從「不」支持台獨轉為「類」支持台獨的原因了。美國大幅提升台灣的戰略價值和定位,因為它需要讓台灣成為遏止中國的關鍵要素之一。

美國開始「類」支持台獨,民進黨當然要表現的十分興奮並表達感謝。

但,這到底是真的高興還是啞巴吃黃連呢?

說些民進黨內宣需要的言論,對美國來說顯然太容易了,然而事實證明這似乎的確也只是「說說而已」。在蔡英文主政的六年裏,美臺間所有協議幾乎都是有利於美國,比如「要求」臺積電赴美、台灣人吃萊豬和購買美國武器等。但美國呢?儘管有很多政策宣示,但既不幫助台灣參加WHA,也不邀請蔡英文訪美、還否決台灣加入印太經濟架構。

很多人會把烏克蘭與台灣進行對比,美國更明白二者的異同!

美國利用烏克蘭遏制俄羅斯,「遺憾」的是烏克蘭除了地理位置之外,幾無其他美國可圖利之處,反而還要出钜資援助。可是台灣就完全不同!

除了地理位置極具戰略價值,台灣還是一個金娃娃!台灣議題可以讓美國長期操作下去,非但不用出一分錢,反而可以在台灣身上賺的盆滿缽滿。更主要的是,台灣有臺積電!

試想一下,兩岸發生戰爭後,美國既不用出兵、也不用出錢、反而可以大發戰爭財,更能夠把臺積電一鍋端到本土,對美國來說,加速兩岸發生戰爭或許比烏克蘭戰爭要有價值的多!無論臺海戰爭的結果如何,美國也不需要拿出一分錢來考慮台灣重建。因為在「一個中國」政策下,重建台灣不是美國的事情而是中國的事情!說不定還可以在台灣重建中再次海撈一筆!

俄羅斯垮了、中國衰落了,台灣廢墟了,歐洲順從了,亞洲混亂了。當完成了這樣的戰略目標後,美國可以在其建立二戰後的國際新秩序基礎上重新洗牌,且不會有任何阻力。美國可以再稱霸百年!

所以,聽美國「說」更要看美國的「做」。提升台灣戰略地位會讓台灣得到更多還是失去更多,台灣社會需要做出充分理性的思考。

「理性是羅盤,欲望是暴風雨」,在美國的欲望支配下,台灣未來要經歷怎麼樣的暴風雨是很難預測的。雖然民調顯示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的台灣人比例較多,但是這不應該成為台灣社會失去對民進黨和美國基本判斷的理由。

*作者為職業畫家,評論家。定居北京。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