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來鴻》卡繆與法國殖民地的「哈金斯」

2018-05-14 06:20

? 人氣

後來的形勢發展證實了卡繆的擔憂,法國殖民者的歧視政策引起了阿拉伯人的反抗,導致法裔和阿拉伯人相互報復,阿國人發動了長達八年的反法獨立戰爭。最終,法國政府被迫簽訂協定,承認阿國自決和獨立的權利。一百多萬白人殖民者捨棄幾代家業回國,阿國社會最終也因動盪而陷入崩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助法國,哈金斯遭報復逃亡

在1962年的停火協議中,法國要求阿國的FLN(民族解放陣線)確保:沒有人會因戰爭期間的行為在獨立後遭受報復。然而,在阿拉伯民族主義者的眼裡,所有曾幫助法國的人都是不可饒恕的「賣國賊」。

當時阿爾及利亞大約有23萬哈金斯,即「親法國的穆斯林」。這些土著阿拉伯人效忠于法國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是真的認同法國,希望維持法蘭西帝國的存在;有的只是來自鄉村,因貧窮而應徵入伍,為了能在法國軍隊混一口飯吃。由於哈金斯是本地人,法國軍隊利用他們打遊擊戰,並搜集敵方情報。

圖二:民族解放陣線FLN。(作者提供)
民族解放陣線FLN。(作者提供)

FLN用血腥的殺戮報復曾為法國服務的本族同胞。據估計,被FLN用私刑處死的哈金斯及其家屬多達十幾萬人。其手段非常殘忍,包括活活燒死、閹割,用車拖死、或切成碎片喂狗。被處死的家屬中包括年幼的孩子。

想要活命的哈金斯必須逃離阿爾及利亞,然而,戴高樂的法國並不歡迎他們。當「黑腳」——下層法裔居民與法軍一起撤離阿國時,一些哈金斯就尾隨他們去法國尋求避難。

最初,戴高樂政府對這些「親法國穆斯林」的困境無動於衷,並下令阻止哈金斯跟隨法軍逃亡。但一些法國軍官不忍看到曾共同作戰的阿拉伯人被留在虎口,因此違背政府的命令,幫助哈金斯及其家屬一起出逃。

當時僥倖逃離阿國的哈金斯及其家屬大約有九萬多人,後來陸續逃出更多,最後人數多達幾十萬。

在兩個社會之間撕裂掙扎

帶著悲傷,憂慮和恐懼,哈金斯們拖家帶口渡過地中海,逃離了家鄉那惡魔般殺戮的煉獄。他們沒來得及喘息,就在一個陌生的國家開始了艱難的新生活。

其時,法國政府不肯承認哈金斯在法國的居留權與公民權利。這些北非人先被送到臨時收容所,然後被驅趕到偏遠的營地,用鐵絲網圍起來。在祖國,他們是被追殺的「叛徒」,在宗主國又被視為不受歡迎的「外國人」,只能在兩個社會之間撕裂與掙扎。

圖三:這些北非人先被送到臨時收容所,然後被驅趕到偏遠的營地,用鐵絲網圍起來。(作者提供)
這些北非人先被送到臨時收容所,然後被驅趕到偏遠的營地,用鐵絲網圍起來。(作者提供)

由於哈金斯大都是文化低的體力勞動者,語言不通,無法融入法國社會,因此長期集體失語。這一段被遮蔽的痛苦歷史要等幾十年後,他們的孩子長大成人,才被以文字和影像公開作證的方式為人所知。

在法、阿兩種不同文化的碰撞中成長,這一類孩子成為優秀作家和藝術家的不少。他們寫作自己家庭的傳記,以文學和電影等手段,去探討前法屬殖民地移民和宗主國之間的愛恨情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