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小米的厚道上市案

2018-05-11 05:50

? 人氣

但是公允價值高達一千六百一十五億人民幣的優先股還是很驚人,根據Crunchbase,小米歷史上應該只募了約$3.4B的資金,那麼這折合近$25B美元的優先股「債務」到底是從哪裡累積出來的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4.小米優先股募資歷史(擷取自公司香港上市申請書附錄)
4.小米優先股募資歷史(擷取自公司香港上市申請書附錄)

上表是小米優先股的募資歷史,可以看到A輪到E輪分散在2010年到2013年間,2014年底開始的F輪卻以(大多)同樣股價一再增融,一直延續到2017年8月24日。這裡面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話,2016年是小米慘澹的一年,從銷售量中國第一滑落到華為和其他國產品牌之後,原本高調以中國賈伯斯風格啪啪走的雷軍也轉為低調,反映在募資上就是2016年一整年都沒有對外募資。

事實上2015年7月3日的$200M美元F1系列優先股募完後——也就是小米榮登中國獨角獸估值榜首的時代——小米整整兩年沒有對外募資,直到去年八月才以跟兩年前同樣的條件「小小」增資了$10M美元。

從2010年的A輪到2017年的F輪,小米總共募資約$1.6B美元,既不及Crunchbase上的$3.4B(此老美網站關於中國新創募資輪的金額常常有嚴重出入就是了),更遠低於折合$25B公允價值的優先股債務!

圖5.小米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估算(擷取自公司香港上市申請書附錄)
圖5.小米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估算(擷取自公司香港上市申請書附錄)

上圖是擷取自小米上市申請書附錄I-91頁的優先股公允價值估算簡報(單位為人民幣)。我們首先注意到其巔峰的2015年,年初的優先股公允價值就已經高達八百九十九億人民幣(折合美元$14B),而截至當時為止小米總募資金額為$1.4B左右,這十倍左右的差額,顯然是來自於公允價值的計算方法。

如上圖中的會計師報告,公允價值的計算是根據『貼現現金流量法」釐定:

「稅後貼現率按各估值日期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估計⋯⋯⋯⋯時間相若的美國政府債券收益率加上國家風險價差估計無風險利率。缺乏市場流通性折讓率採用期權定價法估計。根據期權定價法,用於對沖私人持有股份出售前價格變動的認沽期權成本,可被視為釐定缺乏市場流通性折讓的基準。波幅基於到期時間相若的可比較公司股份自各估值日期起一段時間的股價每日收益率之年化標準差估計⋯⋯⋯⋯」

啊哈!

搞了半天原來會計師採用了期權定價法去估計小米這些可轉換公司債的「公允價值」,難怪算出來的「債務」數字和累積募資金額差了一位數,也間接導致小米會計年度巨額淨損。

並不是說美國的新創上市沒有這些複雜的計算,但在美國這個實務主義國家,期權定價法只會拿來定價期權或者行為類似期權的商品。以前面提到的Dropbox為例,期權定價的部分反映在員工配股所帶來的非現金性成本,在2017年會計年度產生了「$415.6M的股票薪酬支出」,這是Dropbox在會計年度上虧損的主要原因,但無關現金流,只關乎上市後股東權益的稀釋(當員工執行選擇權)。這樣的支出是累積多年的新創員工應得的報酬,在未來的會計年度不會再發生同樣規模的支出,因此不應在評估未來營運展望中列入考量。小米的狀況也是一樣的,他那被認定公允價值高達$25B的優先股,其實在上市時都會轉換成一般股票,而不是應該要連本帶利償付的債務。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