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殿堂奇女子、魅力延燒跨世代 美國大法官金斯堡精彩人生搬上大銀幕

2018-05-06 17:24

? 人氣

「在我們家,爸爸負責煮飯,媽媽負責思考。」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史上第二位女大法官,同時也是美國最知名的自由派大法官金斯堡,一生為女權奮鬥,今年85歲的她對LGBTQ人權、墮胎合法化等議題都採取支持、開明的態度,因而深受年輕族群的喜愛,成為風靡網路的話題人物。以她為主題的紀錄片《RBG》4日在美國上映,片中除了講述她成為大法官的歷程,也道岀她的丈夫馬丁一路的支持,成為她最堅強的後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金斯堡(Ruth Bader Ginsburg)的傳記電影《RBG》(片名為金斯堡全名縮寫)一路從金斯堡的童年開始記錄,包括在紐約布魯克林區長大、和丈夫馬丁(Martin D. Ginsburg)在康乃爾大學相識,還有職涯中為了性別平權奮鬥的6場經典訴訟等過程,其中還穿插了許多金斯堡的家庭影片畫面。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最著名的自由派大法官金斯堡(Ruth Bader Ginsburg)(美聯社)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最著名的自由派大法官金斯堡(Ruth Bader Ginsburg)(美聯社)

戮力為性別平等奮鬥 受益者不分男女

金斯堡在擔任法官前,是一位戮力為性別平等奮鬥的律師,她在1972年合作創辦了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的女權計劃,並成為該計劃的首席辯護律師,為不少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案件辯護,例如一對夫妻「里德訴里德案」(Reed v. Reed),促使聯邦最高法院第一次讓平等保護條款延伸到性別歧視上。

其他還包括1973年的「弗朗蒂羅訴李察森案」(Frontiero v. Richardson),該案中一位女性空軍中尉在為丈夫申請隨軍福利時被拒,因為當時只有男性可以為家屬申請津貼,女性軍官若要申請隨軍福利必須提出證據證明丈夫沒有獨立生活之能力。金斯堡促使聯邦最高法院判決,軍方給予軍人家屬的權益不能因性別而有所不同。

美國史上首位女性大法官歐康納(Sandra Day O'Connor)(左)和第二位女大法官金斯堡(Ruth Bader Ginsburg)。(美聯社)
美國史上首位女性大法官歐康納(Sandra Day O'Connor)(左)和第二位女大法官金斯堡(Ruth Bader Ginsburg)。(美聯社)

此外,1975年的「溫伯格訴維森費爾德案」(Weinberger v. Wiesenfeld)中,金斯堡向法官提出美國《社會保障法案》中保障喪夫的母親福利,卻不讓喪妻的父親申請育兒補助,明顯違憲。金斯堡為性別平等的努力不僅限女性,在「弗朗蒂羅訴李察森案」和「溫伯格訴維森費爾德案」中,男性也因此受到保障。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堡,1954年與新婚丈夫合影。(美聯社)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堡,1954年與新婚丈夫合影。(美聯社)

為妻放棄華爾街高薪工作 馬丁成為金斯堡最強後盾

17歲的金斯堡在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法學院唸書時,認識了大她一歲的馬丁。她回憶,馬丁是她認識唯一一個「在乎我有腦袋」的男生。兩人在畢業後便結婚,隨後一同進入哈佛法學院(Harvard Law School)繼續學業,她是當時法學院500名學生中僅有的9位女性之一。在哈佛法學院就讀時,金斯堡和馬丁的女兒珍(Jane Ginsburg)已經出生,馬丁則被發現罹患睪丸癌。兩人互相照顧扶持,馬丁也順利完成學業。馬丁畢業後成為稅務律師,並在華爾街找到高薪工作,金斯堡則跟隨丈夫的腳步來到紐約,轉學至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Columbia Law School)完成學業。

1960年代法律界的性別歧視仍非常嚴重,26歲的金斯堡雖然獲得哈佛法學院院長薩克斯(Albert Martin Sacks)極力推薦,當時的保守派大法官法蘭克福特(Felix Frankfurter)仍然因為性別原因,拒絕讓金斯堡擔任他的書記,金斯堡於是朝向學術之路發展。

1993年,美國自由派大法官金斯堡(Ruth Bader Ginsburg)和家人的合照。(美聯社)
1993年,美國自由派大法官金斯堡(Ruth Bader Ginsburg)和家人的合照。(美聯社)

「我們家,爸爸負責煮飯,媽媽負責思考」

在往後的10年中,她先後擔任了地區法院助理,紐澤西州立大學法學教授,羅格斯大學法學教授,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教授和史丹佛大學的研究員。她創辦了美國女性法律專門雜誌《女權法律報告》(Women's Rights Law Reporter),整理撰寫了大量性別歧視的案例。

1980年前美國總統卡特(Jimmy Carter)任命金斯堡為哥倫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院(United State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Circuit)法官,馬丁毅然放棄高薪工作,跟著妻子來到華盛頓。1993年聯邦最高法院好不容易出現空缺,馬丁不斷寫信舉薦妻子,終於讓柯林頓(Bill Clinton)總統提名她為大法官。

金斯堡與馬丁互相扶持,成為彼此最堅強的後盾。不受「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影響,馬丁非常樂於和妻子分擔家務,他們的女兒珍就說:「我們家,爸爸負責煮飯,媽媽負責思考。」2010年馬丁因癌症過世,讓金斯堡一度消沉,她在電影中說道:「認識馬丁,是我一生中最幸運的事。」

美國自由派大法官金斯堡(Ruth Bader Ginsburg)的傳記電影在美國上映。(美聯社)
美國自由派大法官金斯堡(Ruth Bader Ginsburg)的傳記電影在美國上映。(美聯社)

自由開明、勇敢發聲 金斯堡成為年輕人的英雄

自由派的金斯堡在聯邦最高法院扮演重要的平衡角色,特別是在川普(Donald Trump)上任後提名葛薩奇(NeilGorsuch)為大法官,聯邦最高法院保守勢力過半,自由派的平衡力量更加重要,金斯堡雖年事已高,但許多人都期盼她至少撐到川普任期結束(2020年或2025年)。著名女性主義部落格《莉莉絲》(Lilith)乾脆發文呼籲〈祈禱金斯堡長命百歲〉(A Prayer for RBG's Long Life)

金斯堡以開明思想著稱,對同性婚姻、LGBTQ族群、墮胎合法化等議題都持贊成態度,她也常常在受訪時發表犀利言論,因此深受年輕族群喜愛,年輕仰慕者稱她為「惡名昭彰的RBG」(the Notorious RBG),凸顯她勇於迎戰保守派人士的性格,網路上也流傳許多以她為主題的搞笑圖片,還有人販售相關的T恤、馬克杯等等,儼然成為流行文化符號。

今年1月,金斯堡出席《RBG》日舞影展座談會時透露自己念書時曾被性騷擾,她表示,「這麼多年來,女性只能沉默。但現在法律會站在受害女性這一邊,受害男性也是。這是個好現象。」她鼓勵世界各地的受害者勇敢發聲,並響應「#我也是」(#MeToo)運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

魏嘉瑀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