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隻貓都有獨特的自我,比許多人更算是「個體」:《貓哲學》選摘

2022-05-25 05:20

? 人氣

叔本華認為我們見到的貓咪是永恆之貓的短暫投影,這種觀點確實帶有某種魅力。然而,每當我想到我認識的貓,首先浮現在我腦海中的卻不是牠們共有的特徵,而是牠們個別的相異之處。有些貓安祥平和,有些極為活潑;有些小心翼翼,有些大膽莽撞;有些溫馴安靜,有些嘮叨又強勢。每隻貓都有各自的品味、習慣與個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貓的天性把牠們和其他動物區隔了開來,包括我們在內。貓的天性,以及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是本書的主題。不過,只要是曾經和貓一起生活過的人,都絕對不會把牠們視為由單一類型幻化出來而可以相互替換的例子。每一隻貓都有其獨特的自我,而且比許多人更算得上是個體。

儘管如此,叔本華對於動物的觀點比其他重要哲學家人性化得多。根據部分記載,笛卡兒(1596-1650)曾經把一隻貓拋出窗外,藉此證明非人類的動物不具備意識覺察。他斷定那隻貓發出的驚恐尖叫是機械式的反應。笛卡兒也曾對狗從事實驗,在有人演奏小提琴的同時鞭打一條狗,看看那條狗後來會不會一聽到小提琴的聲音就害怕。結果牠確實會。

笛卡兒創造了「我思故我在」這句話,意思是說人類基本上就是心智,只是偶然成為實質生物體而已。他沒有想到要對於否認動物擁有靈魂的基督教義提出質疑,而是在他的理性主義哲學當中重申這樣的看法。笛卡兒認為自己的實驗證明了非人類的動物是無知覺的機器,但那些實驗顯示的其實是人類可以比其他任何動物都還要缺乏思慮。

意識覺察有可能在許多生物當中冒出。如果說自然汰擇的其中一道發展帶來了人類,那麼章魚就是另一道發展帶來的結果。這兩種發展都沒有任何先天注定之處。演化不是朝著愈來愈具自覺性的生命型態邁進。意識只是偶然的產物,出現並且消失於擁有這種特質的生物當中。二十一世紀的超人類主義者認為演化會邁向完全自覺的宇宙心智。這種觀點的先例可見於十九世紀的神智學、神祕學與精神論當中。這些主張都完全不是奠基在達爾文的理論上。人類的自我覺察可能是偶一出現的僥倖結果。

這項結論看來也許頗為悲觀,但是自我覺察為什麼應該是最重要的價值呢?意識太受高估了。一個充滿光與影的世界,不時產生出具有局部自覺能力的生物,比起一個總是受到自我省思毫不動搖的光輝所照耀的世界有趣得多,也更值得生活在其中。

意識一旦朝內轉向自我,就會對美好人生造成阻礙。自我意識分割了人類心智,持續想將痛苦的經驗塞進一個與自我覺察隔絕的部位。受到壓抑的痛苦,於是在探究人生意義的問題當中化膿潰爛。相較之下,貓的心智則是不受分割的整體。痛苦在承受過後即受到忘懷,生命的喜悅隨之回歸。貓不需要檢視自己的生活,因為牠們並不懷疑生命是否值得一活。人類的自我意識造就了恆久的不安,哲學努力想要化解卻又總是徒勞無功。

*作者約翰.葛雷John Gray,英國重要的政治哲學家,曾任牛津大學政治系教授、哈佛及耶魯大學訪問教授、倫敦政經學院歐洲思想講座教授。本文選自作者著作《貓哲學:貓與生命意義》(春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