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孩子去上學、而不是去做工」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他為你做過的五件事

2018-05-07 09:08

? 人氣

(BBC中文網)

(BBC中文網)

想周末休息嗎?開車走在「公」路上、去公共圖書館看看書怎麼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你希望把不公正、不平等、剝削掃進歷史垃圾堆嗎?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麼,做好準備,在今年5月5日紀念一下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吧。因為,上面提到的,也都是馬克思當年提倡的。

鐮刀斧頭
馬克思主義後來成為共產主義革命的靈感來源

大多數對20世紀歷史略有了解的人可能都同意,馬克思的革命學說給世界帶來巨大衝擊。他的「主義」被挪用,成為尋求社會變革的旗幟,引發許多災難性後果。

後來,「馬克思主義」與獨裁、專制、殺戮掛上了鉤。難怪,時至今天馬克思仍然是爭議很強的人物。

但是馬克思也有人性的一面,他的有些理論也為世界更美好做出了貢獻。

原來,好多事馬克思其實早都預見到了:「一小撮」超級富豪將主宰世界經濟;資本主義體制是動蕩的;經濟危機是週期性的;工業化徹底、永遠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還是不清楚馬克思到底為你做過什麼?請繼續讀下去。

孟加拉童工
估計世界上10%的孩子被迫做工

一、馬克思要孩子去上學、而不是去做工

你也許會問,誰不這麼想?

但是在1848年,也就是馬克思撰寫《共產黨宣言》的時候,童工是常態。即使現在,世界上仍有十分之一的孩子必須去做工,幫助養家糊口(2016年世界勞工組織數字)。

時至今日,這麼多的孩子逃離廠房走入學校,部分功勞要屬於馬克思。

岳琳達(Linda Yueh)是《偉大的經濟學家:他們的觀點如何幫助今天的我們》(The Great Economists: How Their Ideas Can Help Us Today )一書的作者。她說,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共產黨宣言》中提出的10點設想中有一點是:所有孩子都能在公立學校接受免費教育,禁止工廠使用童工。

當然,馬克思和恩格斯並不是爭取兒童權益的第一人,但是岳琳達說,19世界後期,英國普及初等義務教育,工廠禁用童工,馬克思主義也是為兒童爭取權益努力的一部分。

放風箏
馬克思希望工人能成為時間的主人

二、馬克思要你有自由時間,要你有權決定如何利用自己的自由時間

好了,你肯定不想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24小時吧?來段午休怎麼樣?你希望有朝一日能拿著退休金享受夕陽紅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去謝謝馬克思吧。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的薩維奇教授(Mike Savage)說,只能無休無止地工作,你的時間就不屬於你了,你就無法再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馬克思寫道,在資本主義社會,為了活下去,人們只能出賣他們僅有的—勞動力,以此換錢。馬克思說,這通常是不平等的交易,會導致剝削。馬克思希望工人能得到更多,比如獨立、不被異化。最重要的,是要成為自己時間的主人。

薩維奇說,「簡單看,馬克思說的是,我們的人生不應該用工作來界定。我們應該有一定程度的自治,自己決定如何生活。現在,這種觀點已經成為絶大多數人認可的理想。」

「馬克思有句名言:早晨打獵,下午釣魚,晚上養牛,吃完晚飯後討論哲學。他堅信自由、解放、反異化。」

資料圖片
在馬克思看來,工作滿意度來自對勞動成果的自豪感

三、馬克思要你從工作中獲得滿足感

如果人們能夠在自己的產品中看到自我、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那麼,工作就會成為快樂的源泉。

工作應該給我們創新的機會,展示我們最美好的層面,無論那是我們的人道,我們的智慧,還是我們的技能。

但是,如果你的工作很糟糕,與感性脫節,那麼你可能就會感覺詛喪、抑鬱、被異化。

這可不是矽谷哪位勵志大師最近的演講,這是19世紀時馬克思說過的話。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和哲學手稿》中提出的見解,讓他成為把工作滿足感和人生幸福感聯繫在一起的第一位思想家之一。他的理論是,既然我們花這麼長時間工作,我們必須要從中獲得一些幸福感。

馬克思認為,從自己的產品中找到美、或者獲得自豪感,才能帶給你幸福所需的工作滿足感。

馬克思注意到,資本主義一味追求速度,增加產出、利潤,結果分工越來越精細。

如果你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螺絲上刻出3個圈兒,每天好幾千次,一做就是好多天、甚至好多年……

這樣的工作,可能很難讓你開心。

菲律賓示威者
馬克思說,任何一次真正革命都是社會革命

四、馬克思要你成為變革的一分子

如果你所在的社會有毛病——如果你覺得存在不公、不正、不平等,你要發聲,要組織起來,要抗議,要爭取變革。

但是,19世紀的英國,新興的資本主義社會對權力被剝奪的工人階級來說,更像是堅不可摧的磐石。但是馬克思堅信變革,鼓勵他人爭取變革。後來,他的這個想法廣泛流傳。

在許多國家,有組織的抗議示威帶來很大的社會變革:立法禁止種族歧視、同性戀歧視、階級歧視等。

「倫敦馬克思主義節」組織者尼爾森(Lewis Nielsen)說,「需要革命改變社會;我們抗議是要爭取社會進步。普通人正是這樣得到了『全民保健系統』和八小時工作制。」

馬克思通常被稱作哲學家,但是尼爾森並不這樣認為。他說,「那樣說好像他所做的只是把問題哲學化、寫出些理論。如果你看一看馬克思一生的所作所為,你就會發現,他也是活動家:他創建了『國際工人協會』,參與支持貧窮工人罷工的活動;他提出的『全世界勞動者聯合起來』是真正的號角。馬克思留給我們的遺產是通過鬥爭獲得改善的傳統。這是基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不管那些抗議的人是否把自己看作馬克思主義者。」

尼爾森還說,「女人怎樣獲得投票權的?並不是因為議會裏的男人於心不忍了,而是因為女人組織起來去示威。我們如何得到周末休息日的?工會組織罷工爭取來的。」

看起來,馬克思通過鬥爭實現社會變革的倡議真的扎了根,1943年,英國保守黨政客霍格(Quintin Hogg)承認,「我們必須給他們改革,否則他們就會給我們革命。」

Two shadowy figures shake hands in a skyscraper
馬克思對大公司和政府之間的關係持懷疑態度
A man wearing a mask reads a newspaper
馬克思警告媒體會影響人們的觀點

五、馬克思警告過你國家和大公司的關係,提醒過你小心媒體

國家和大公司關係緊密,你什麼感覺?谷歌給了中國後門鑰匙,你是不是有些不舒服?臉書把個人數據洩露給一家研發影響投票意圖系統的公司,你怎麼看?

19世紀時,馬克思和恩格斯已經在表述類似的擔心。

當然了,馬克思和恩格斯並不用社交媒體,但是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犯罪學教授、紐約教授研究員維斯(Valeria Vegh Weis)說,他們是發現此類危險、並加以分析的第一人。「他們仔細研究過當時的政府銀行、商家和重要的殖民主體之間的合作網絡,並且追根溯源,一直到15世紀。」

他們的結論?維斯這樣說:如果某種做法—無論是否惡劣,被證實對商家、國家有利,比如,販奴是推進殖民化的手段,國家就會制定於此有利的的立法。

馬克思對媒體影響力的敏銳觀察,在21世紀的今天看起來也依然新鮮。維斯說,「在影響公共輿論上,馬克思懂得媒體的重要性。現在我們經常提假新聞,媒體恐慌……但是,馬克思早就見過了。」

「馬克思研究過當時發表的文章,得出結論的是,對窮人的小偷小摸、犯罪活動,不僅報導太多、而且有所誇大,白領犯罪、政治醜聞提的更少。」

媒體也被用作分裂社會的工具。

維斯說,「指責愛爾蘭人偷走了英格蘭人的工作,讓黑人和白人對立,男人和女人對立,移民和當地人對立……窮人忙著窩裏鬥的同時,有權有勢的人繼續為所欲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