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當代》十年辛苦不尋常:《胰臟癌探戈》選摘(4)

2022-05-22 05:10

? 人氣

《當代》出版時究竟與60年代《文星》的風行情境又大異其趣,當年的台灣有「文化沙漠」的稱號,世界的思潮被關在門外達20多年,《當代》不但要追索、彌補失去的空白,還要努力與國際同步,走向世界。80年代中期之後,政治壓力還在,但收斂很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編副刊的3年,〈人間〉已達言論開放的極大化,衝破諸多禁區。報紙的副刊既有文學、文化,又有評論,基本上已滿足了讀者的需求,再出一本文化刊物,能不能與大報爭雄而領風騷當然是疑問。用我們的交誼與人情,固然能夠撐一段時間,長程出版必須有更不同的策略與計畫;當初的打算就是傾我們兩人全力,用最經濟的人力達成最大效益。創刊之初,承一位老友介紹,幫一位商人成立出版社,用我的關係出了不少暢銷書,生意人是大賺了錢,對《當代》財務卻沒有幫助,原來不是每個人都有文化理想,合作不歡而散,便宜了那位生意人。在這種情況下,《當代》之出現,或許可以賭一賭得不得到機會之神的餘光一瞥?更難的是,看看有沒有供知識階層閱讀的刊物之可能空間? 我們是充滿信心能編出一本獨特而有風格的雜誌。

*作者金恆煒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副總編輯,《當代》總編輯;現任凱達格蘭學校校長;張文翊曾仼中國時報副刊編輯,當代雜誌發行人兼編輯。本文選自兩人合著之《胰臟癌探戈:有情世界渡死劫/是「史記」也是「死記」》(允晨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