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川雄的高教遺言:通識教育與生命教育不可偏廢

2018-05-06 06:20

? 人氣

除了制度性的改革之外,通識教育要能順利推動,還必須建立起全社會對通識教育的重視,也要在大學中真實提升老師與學生的通識涵養與視野,這需要在大學中形成生氣蓬勃的通識教育的學習社群(包括老師與學生在內)。換言之,讓通識社群在大學中生根與茁壯,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只是這是一條漫長的不歸路,還望大學中的有識之士共同攜手前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關於我的生命教育取向:心志:一個另類的大學教授

我是一個基督徒,任教於具佛教色彩的南華大學。如此的宗教人文背景,使我篤信「生命的蛻變與成長、追尋天賦、找到自我」,才是教育真正的本質。兩屆的南華通識優良教師並不能讓我自滿,因為打從在大學教書的那一天起(至今已21個年頭),我就不想把自己定位在做一個純粹的學者或教書匠,我認為大學教授應是社會的良心。所以我一直致力於通識教育與生命教育,我想在這塊園地中找尋大學的新生命與我自己的生命救贖。

經驗:兒子唯智教育的迷惘

我決心投身於生命教育,源於我兒子極為痛苦的求學經驗。他原本在小學階段是一個天真、樂觀、熱情洋溢且帶有獨特天賦的孩子,卻在進入國中後完全變了調,我看見自己心愛的孩子在扭曲的升學壓力下深受痛苦折磨,讀書變成惡夢!一切的教育理論與學習方法在升學主義面前,幾乎毫無用處。我想要幫助,卻又無能為力。只好與妻子在報紙中投書:「唯智教育路上的迷惘」,對今日教育問題提出針貶與抗議。沒想到這篇文章引起極大的迴響,至少有上百個網站轉貼及討論這篇文章,我與妻子也因此接受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專訪,來討論今日台灣的教育,隨後引起更多人的關注。這些經驗使我相信,我應貢獻一己之力來宣揚生命教育的理念,這是上帝放在我心中的使命。

從台灣的教育現場的「反生命力」談起

讓我們走進今日的高等教育現場(不論在所謂頂尖大學台、清、交、私立大學或是中南部偏遠學校,都一樣)來觀察,例常地,我們將捕捉到一幅見怪不怪的畫面:

老師在講桌前用高亢口音傳講著他所謂永恆真理,一群學生姍姍來遲、慵懶且百般不願意地坐在課堂,有些人已進入夢鄉,大多數人滑動著手機,進入自己的多彩世界中⋯⋯ 獨留那充滿無奈,卻仍聲嘶力竭的老師,發出空谷之回音⋯⋯

學生一個個仍筆直坐著聽講,心思卻早已魂遊在外,「這好似一個個人形墓碑!」,某位大學教授看見這種完全「反生命力」的教育景象,發出了如上的感慨。著實令人玩味。

事實上我們發現,這個當代台灣教育現場的一瞥,竟然與中世紀大學課堂的景象相符,彷彿時間停格了五個世紀。儘管科技、資訊傳遞模式,以及人們思維方式與生活樣態之進步,早已大相逕庭,然而我們的課堂與教室,竟然數個世紀沒有多大變化(除了多了PPT螢幕以及簡易數位講桌外),這真是人類文明史的奇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