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偉立觀點:不負責任的網路訊息誤國

2022-05-19 06:30

? 人氣

5年來本所就本案,已與認真的學校單位(含校園規劃小組)及營建署開過百次大大小小的會議,態度慎重小心,而且面對新、舊議題模擬10幾個替選方案(包括圖說與模形),經過與學校及相關單位討論多次才定案,最後定案模形並且在學校展示半年之久,態度不可謂不慎重,期待有疑問的好朋友查明真相再發表意見,以正視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舊有建築物,作為人們過去長時間的使用,承載著共同的歷史、記憶與情感。在面對建物周遭涵構的流轉與改變,如何擁抱「過去」、發現「未來」,並與基地新的使用發展相結合,成為建築物新舊融合的重要命題。

歷史性建築物的價值,不僅僅是有形的建築、材料、構造、工法的技術價值,尚有無形存在的場所精神、歷史記憶,共同表徵了歷史性建築物存在的意義,作為人們絕美的共同記憶與情感。

經過人們實際生活發展及周遭涵構環境改變,在面對新的使用機能與基地未來發展,則須在舊有基礎上,找到新舊融合的可能性,以適應客觀環境的轉變。以台藝大藝術博物館新館設計為例,有如下新舊融合的設計意念:

一、保留傳承的精神象徵

台藝大藝術博物館之舊館,曾經作為校園的行政大樓及有章博物館使用,承載了多數校友的共同記憶與歷史情感。在新館設計在舊館原址轉換設立獨立的校史室空間,承擔最重要的入口意象與立面,並作為承載新館的結構及構造的房角石,並象徵以此為基礎而呈現承先啟後之意涵。

二、維持場所精神

舊館前後之廣場,是師生記憶中的校園場景,深具場所精神,在新館設計上仍定義出此場所空間,作為凝聚系所的藝術活動平台與表演藝術空間。更重要的是,新館採底層挑空設計,將原有舊館的「整體」打散成「部分」,使空間返還校園,使地面層空間充滿各種藝術活動與能量,成為校園核心廣場中的核心,重塑空間場所精神,以利師生的交流與活動,並使藝術品自由的裝置及活動自在的演出。

三、舊有建材再利用

既有建築物的紅磚與木窗上,留有過往歲月的痕跡,經過回收再利用後,成為新館的構造材料,將潛藏著歷史記憶與情感,重新使用在新建築之上,別具材料溫度與意涵。

四、昇華歷史記憶與情感

擁抱過去是為了發現未來的可能性。承接過去數十載的藝術教育使命,台藝大不僅作為國內藝術發展的重鎮與基地,更是校園的文化寶庫與城市的藝術博物館,未來將帶動地方城市與國際藝術接軌,成為世界藝術交流的重要窗口,及當代藝術的典藏展示平台。在身負如此新的「需求」與新的「使命」下,如何在舊有的建築中,選擇那些具有共同記憶與價值的部分予以保留,並抱持著可永久流傳的意念與精神,將之新舊融合,才能面對未來並發現創新的可能性。將有形的表象,昇華成為無形的能量與動力,繼續向前邁進,才是新舊融合的正確態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