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振豐觀點:時尚的慰藉

2022-05-15 07:00

? 人氣

時尚不只是穿著,而是身體與記憶、文化、社會互動的符號。示意圖。(資料照,出版社提供)

時尚不只是穿著,而是身體與記憶、文化、社會互動的符號。示意圖。(資料照,出版社提供)

童年是作家的提款簿。

——葛拉罕 · 葛林(Henry Graham Greene)

打開衣櫃,每每回想自身跟服飾的互動歷程。記得世紀末到香港旅遊,湊巧走到了一家服飾店,正在打折清倉,口袋有足夠的預算,砸下3萬元敗了一件Burberry 大衣。一套上去,挺拔厚重,兼而有之,大英帝國的雄風,果然名不虛傳,一戰關鍵時刻,英軍依靠這款溝壕大衣,才得以抵擋寒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20512-英式大衣(作者辜振豐提供)
英式大衣(作者辜振豐提供)

身體是人的第2層皮膚,透過衣飾跟配件,再由鏡子反射,彷彿為自己呈現一幅「自畫像」。有些人身材未必高䠷,但色彩線條一亮相,則刷亮觀者雙眼。成長過程中,轉大人的秘訣,除了品味中藥之外,也包含迴避父母的眼光,從而為自己挑選行頭。

訂製服的年代

南部老家,左鄰右舍,舉目盡是西裝店、裁縫店、布料店,興致一來,更可以步入舶來品店,瀏覽進口服飾。記得1970年代末期,到嘉義國華街的舶來品店,敗了一件日本棉質Polo 衫,竟然花費3500元,這價格折合台北1個月房租。大學畢業後,前往基隆一遊,順便逛到委託行,買了一件英國 John Smedly 毛衣,老闆索價4000元,如今回想起來,覺得超划算的,因為可以穿上半輩子。

西裝社承襲日本的摩登風格,製作西服,但也有師傅傳承上海跟福州。過去兩岸文化交流頻繁,中國國台辦主任陳雲林訪台期間,曾到台北博愛路的湯姆西服號訂做西裝,同時為總書記胡錦濤訂做2套。足見台灣師傅的功力非但揚威對岸,而且獲得兩岸領導人的青睞。

裁縫店則為女顧客量身製作衣服。早年未婚女性大多拜師學習裁縫,是未婚女性的「成人儀式」,因為婚後要為兒女做衣服。早年裁縫書都由日本進口,價格昂貴,學生只能向老師借閱,內容是教讀者如何打版、剪裁。

當時,顧客只要花上小錢,即可為自身打扮一番。每當開學或逢年過節,我通常去選購布料,找師傅訂做衣服和褲子。西裝社、裁縫店相繼沒落,代之而起的是成衣和外銷成衣大舉亮相,而名牌店也相繼亮相。目前,平價時尚更妝點大家的身體。有時候,覺得自己異常幸運,能夠目睹台灣服飾的種種變化。

東京時尚

記得大學剛剛畢業,準備到英國進修,湊巧認識一位從倫敦歸國的學長,得知論文是探討18世紀英國服飾。一聽之下,覺得如此題目真是旁門左道,背離文學正統。如今回想起來,自己如同井底之蛙,只會坐井觀天。

1990年代,開始接觸日本文化,寫作教學之餘,樂於當起漫遊者,到處淘書敗衣。進入日文世界,樣樣都學,除了圖文書、理論書、文學作品,也包含雜誌。《現代思想》和《Eureka》( 新發現),每月必讀。 有一期《Eureka》刊登吉本隆明和山本耀司對談流行時尚,大為震撼,心想文人竟然可以談時尚,真是有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