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煌雄專文:從「發現蔣渭水」到「守護蔣渭水」

2018-05-07 05:50

? 人氣

 蔣渭水世代所展現的這種漢民族情操,實象徵先覺者「磅礡的正氣」。國民政府1945年到台灣接收時,所以會受到台灣人民那樣真摯熱烈的歡迎,如果探本溯源,實與先覺者這種「磅礡正氣」的影響有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蔣渭水,字雪谷,台灣宜蘭人。蔣渭水是日治時期的醫師與民族運動者,曾創立台灣文化協會與台灣民眾黨,是反日本殖民運動中,重要的領導領袖。(取自維基百科)
蔣渭水所提出「以農工階級為基礎的民族運動」路線,便是在理論與實踐不斷探索下發展出來的,蔣渭水的「抗日模式」和「抗日效應」在二十世紀二0年代到三0年代大放異彩。(取自維基百科)

    3.不妥協的精神

1925年5月,蔡惠如因病逝世,蔣渭水在追悼感言中說:「社會運動家最要緊的素質,是要具有徹底的性格與不妥協的精神,我們同志中具有這性格和精神的人實在很少,唯有蔡惠如同志堪稱是這樣的人。」1931年8月蔣渭水也因病逝世,台灣地方自治聯盟(以下簡稱自聯)的領銜者楊肇嘉在「悼渭水兄逝世」文中,也說:「社會運動家最要緊的條件,就是有徹底的性格和不妥協的精神,具有這兩條件的人,實在很少,唯渭水兄不但能合這性格和這精神,且有比這點更加徹底。」

由於蔣渭水具有「比這點更加徹底」的不妥協精神,加上他既能寫又能講,蔣渭水乃成為「我台人為公事受拘引」的第一人,十年之間,因公事「受檢束拘留十數次」,監獄有如他的「別莊」。平時日據當局總要派兩個便服特務坐鎮文化書局,監視蔣渭水的行動;有一次在鶯歌的演講,辯士只有蔣渭水一人,出動警官卻有二十餘人;民眾黨成立前,總督府的條件是限制蔣渭水參加;當國聯因阿片問題來台時,總督府最忌憚的是蔣渭水和國聯委員會面;當民眾黨被解散,尾隨蔣渭水的警力已增至四名;民眾黨被解散後,日據當局重施故技,暗示說「帶有濃厚民族色彩的蔣渭水除外」,穩健派可另組政黨;及蔣渭水住院,警務局特務一再出入醫院探詢病情;蔣渭水最後的遺囑不得發表;《蔣渭水全集》也遭禁止;在蔣渭水大眾葬儀行列中,出動維持秩序的武裝警察達八十名,且由北署長親自率領;從這些事例均可看出日據當局對蔣渭水開口便如《台灣大年表》說的「蔣渭水一派」或「蔣渭水等人」。

由於蔣渭水具有「徹底的性格與不妥協的精神」,他不僅成為台灣近代政治社會運動的「第一指導者」,也成為日據當局徹夜難眠的「第一眼中釘」。當蔣渭水逝世消息傳出後,民眾聞之,「莫不驚慌失措」,有一些人甚至即刻「袖纏黑布,表示哀悼」,而島內外各地有志者更先後為蔣渭水舉辦追悼會,也有為文追念的,8月23日葬儀委員會更為蔣渭水舉行一次台灣空前的大眾葬,送葬者五千餘人。跡象顯示,蔣渭水之死給台灣民眾帶來的激盪之深以及哀痛之切,在日據時代,實無人能出其右。

日據當局雖視蔣渭水為眼中釘,但一些日本人士對蔣渭水的奮鬥精神,在內心深處仍不無尊敬之意。在高雄的告別式上,一些臨監的日本特務,便在這種心情下,「起立為蔣(渭水)氏致敬」;反動的經世日報也讚許蔣渭水為「熱血男兒,渭水之後更無渭水其人」;而日人辦的「新高新報」,更由台灣人直接執筆,尊稱蔣渭水為「台灣人之救主」。在日據時代的政治社會運動者之中,由於精神感人,而能同時贏得同胞與壓迫者尊敬的,蔣渭水實為第一人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