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煌雄專文:從「發現蔣渭水」到「守護蔣渭水」

2018-05-07 05:50

? 人氣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國民政府接收臺灣;1947年2月,台灣爆發二二八事件;1949年1月蔣中正引退下野,隨著國共內戰失利,年底國民政府輾轉播遷來台;1950年3月1日,蔣中正重行視事復總統職位。僅僅五個月左右,為了安撫因228而受傷的台灣民心,蔣中正下令遷台後的中樞,於1950年8月5日,為蔣渭水逝世20週年舉辦盛大的紀念會,黨國元老幾乎盡皆參加,蔣中正並題匾「民族正氣」。然後,蔣渭水又再度被掩沒在戒嚴體制的政治氛圍之中。簡要而言,此一階段的紀念活動,最主要的只包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1931 年的「大眾葬」。

(二)1950年的二十週年紀念。

1976年《蔣渭水傳》的出版,代表當代守護蔣渭水的新旅程。40年來,我以歷史工作者、黨外人士、立法委員、監察委員的身分,在不同的階段經歷孤獨、「悲憤」、突破與引導的角色與過程;隨著馬英九在不同階段以台北市長、國民黨黨主席、中華民國總統三種身分,十多年來一直參與並推動紀念蔣渭水事宜;以及蔣渭水故鄉宜蘭縣政府十多年來共同加入紀念蔣渭水活動;乃呈現出蔣渭水逝世以後前所未有的追念景象。茲將台研會所提供的「黃煌雄暨台研會守護蔣渭水紀要」(附件一)、馬英九辦公室提供的「前總統馬英九紀念蔣渭水先生記事」、宜蘭縣政府提供的「宜蘭縣政府辦理蔣渭水相關紀念活動」加以綜整,並選擇其中比較具有意義與代表性的紀念事宜,扼要說明如下:

(一)1976年,黃煌雄出版:《台灣的先知先覺者——蔣渭水先生》。1992年首度大幅改版修正,書名同1976年。2006年再度改版修正,書名改為:《蔣渭水傳——台灣的孫中山》。

(二)1979年,黃煌雄發表「悲憤的抗議」。

(三)1981年,黃煌雄在立法院為台灣近代民族運動見証(文長十萬字,附件二十一件,均為立法院公報空前的紀錄)。確立蔣渭水逝世紀念日為台灣近代民族運動日,並宣布為國定紀念日。

(四)2001年,台灣研究基金會舉辦蔣渭水先生逝世七十週年紀念,陳水扁總統親臨參加。 (陳水扁題:「台灣精神」。)

(五)2005年,台北市政府(時任市長馬英九,文化局長廖咸浩)製作「蔣渭水台灣大眾葬葬儀」紀錄片。

(六)2006年,國道五號公路(即「北宜高速公路」),在朝野合作下,正式命名為「蔣渭水高速公路」(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六月舉行通車典禮,張俊雄、游錫堃、謝長廷、蘇貞昌四位先後任行政院長共乘一輛吉普車,參與盛典。宜蘭縣政府(時任縣長呂國華)將縣府與縣議會的工作場域規劃為「雪谷紀念園區」(蔣渭水號雪谷)。台北市政府(時任市長馬英九)將座落在大同區內的錦西公園改名為「蔣渭水紀念公園」。台灣研究基金會舉辦蔣渭水先生逝世七十五週年紀念,呂秀蓮副總統、蘇貞昌行政院長、馬英九主席(國民黨)暨台北市長同時出席。(第一次跨黨派代表人物同時出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