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國經濟面臨「成長型衰退」風險,全球經濟恐受拖累

2022-05-06 10:00

? 人氣

2022年5月3日,一位北京市民戴著口罩經過毛澤東掛像。(美聯社)

2022年5月3日,一位北京市民戴著口罩經過毛澤東掛像。(美聯社)

受政府的動態清零抗疫策略影響,中國經濟面臨成長放緩局面。經濟學家正不那麼嚴謹的用「衰退」一詞來描述這一局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衰退通常意味著經濟連續兩個季度萎縮,許多經濟學家都表示,中國仍然不太可能出現這種情況。中國有很多辦法可用於確保本國經濟今年的成長強於美國和歐洲,包括能夠釋放大量政府支出。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母親節限時活動★ 加入風傳媒訂閱會員,版面零廣告、閱讀更專心,前100名立贈AHC煥白保養組!會員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但經濟學家表示,受上海等地的封控影響,基本情況惡化,開始令人感覺這更像是一場衰退了。中國已經有好幾十年都未經歷過衰退了。

數以百萬計的新畢業生在找工作方面遇到困難。企業信心已經下降。進口大幅下挫,緊張不安的中國人正更多地儲蓄。

中國政府上周六發布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4月份製造業和服務業活動連續第二個月萎縮。相關指數跌至2020年疫情暴發以來的最低水平。

4月中旬的水泥產量還不到全部產能的40%。第一季度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8%。4月份,中國境內的挖掘機銷售量比上年同期減少了61%。

中國面臨的挑戰不僅僅是最近的封控措施。烏克蘭戰爭的影響推高了中國企業的成本,並導致海外需求減弱。監管部門的整頓措施打擊了科技和補教等高成長行業。作為中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房地產行業去年陷入滑坡,開發商被沉重的債務所拖累,房屋銷售下滑。

 

如果中國經濟持續放緩,將會影響全球,使世界經濟失去一個最可靠的引擎,而今年美國和歐洲的通貨膨脹和戰爭正在引發經濟衰退的擔憂。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經濟第一季度摺合年率萎縮了1.4%。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IMF)去年發布的數據,在截至2026年的五年中,中國料將為全球經濟成長貢獻四分之一的份額。

巴西等依賴中國對鐵礦石和其他金屬等產品需求的大宗商品出口國可能會看到需求減弱。台灣、韓國和日本等向中國出口零部件和機械的地區,在中國工廠因封控而停工後已經公布了銷售走弱。

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 F)表示,第一季度在華汽車銷量同比下降19%。總部位於達拉斯的晶片製造商德州儀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 Inc., TXN)下調了第二季度收入預期,原因是與中國抗疫限制措施有關的需求減少。

中國的封控舉措如果有所放鬆,可能會推動部分復甦。隨著今年Omicron疫情蔓延,這些舉措已經影響了跨國供應,並使許多消費者只能待在家中。疫情最嚴重城市上海的病例數最近幾天已經下降,不過北京新增了一些病例,導致該市推出了新的限制措施。

2020年時,中國經濟從該國第一波新冠疫情中迅速恢復。與那時不同的是,如今中國面臨其他問題,這意味著今年晚些時候出現大幅復甦的希望越來越小。

浙江濤濤車業股份有限公司(Zhejiang Taotao Vehicles Co.)的經理Li Haitao說,抗疫封控措施使該公司更難獲取材料供應和保持員工正常的工作節奏。他還預計,受西方經濟體需求放緩影響,該公司的電動滑板車和越野摩托車訂單將同比下降40%。銅、鋼和鋁等原材料價格上漲正在侵蝕利潤率。

Li表示,浙江濤濤車業已安排所有員工每周少上一天班,員工工資也因此減少了約五分之一。

中國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已超過2020年武漢封城時的水平。據官方數據顯示,青年失業率目前為16%。

中國一家網路公司的項目經理Jessica Fan說,現在年輕人找工作太難了。自從中國政府去年開始針對國內科技巨頭展開全面整頓,這些公司已經大規模裁員,中國政府的整頓是為了確保科技巨頭更嚴格地遵守政府指令。Fan說,每當她的團隊發布一個新職位的廣告,求職簡歷就會連續幾周雪片般飛到她的郵箱裡。

中國今年將有創紀錄的逾1,000萬名大學生畢業,不過,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和求職網站智聯招聘(Zhaopin Ltd., ZPIN)編制的空缺職位指標顯示,空缺職位數量無法滿足應屆畢業生的就業需求。

在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之下,自2月份春節以來,中國2.9億农民工中約有三分之一沒有返回他們就業的城市。據研究公司美奇金(J Capital Research)根據對中國勞工機構的採訪,中小企業的就業人數已縮減了約30%。

中國股市上周一遭遇了兩年多來最大幅度的下跌,不過當周晚些時候收復了部分失地。人民幣匯率的下滑則重新喚起了人們對2015年讓全球市場深感不安的人民幣大跌的回憶。

港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太盟投資集團(PAG)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單偉建在向投資者發布的影片中表示,中國經濟處於30年來的最糟糕狀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看到了這一影片。太盟投資集團管理著大約500億美元資金。

單偉建稱,他還認為中國公眾的不滿情緒處於過去30年來的最高點,他將中國當前的危機歸因於政策決定,但他說,從長遠來看,他的公司仍然對中國的成長和市場潛力充滿信心。《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率先報導了他的言論。

中國需求疲軟或許會產生一個積極作用:如果該國減少石油和其他進口商品的消費量,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全球的通膨壓力。

許多經濟學家表示,任何積極作用都可能被疫情干擾中國供應鏈所帶來的通膨影響所抵消,相關干擾正在削弱中國向全球供應製成品的能力。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可能會導致滯脹的出現,即成長乏力和高通膨並存這一令人擔憂的局面。

IMF官員Anne-Marie Gulde-Wolf在4月25日的一次會議上表示,對那些與中國有大量貿易往來的亞洲部分地區來說,尤其可能出現「滯漲前景」。

4月,IMF將對中國的全年經濟成長預測從今年早些時候的4.8%下調至4.4%,這遠低於中國政府設定的2022年經濟成長5.5%左右的目標。巴克萊(Barclays)在4月29日表示,如果封控措施延續到今年下半年,其預計中國全年的GDP增速可能會降至4%以下。

IMF的預測如果準確,那麼中國經濟年成長率將創下除了2020年成長2.2%之外,199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2022年5月,北京的小朋友正在街頭接受新冠篩檢。(美聯社)
2022年5月,北京的小朋友正在街頭接受新冠篩檢。(美聯社)

中國很少出現長時間的成長乏力或經濟產出下降的情況。中國自1992年開始公布季度經濟成長數據以來,在2020年之前沒有出現過季度經濟萎縮。

野村(Nomura)駐香港的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Ting Lu)稱,他預計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將環比小幅萎縮。他說,如果政府不調整其抗疫策略,第三季度經濟產出可能再次下降,不過他也表示,預計政府會積極採取行動來降低這種風險。

Pantheon Macroeconomics駐倫敦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Craig Botham說,他認為中國今年前三個月的產出環比已經出現了下降,儘管官方統計數據顯示這一指標為成長1.3%。

他自己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變化的估計借鑑了官方數據,但以不同的方式對通貨膨脹進行了調整,按年率計算,第一季度的GDP環比收縮1.8%。他預計4月至6月的降幅將更大,達到2.5%。

許多經濟學家說,中國正面臨著「成長型衰退」的風險。所謂成長型衰退,是指一段疲軟擴張期,經濟未能發揮出全部成長潛力,而且沒有創造出足夠多的就業機會。

這種情形讓人想起美國和其他發達經濟體在2008-09年金融危機後的無就業成長復甦。通常來說這樣的標籤不會貼在中國身上,在截至2019年的十年間中國的GDP增速均值為7.7%。

Fathom Consulting駐倫敦的中國經濟學家Jonathan Ashworth說,顯然存在著典型的成長衰退的風險。

中國官員承諾,在堅持嚴格的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情況下,讓經濟重回正軌。

2022年5月2日,正在北京街頭整理外送餐點的送餐人員。(美聯社)
2022年5月2日,正在北京街頭整理外送餐點的送餐人員。(美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要求開展一場全面行動,通過增加基礎設施支出來促進經濟成長。近年來,由於擔心基建投資會加劇債務問題,中國政府不贊成此類支出。習近平希望在今年晚些時候舉行的重要的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獲得第三個任期。

政府正在考慮的其他計劃包括為購物者提供補貼券以促進消費,以及採取措施控制對科技和房地產行業的整治行動,整治行動已使這些行業的成長放緩。

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和央行的政策反應令許多經濟學家感到失望。中國央行下調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但自1月以來一直保持利率穩定,因為擔心降息會促使投資者到其他地方尋找更好的回報。

考慮到抗擊新冠疫情的封控措施,很多經濟學家懷疑,各種傳統刺激政策能否起到作用。有人質疑,中國是否需要更多基礎設施,也懷疑在堅持新冠零容忍政策的同時,建設項目怎樣啟動。

Pantheon Macroeconomics的Botham稱,如果把所有鏟子都鎖在某個地方的棚裡,怎麼才能真的拿到鏟子鏟地也是個問題。

身在廣州的房地產經紀人杜先生稱,去年11月份以來,他一直在找工作。杜先生今年28歲,他只同意透露姓氏。

杜先生稱,他曾經在多家房地產開發商從事售房工作,包括陷入困境的中國恆大集團(China Evergrande Group, 3333.HK, 簡稱:中國恆大)。中國恆大的離岸債券已經出現違約。

杜先生稱,他對市場能否很快恢復持懷疑態度。他稱,「好多人一輩子的積蓄只夠買一所房子,現在這情況,隨時停工、隨時封城的,他們不會輕易下手(買房)。」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