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經濟轉大人?3.04%成長率背後的真相與風險

2018-05-17 07:30

? 人氣

全球景氣復甦帶動出口成長,是這波經濟上揚的主因,但投資不振則讓人憂心。圖為「2017年台北國際電腦展」。(蘇仲泓攝)

全球景氣復甦帶動出口成長,是這波經濟上揚的主因,但投資不振則讓人憂心。圖為「2017年台北國際電腦展」。(蘇仲泓攝)

總統蔡英文四月底帶著媒體去看「5+2產業政策」的成果,說這些政策能讓台灣經濟「登大人」;緊接著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經濟統計,首季經濟成長率3.04%高於原先預期,儼然產業與經濟情勢一片大好─不過,最好先看看背後的真相與風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5+2產業政策」,小英總統是信心滿滿的說,所有政府都說要「拚經濟」,「但我們拚經濟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5+2是透過系統整合既有及新增的產業創新,帶動整體產業及經濟結構的轉型,讓台灣的經濟真正能夠「轉大人」。

她參觀亞洲航空公司,並以亞航訂單增加說,「我們不僅要造自己的飛機,要修自己的飛機;不僅會修自己的飛機,別人的飛機也會修」,強調,「國機國造」的政策不會改變,也將使命必達,務必完成任務。

至於新公布的經濟報告,第1季未經季節調整實質GDP與去年同期比較,概估成長率為3.04%,雖然比去年第4季的3.28%微降,但較今年2月預測的2.77%增加0.27個百分點。雖然這只是初步概估數字,官方亦未給出新的全年預測成長率,但2月預測的全年2.24%成長率應可望再次上修;而先前公布3.66%的失業率亦為低點,經濟情勢看起來相當值得期待。

但在總統「政令宣導」與數據背後的真相,則未必能如此讓人振奮、對未來充滿信心─關鍵在民間投資。

根據主計總處的統計,第1季新台幣計價資本設備進口減6.15%,包括政府、公營事業與民間投資的資本形成(代表投資),首季是衰退1.70%,而在2月時是預估可正成長2.15%。再拉長時間看,去年全年的資本形成就衰退了1.22%,而且由第3季開始轉為衰退至今仍未反正。

如果更細的看,去年資本形成政府、公營、民間三個類別中,民間投資一直是表現最差的一環,也就是說,國內投資靠公家(政府與公營企業)撐場面的時候多;雖然官方尚未公布今年第1季的詳細數字,但預料情況差不多,應該還是靠公家撐場面。

再看另外一個數字,情況就更讓人擔心。主計總處統計的是已執行落實的投資,才會顯示在GDP帳上;民間投資的衰退看得出民間投資意願不高;經濟部則另外有一份民間重大投資案的統計,這是指廠商有意投資但尚未落實完成的項目。惟依照經濟部的數字顯示,今年的重大投資案,幾乎只剩下離岸風電的投資,過去民間投資主力的電子、半導體、生技反而少見;而從企業多次的反應也可看出,企業對國內投資環境的前景、供電穩定與否等都有相當深的疑慮。

但要注意的是,一來民間投資不僅數量要多、也希望多元,才能在更多不同領域創造就業。二來外資前來投資,我們該期待的是其在台灣的生產財貨能出口幫台灣賺匯,而不是只能「內銷」─風電就是百分之百的內銷,而且是以遠遠高於現有電價的20年保證收購價向其買電─與其把風電列入「民間投資」,還不如把其列為「採購」更為實際。

這也正好映照出蔡英文說要讓台灣經濟「登大人」的「5+2產業政策」,潛藏的風險與問題。綠能產業是「5+2產業政策」中的重心,但一來全球太陽能產業景況不佳,許多歐美大廠紛紛倒閉,國內原有參與太陽能的科技大廠如台積電等,也紛紛退出,這是不是一個值得發展的產業,是大有疑問。

二來,蔡政府以高保證價格吸引外商前來投資風電,雖然美其名為投資,但實際則是以採購設備為主,再由風電投資商賺飽電價,至於國內風電產業是否能發展起來,仍大有疑問;更大的問題是:就算發展出風電產業,有沒有能力出口到國際上?

再如蔡英文把飛機維修,直接跳接到「國機國造」,坦白說,自主造出一架飛機,與有飛機維修能力,是天差地遠的技術與難度,看到亞航生產好,就對「國機國造」充滿信心,顯然樂觀過頭了。

因此,看看數據後,既讓人對民間投資低感到憂心,又對投資結構有疑慮,更為當政者的盲目樂觀亦或無知感到不解。在總統「政令宣導」的同時,倒是國外財經專業媒體彭博發表了一篇分析,指台灣今年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落後南韓約26%,5年差距更將擴大到47%,台灣「被新加坡、香港、南韓這其他亞洲四小龍拋下」。

到底要「登大人」還是要「被其它小龍拋下」,幾年內就可看到結果;但執政者當應看到數據背後的風險與意義,切勿一廂情願、盲目樂觀,別忘了單單是供電政策上,蔡政府就已犯過多少盲目樂觀之錯了,這次,就別再犯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