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言勝於武—語言的溝通能力「殺」很大!

2022-05-16 05:50

? 人氣

語言之間的區別不只是在於語音及形式的不同,同時也會因社會規範與價值觀而有不同的意義。社會語用知識對語言學習者來說是十分必要的,因為每一種語言的語用規則皆不盡相同。第二語言學習者因缺乏對目標語社會文化的深入瞭解,若其語言行為表現和目標語的母語者頗具差異,往往會產生溝通障礙或語用錯誤。之所以造成語言學習者目標語的語言行為表達不當,原因之一即是學習者將母語的語用知識遷移到第二語言行為表現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般而言,除了第一語言的語言形式(語音、詞彙、句法)的遷移情形之外,在與目標語的母語者溝通的過程中,學習者也經常不知不覺傾向使用自身母語的社會文化價值觀念來表達。例如,臺灣人以英語回應讚美時,易受華人謙遜準則的影響,傾向以「No, No.」(沒有、沒有!) 或「Really?」(真的嗎?)回應,而美式英語的一般回應是「Thank you.」(謝謝!)。又如,有些華語學習者不懂「綠帽子」(cuckold)和「綠色的帽子」(green hat)意義不同,他們會說:「我喜歡戴綠帽子。」

是故,第二語言教學應著重於培養學習者的跨文化溝通能力,特別在口說和寫作的能力,以避免語用失誤。教師應幫助學習者暴露於目標語的環境,裨益其浸潤於目標語的文化,對目標語人士的溝通互動做「停」、「聽」和「看」,以察覺目標語的文化與其文化的差異。我們認為,我國的雙語政策應將經費用在刀口上,與其將英語導入各學科的教學,還不如強化學生的英語口語和寫作表達能力。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