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鴻觀點:馬斯克的新Twitter會屈服於中國嗎?

2022-05-10 05:50

? 人氣

馬斯克會不會也是「幫助中國獲勝的美國精英」之一呢?(資料照,AP)

馬斯克會不會也是「幫助中國獲勝的美國精英」之一呢?(資料照,AP)

馬斯克(Elon Musk)確定以440億美元收購Twitter,引發國際輿論的震動和熱議。儘管目前收購案還需要一段時間交易才會完成,但對於Twitter私人公司化後的未來動向,早已成為各界揣測或期待的藍圖假想。然而除了牽動社群龍頭的競爭版圖之外,外界也擔心:因為特斯拉事業利益與中國的深度牽連,會不會反過來影響馬斯克的Twitter經營?過去對中國政府「相對友善」的馬斯克,掌握「言論自由」大平台,有沒有「屈服中國」的疑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菁英相信中國的獨裁政權優於美國的民主 

這使我想起彼得·施韋澤(Peter Schweizer)寫的《赤手空拳:美國精英如何致富幫助中國獲勝》(Red-Handed: How American Elites Get Rich Helping China Win)這本書。這是他在擔任調查記者的 25 年裡,做過的最可怕的調查。馬斯克會不會也是施韋澤在本書所說的「幫助中國獲勝的美國精英」之一呢?

中國政府試圖滲透美國機構並不令人意外。然而,令人大感訝異的是「渴望」幫助中國獨裁政權謀求全球霸權的美國精英的數量之大,並且各行各業,包括總統家族、矽谷大師、華爾街豪客、常春藤大學,甚至職業運動員——都願意在個人致富的祭壇上犧牲美國的實力和安全。

《赤手空拳》六次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調查記者彼得·施韋澤展示了他迄今為止最令人震驚的發現,他揭露了富有的美國人為幫助中國建立軍事、技術和經濟實力而達成的秘密交易。同樣令人驚訝的是,這些精英中有許多人悄悄地相信中國的獨裁政權優於美國的民主。

施韋澤和他的調查團隊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搜索大量全球公司記錄和法律文件,以揭露中國推動者希望永遠不會出現的隱藏交易。正如施韋澤過去的重磅炸彈,如「腐敗檔案」、「秘密帝國」和「克林頓現金」都清楚地表明,政治光譜的兩端都有「壞演員」。《赤手空拳》經過詳盡的研究、清晰地講述和令人不寒而慄,揭露中國政府與聽命於他的美國精英之間的權力關係。

中國公司的工業間諜隱藏在美中貿易戰中

中國公司的工業間諜活動隱藏在美國最近與中國的貿易戰中,已經是不爭得事實,它也是 FBI 的主要反情報目標之一。但十年來,美國為解決這個問題所做的努力基本上是無效的。瑪拉·維斯坦達爾(Mara Hvistendahl )寫的《科學家與間諜:中國、聯邦調查局和工業間諜活動的真實故事》(The Scientist and the Spy: A True Story of China, the FBI, and Industrial Espionage) 敘述一個引人入勝的真實工業間諜故事,其中一位中國出生的科學家因試圖竊取商業機密而被追捕的故事。本書是普立茲獎非小說獎的決賽入圍作品,

美國 FBI 新增加密犯罪部門,「法律的手臂絕對可以伸進網路空間」(圖/FBI)
中國公司的工業間諜活動隱藏在美國最近與中國的貿易戰中,已經是不爭得事實,它也是 FBI 的主要反情報目標之一。(圖/FBI)

2011 年 9 月,愛荷華州治安官的副手在與孟山都簽訂合同種植玉米種子的農田附近遇到了三名華裔男子。最初是一項簡單的非法侵入調查,後來演變成為期兩年的 FBI 行動,調查人員在其中竊聽了這些人的出租汽車,使用了針對外國恐怖分子和間諜的搜查令,並在玉米國家上空飛行監視飛機——所有這些都是以保護貿易的名義企業巨頭「孟山都」和「杜邦」先鋒的秘密。在《科學家與間諜》中,Hvistendahl 對這次異常深遠的調查進行了扣人心弦的描述,該調查使一位資深的聯邦調查局特工與佛羅里達州居民羅伯特·莫發生了爭執,後者在學術生涯失敗後在中國農業公司 DBN 找到了一份有問題的工作,並成為了一個棋子。

通過以前未公開的 FBI 文件和Hvistendahl 在美國和中國的報導中描述了針對中國的彆腳的反間諜活動悠久歷史,其中大部分帶有種族主義色彩,並質疑企業影響力在美國政府提起的商業機密盜竊案件中所起的作用。《科學家與間諜》既是對利害關係的重要探索,也是引人入勝的作品。

中國如何在美國精英沉睡時接管

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斯伯丁(Robert Spalding)在《隱形戰爭:中國如何在美國精英沉睡時接管》(Stealth War: How China Took Over While America’s Elite Slept)書中揭示了中國在滲透美國機構和危害美國國家安全方面取得的令人震驚的成功。

媒體經常暗示俄羅斯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最大威脅,但真正的危險在東方的中國。在掌權者心煩意亂的時候,中國對美國的經濟、軍事、外交、技術、教育和基礎設施進行了六線戰爭——而且他們正在取得勝利。要消除中國人令人震驚但幾乎無形的間諜戰的勝利,幾乎為時已晚。

俄羅斯總統普京。(美聯社)
媒體經常暗示俄羅斯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最大威脅,但真正的危險在東方的中國。圖為俄羅斯總統普京。(資料照,美聯社)

在《隱形戰爭》中,退役空軍准將羅伯特斯伯丁揭示了中國對西方鬥爭的動機和秘密攻擊。他記錄了近幾十年來美國的領導人如何未能善盡保護之責,他提供了一些中國最聰明的伎倆的令人震驚的證據,包括:對毫無戒心的美國學生的收攬;向美國專家提供巨額資金,這些專家創建了將技術輸送到中國的投資基金;與美國簽署一項為期三十年的協議,允許中國和平分享核技術,確保他們能夠獲得美國的核心技術。

斯伯丁擔心的不僅僅是美國可能會失去其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更緊迫的是,中國共產黨根本厭惡美國對人民的法律保護,並試圖從制度上創造一個沒有這些權利的世界。儘管迄今為止造成的所有損失,斯伯丁展示了美國和其他自由世界仍然有可能打擊並贏得中國的隱形戰爭。

中國成為超級大國是通過「被他人征服」

中國一項自詡有5000年不間斷的悠久歷史,而在《偉大的國家:中國與世界》(Great State: China and the World)書中,蒂莫西·布魯克(Timothy Brook)分析了過去八個世紀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在這段宏偉的歷史中匯集了來自公務員、馬商、精神領袖、探險家、海盜、皇帝、農民工、入侵者、夢想家和叛徒——為這個被高度「誤解」的國家描繪了一幅多面的畫像。

不錯!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它在十三世紀達到了與元朝登基的大致邊界,儘管一個帝國朝代更迭,但從那以後的八個世紀裡一直保持著文化上融合及並存。經過明、清、民國、佔領和共產主義,中國仍然是中國。但是,儘管歷代大國中一些最有權勢的人的願望,中國在世界上從來都不是孤立的。它不得不與侵略者以及外國商人和帝國主義者作鬥爭。在過去八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它的統治者都不是中國人。

蒂莫西·布魯克認為,中國成為超級大國不是通過「征服他人」,而是通過「被他人」征服,然後聲稱繼承這些大國的帝國的權利。蒙古、滿族的統治家族,中國明朝、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統治家族,一直延續著。然而,當代中國人關於「祖國」的理念一直是,而且一直都是,完全而自然地保留著。布魯克認為,中國和其他任何地方一樣,都是歷史的產物,並且和每個國家一樣,都依賴於其征服和鎮壓的能力。在《偉大的國家》中,布魯克第一次審視了從元朝到現在的中國與世界的關係,通過追蹤平凡和非凡的人在中國與世界相遇並繼續與世界相遇的空間中航行的故事。

中國迅速崛起所引發的不確定性

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裡,中國,這個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已經從相對孤立轉移到了中心舞台。36 位世界領先的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的所有附屬機構——回答了有關這個新超級大國的發展方向以及它的人民和他們的領導人的關鍵問題。他們將畢生的前沿學術成果提煉成關於中國身份、文化、環境、社會、歷史或政策的簡短易懂的文章。

習近平。(美聯社)
中國,這個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已經從相對孤立轉移到了中心舞台。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資料照,美聯社)

詹妮弗·魯道夫,邁克爾·索尼(Jennifer Rudolph, Michael Szonyi)合著的《中國問題:對崛起大國的批判性見解》(The China Questions: Critical Insights into a Rising Power) ,這是了解中國今天面臨的挑戰以及其在全​​球範圍內迅速崛起所引發的不確定性提供了一個窗口,幾乎可說非讀不可。

中國經濟能否繼續高速增長?中國能否接受為清潔環境做出的犧牲?台灣會與大陸統一嗎?中國人如何理解他們在當今全球市場中的地位?歷史挫折和傳統價值觀如何影響中國的內外政策?本書一些文章討論了對中國國內重要的問題,圍繞著共產黨的合法性、獨生子女政策的終結和種族緊張局勢。其他人則關注中國與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的關係。如果美國退出其亞洲承諾,中國將如何維護其在太平洋地區日益增長的實力?

中國已經引起了世界的關注。「中國問題」將我們帶入媒體形象和大眾認知背後,本書提供對基本問題的洞察。

修昔底德陷阱是一種致命的結構性壓力模式

中國和美國正走向一場雙方都不願意的戰爭。原因在於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這是一種致命的結構性壓力模式,當崛起的大國挑戰統治者時就會產生這種壓力。這種現象與歷史本身一樣古老。關於毀滅古希臘的伯羅奔尼撒戰爭,歷史學家修昔底德解釋說:「正是雅典的崛起以及這給斯巴達灌輸的恐懼使戰爭不可避免。」今天,當一個不可阻擋的中國接近一個不可動搖的美國,習近平和以前的川普都承諾讓他們的國家「再次偉大」時,除非中國願意縮減其雄心,或是華盛頓可以接受成為太平洋第二大國,但這似乎都不可能,情勢看起來很嚴峻。

著名的哈佛學者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在他的《注定一戰:中美能否擺脫修昔底德陷阱?》(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s Trap?) 解釋了為什麼修昔底德陷阱是理解 21 世紀美中關係的最佳鏡頭。通過不可思議的歷史對比和戰爭場景,他展示了我們與不可思議的事物有多接近。然而,在強調戰爭並非不可避免的同時,艾利森還揭示了衝突大國在過去是如何維持和平的——以及美國和中國必須採取哪些痛苦的步驟來避免今天的災難。

20181210-為美、中衝突的未來把脈──《注定一戰?》作者艾利森教授來台新書發表會。(簡必丞攝)
雷厄姆·艾利森。(資料照,簡必丞攝)

中國將國家財富和經濟實力轉變為全球政治影響力

中國無所不用其極的縱橫天下,為的不只是賺錢與財富。丹尼爾·S·馬基(Daniel S. Markey)《中國的西方地平線:北京與歐亞新地緣政治》(China’s Western Horizon: Beijing and the New Geopolitics of Eurasia)這本書解釋了中國的新外交政策倡議,如「一帶一路」是如何對中國以外的地方和地區造成政治的影響,並評估了這些發展對歐亞大陸和美國的政治影響。它描繪了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如何熱心地將其國家財富和經濟實力轉變為具有全球政治影響力的工具,並詳細介紹了中國在南亞、中亞和中東這些地方的發展。

通過廣泛的採訪、旅行和歷史研究,它描述了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和伊朗等國對中國的看法存在很大差異。歐亞大陸有權有勢的特權群體通常期望從與中國的聯繫中獲利,而其他人則擔心商業和政治損失。同樣,歐亞大陸的政治家們在與俄羅斯和美國談判關係的同時,也在爭先恐後地利用中國的能源採購、軍售和基礎設施投資作為超越其戰略競爭對手(如印度和沙烏地阿拉伯)的手段。

該書發現,總體而言,中國的深入參與將發揮地區強人的優勢,並加劇歐亞國家內部和之間的政治緊張局勢。為了充分利用美國在中國後院(和其他地方)的有限影響力,它認為美國決策者應該採取選擇性和本地化戰略,以服務於美國在歐亞大陸的目標,並要把眼光放遠,更好地與中國競爭。

民主國家在地緣政治競爭中仍具有獨特的優勢

中國和美國的國際角力,一直都在贏的風口上嗎?70多年來,美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但最近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宣布,與俄羅斯和中國的大國競爭回歸是對美國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此外,許多分析家預測,美國的獨裁對手至少會在顛覆——從長遠來看,甚至可能取代——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方面取得一些成功。

馬修·克羅尼格(Matthew Kroenig)的《大國競爭的回歸:從古代世界到美國和中國的民主與專制》(The Return of Great Power Rivalry: Democracy versus Autocracy from the Ancient World to the U.S. and China)精彩而引人入勝,認為這種傳統智慧是錯誤的。借鑒大量歷史證據和希羅多德、馬基雅維利和孟德斯鳩等人物的著作,並將其與尖端的社會科學研究相結合,馬修·克羅尼格提出了民主國家往往在大國競爭中表現出色的引人入勝的論點。他認為,民主國家在長期的地緣政治競爭中實際上具有獨特的經濟、外交和軍事優勢。他也考慮了專制的優勢,但表明這些優勢遠遠超過了它們的弱點。

馬修·克羅尼格通過從古代世界到冷戰的歷史上七個最重要的民主與專制競爭案例來展示這些論點。最後,他通過民主優勢論證的視角分析了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之間大國競爭的新時代。通過推進民主的「硬實力」論點,克羅尼格表明,儘管存在許多問題,但美國比俄羅斯或中國更能保持全球領導地位。

對於關注全球地緣政治未來的人來說,這本書至關重要,《大國競爭的回歸》提供了一種思考國際政治權力的創新方式,以及對美國全球領導力未來的樂觀評估。

中國仍缺乏與世界主要大國相稱的影響力

大多數全球公民都清楚中國經濟的爆炸性增長。事實上,中國已成為著名的「世界工廠」。然而,儘管中國觀察家對這個國家的內部動態——中國的政治、巨大的社會變化和經濟發展——有了很多了解,但很少有人關注這個日益強大的國家如何在世界範圍內變得更加活躍和自信。在《中國走向全球》(China Goes Global: The Partial Power)一書中,著名的中國學者大衛·尚博(David Shambaugh)發表了許多人期待已久的書——全面描述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日益突出的地位。30 年前,中國在東亞周邊地區以外的全球事務中的作用明顯微不足道,而且它幾乎沒有地緣戰略力量。然而,正如尚博所描繪的那樣,中國不斷擴大的經濟實力使其幾乎可以將業務範圍擴展到所有地方——從非洲的礦產,到西方的貨幣市場,到中東的油田,到拉丁美洲的農業綜合企業,再到東亞的工廠。尚博對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的表現提供了啟發性的視角:其廣泛的商業足跡、不斷增長的軍事實力、日益增強的文化影響力或「軟實力」、外交活動以及在全球治理機構中的新地位。但尚博並非危言聳聽。在這本平衡且經過充分研究的著作中,他認為中國仍然缺乏與世界主要大國相稱的影響力——他只稱中國為「部分大國」。

*作者為文化觀察者,作品集參看JOE書房

喜歡這篇文章嗎?

鄭春鴻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