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對當前聯準會升息舉措的看法與分析

2022-05-05 06:00

? 人氣

作者認為,市場對三月升息的反應,儘管刺激了聯準會的鷹派升息輿論抬頭,但聯準會更可能採取折衷策略,不會也不可能一次升息到位。(資料照,美聯社)

作者認為,市場對三月升息的反應,儘管刺激了聯準會的鷹派升息輿論抬頭,但聯準會更可能採取折衷策略,不會也不可能一次升息到位。(資料照,美聯社)

布萊德彼特(Brad Pitt)所主演的電影〈魔球〉 (Money ball ),是筆者少數看不只一次的運動電影。片中,運動家隊的總經理比利比恩(Billy Beane)摒棄傳統球探選人的主觀標準,改採量化統計的模式,以此揀擇出被市場低估的球員,為財力較為吃緊的運動家隊,量身打造出最有機會贏球的隊伍,最終創造出該隊 2002 年賽季史無前例的二十連勝佳績。時至今日,量化統計,或稱之為大數據(Big data),伴隨著近年電腦運算速度的提升及數據檔案資料庫的擴建,在運動產業乃至各行各業均扮演著越趨吃重的角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事實上,也許是基於個人的喜好,筆者更喜歡〈魔球〉推出後的隔年,由大導演克林伊斯威特(Clinton Eastwood)所主演的電影〈人生決勝球〉(Trouble with the Curve)。此時已是運動家隊風光二十連勝的十年後,球員每次上場表現的數據統計都早已逐場歸檔,用數字來評判球員蔚然成了顯學,但完全捨棄過去的做法,是否真的能達到萬無一失的境界?電影裡克林伊斯威特所飾演的老球探,在一個數據評比得分極高的新秀身上,發現其中有著非臨場觀之才能看出的技巧瑕疵,在統計數據上並無法確實呈現。例如——曲球障礙,此即該片英文名稱之由來。片末,用實際的投打表現證明,薑是老的辣,老球探的判斷準確。

一直以來,我們總習慣用過往的經驗,替未來尋找答案,卻時常以失敗告終,而最後的答案,往往又成為我們歷史上新的經驗。因此,與其說大數據不可信,更應該說我們在過程中會遭遇前所未見的未知,進而影響了原本的預測結果。其原因有可能來自於我們未考慮到的新因子,尤其是黑天鵝效應在新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例如,不預期的新冠疫情、不預期且史無前例的量化寬鬆政策以及不預期的烏俄戰爭。

雖說君子從時,很多做法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更迭,墨守成規固然不足取,但盲目追求時尚,卻也不該是一種正確的態度。如果我們總是先入為主,傲慢地認為某一種模型、思想乃至意識形態是絕對不容質疑的時候,我們的思維脈絡,就難以跳脫這個框架,用更宏觀的角度去思考或判斷整體事件的進程與發展。

聯準會過去的觀望態度與未來的升息策略

筆者想表達的是,當前經濟學術上的數據模型,到底是否正確可靠?

一如〈魔球〉,大數據模型,亦在當前經濟學中蔚為主流,並試圖以此對人類行為做歸納統整。不可否認,絕大多數的時候,這些統計模型非但可行,在醫療、製造、管理各方面都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就如同上世紀九零年代初東西德合併時,專家在國力評估時認為東德的 GDP 有西德的百分之八十左右,並以此制定一系列的政策,這一廂情願的誤判,隨即讓兩德統一後原本的西德吃盡苦頭。其原因在於著重產出數量的同時,並未仔細考量產品的品質,其背後則是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本質上巨大的差異。東德的許多產品,一旦投入自由市場時,根本毫無競爭力可言。時至今日,筆者仍認為這些模型一定尚有瑕疵存在,因為有些細節,或是當前仍未知的參數,終究無法在數據中呈現。

魔鬼,往往就藏在細節裡。

這讓我想起以預測市場著稱的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進入政府任職前,他擁有著自己經營的顧問公司且績效卓越,據後繼的聯準會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回憶,葛林斯潘對現代經濟學中電腦模擬模型掛帥的模式並不太重視,反而時常檢視每日發生在市場上的數百則訊息,並分析歸納出極富前瞻洞見的結論。

個人認為,歷任聯準會主席中,葛林斯潘或許不是最懂現代經濟學理論的人,但他卻是最貼近市場、瞭解市場的主席。

葛林斯潘曾表示:「聯準會長期以來就試著在通貨膨脹第一個徵兆出現時,在經濟還沒有機會嚴重過熱之前,搶先一步把利率調高。」其目的便是防微杜漸,在危機正在醞釀之時隨即出手化解。在這個階段,聯準會尚不需下猛藥以破壞市場的自然進展,且有更大的政策彈性與空間,用更溫和的方式抑制市場走向過熱。不過正如一葉知秋,或強風起於青萍之末,當局者必須有敏銳的洞察力,以及果斷不畏世俗輿論的勇氣才能達成。

畢竟,絕大多數的民眾,尤其是政治人物,寧願看到景氣蓬勃的表徵,卻不願面對過熱的景氣或將成為燎原的星火,最終將一切努力的成果付之一炬。

政治因素的干擾、新冠疫情與烏俄戰爭,明顯地讓聯準會錯失了替經濟降溫的最佳時機。我認為,錯過最佳時機所造成的問題,是抑制通膨的困難度將隨時間的前進成等比級數增長,直至市場自我崩潰為止。

因此,儘管目前對於長達十三年的景氣蓬勃擴張榮景即將反轉的言論已經開始發酵蔓延,但從房市及股市指數來看,基於市場效率假說,當前看壞未來一至兩年經濟並付諸行動的人其實是少數派,即便高點已過,多頭也已經不再高歌猛進,但大多數的人還停留在觀望狀態。如果你問筆者的看法,筆者這一次會站在少數的一邊,我認為當聯準會發現漸進式升息無效,或是通膨已經在失控邊緣的時候,基於物價穩定大於一切的考量,聯準會將被迫採取非常激進的舉措,而激進的舉措,最受傷害的往往又是最基層的人民。讓我如今方知,顯霹靂手段以救蒼生的心境竟是如此難以抉擇。

難以抉擇,便是當前聯準會的困境。而美國財長葉倫(Janet Louise Yellen)歷來的行事風格又告訴我們,她是一個主張靜觀其變的人。

靜觀其變,則是美國財長葉倫和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的學者個性使然,他們溫和善良且絕頂聰明,因此想面面俱到。依照過往經驗,他們大多數的時刻會選擇作壁上觀直到市場局勢較為明朗或出現確切證據時才出手。這種做法偏向保守,但也穩健,不至於有大的錯誤。唯一的可惜是不能在局勢惡化前掌握先機。畢竟,所有的統計數據對於當下都是落後指標,而先機,則是筆者認為在處理政治經濟問題上最重要的關鍵,尤其是二戰後政經局勢最為詭譎的此時此刻。

筆者高度懷疑,在新冠疫情爆發讓全球生產力下降,以及各國央行大印鈔票救市的時候,聯準會之所以仍將當時通膨惡化的徵兆定義為「暫時性的」(transitory inflation),其只不過是聯準會想持續觀望的託詞。而三月時的升息一碼,則是聯準會對市場投石問路的試探性動作。

日前,葉倫女士在記者會中,仍表示通膨無礙美國今年的經濟成長,同時認為通膨已經觸頂。即便如此,諸如已然惡化的通膨、持續延燒的疫情、烏俄戰爭與美國國內對執政黨不利的政治氛圍等,都讓美國經濟持續成長面臨極大的挑戰,如要達成葉倫的目標,我認為有關當局必須下對每一步棋,並且有著極好的運氣。事實上,就主客觀條件來看,我認為他們很難做到。

一次到位的巨幅升息,固然能夠有效地打擊通膨,但下猛藥的副作用,也足以摧毀好不容易從金融海嘯中復甦的經濟。反之,漸進式的升息,依照歷史經驗,往往會適得其反地將泡沫吹得更大,意即加劇通膨的惡化,這可以從聯準會三月時升息一碼後全球股市的大幅反彈得到驗證。當然,這一波反彈的發生,還伴隨著其他諸多因素。

而聯準會長期以每年2%作為通貨膨脹率的目標,對一般民眾而言,數字並不直觀,或許葛林斯潘對通膨的非正式定義:「通貨膨脹率低到家庭和企業在做經濟決定時,無需考慮它。」是更為貼切淺易的說法。顯然,當前的通貨膨脹率離這個水平仍有著非常大的差距。最終的唯一解決辦法,就是加速的升息。

我認為市場對三月升息的反應,儘管刺激了聯準會的鷹派升息輿論抬頭,但聯準會更可能採取折衷策略,不會也不可能一次升息到位,但會在比如說一年或一年半,這種相對短的時間內,總計升息十碼或以上。保守的主政官員之所以這樣做,表示當前通膨狀況已非常嚴峻,但又想降低對市場的傷害。我為最終依舊難以兩全其美。對目前的泡沫規模而言,這個反應時間仍舊太短,通膨要降下來,泡沫勢必破滅,未來一至兩年的房市、股市,修正幅度恐怕會比現在市場上所有的預估更為劇烈。唯一慶幸的,也許是我們仍不至於陷入大蕭條般的那種慘況。

哲學家黑格爾(G.W.F. Hegel) 的名言:「歷史給我們的教訓是,人們從來都不懂得從歷史中的學取教訓。」因為如此,人類總是在成敗劫毀中反覆循環。筆者亦曾經起過疑惑,秦皇漢武的烜赫、唐宗宋祖的繁華,好似鏡花水月,紅樓一夢,當時人們所堅持的一切,早已在改朝換代中灰飛煙滅,那我們當今的努力,到底是對還是不對?但若將時間軸單位拉大到千年、甚至萬年的格局來檢視時,我們會看到我們的人猿祖先走向草原,再演化成今日的人類;文明也漸次從石器、青銅器、鐵器過渡到今天的科技時代;而政治體制也逐漸從封建走向共和,由專制集權走向自由民主。這些,都是用了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努力才完成,而整個文明,比起百千年前,其進步則顯著而長足。

「還似夢中隨夢境,成就河沙夢功德。」儘管在人類進步的過程中會有所跌宕起伏,但我開始相信,只要努力做好眼前,一切的功力必定不會唐捐,也許我們現在感受不到,但從長遠著眼,時間終會證明,我們的堅持與努力一定都是有其意義的。

*作者任職於半導體產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