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萱觀點:借防疫之名的官商迫害

2022-05-03 06:40

? 人氣

中央防疫讓特定業者大賺其錢,部份產業卻叫天不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中央防疫讓特定業者大賺其錢,部份產業卻叫天不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4月27日指揮中心宣布簡訊實聯制時,陳時中才說了早該說的實話:「只是讓大家更不方便,已經沒有辦法帶來實質的效果。」但至今年4月26日止,已發送的47.7億則簡訊,花了納稅人三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個有用的措施不會在正需要控制疫情的時候退場,政府取消實名制後,餐廳和賣場只量體溫,要求民眾噴消毒水戴口罩再入場。政府無能疫調,要民眾自主通報,自列接觸者,公司和學校由單位自行造冊。如果現在政府可以不做疫調不處理實聯制資訊,能相信民眾自主應變照顧自身健康,那過去為什麼要送錢給電信業者?簡訊實聯制只是政府說做就做,說不做就不做,事前不評估必要性和成效,幫助企業賺錢的其中一項防疫措施。

而指揮中心在4月22日要求執行的「未打三劑疫苗不得進入24特定場域」,又是再次搞一個不考慮效益,直接侵害人民權益,轉嫁成本給消費者的惡例。

先別說第三劑在國外是當「追加劑」(booster),極少以之為進入場所的「要件」。在臺灣,4月22日起「未打三劑不得進入」的場域有24個,而指揮中心說這些地方是:「會接觸不特定人物,或無法保持社交距離,經評估有較高傳染風險者。」光看這個描述,能猜到是哪24個場域嗎?大眾運輸,百貨公司,餐飲店,零售量飯店,電影院….所有消費服務類場所都是吧?但上述場所都不需要打滿三劑疫苗才能進入,扣掉社會形象不夠正面容易被針對的八大場所,政府挑上了遶境進香團,旅行社,和健身房。先不說政府臨時一個限制令,相關業者損失多少錢會不會倒閉,在政策的施行理由上,政府有辦法證明這些場所染疫風險最高嗎?

如果政府認為疫情嚴重需要採防堵戰術,按照疫情警戒標準和因應事項直接「升級」,那業者和消費者該如何應對和求償都可以按照規定來因應。例如,去年關閉健身房時,健身房直接讓會員暫停會籍,會員不需要自行請假,也不用承擔請假手續費和暫停期間每月會費的損失。旅行社要取消機票和旅館也可以依照規定辦理。然而,這次政府不宣佈升級,卻禁止人民進入這些場所使用設備和服務,等於是將舉證責任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同樣是不能進健身房,未打三劑的健身房會員被業者收取會費和請假手續費,未使用服務卻要付錢,就算提告,還可能被法官認為業者沒有不提供服務,是你自己不打滿三劑,法律上都沒有必勝的把握。政府的政令一出,消費者權益立即受損。政府還公告:不得以未打三劑為理由解約!這不是等於幫業者利用政令搶消費者錢?消費者不能進健身房,不能使用服務,但每個月都要付會費,要請假就要額外付錢。如果受不了這樣每月被扣錢又不能進場想解約,政府還公告「不得解約」,為業者不肯解約提供法律依據。

從現在公佈的政府數據看來,打三劑疫苗未必能讓人民不確診不重症,健身房也沒有比能自由出入的場所更容易染疫。從社交距離看來,在健身房運動的距離大過許多消費服務,像餐廳內用和購物結帳的距離都比使用健身器材要近,去健身房是使用健身器材,接觸的是器材又不是人,合理的限制僅止於要求器材消毒和使用者戴口罩,政府有什麼理由和證據可以讓限制的範圍大到未打三劑疫苗不得進入健身房?

4月30日健身房Gogym已經率先倒閉,數千萬元未退款,1400人受影響。指揮中心隨便宣布一個命令,消費者就要自己辦理退款找銀行處理爭議消費。但是有經驗的人就會知道,健身房不會退款,銀行會說無法取消付款,都是要走司法程序。政府為什麼要讓人民獨自承擔法律程序的成本和時間?明明是政令要有邏輯有配套才應該上路,該負責的是政府不是消費者!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疫情期間靠股票和房地產大賺錢。取消原本活動的財務損失,不能進健身房卻要持續被扣的月費,請假手續費解約賠償金和相關損失….全都是維持正常生活以外的額外費用,是在沒有政府限制下無須支付的項目。政府應該是幫助人民在疫情下過得更好,不是增加人民的痛苦和損失。

4月29日丹麥已經宣布取消防疫限制,歐美也都朝開放方向,主因就是Omicorn 成為主導毒株後,理性看待確診達到群體免疫是考慮整體損益比後最理想的方式。政府的施政不該讓確診和未打三劑疫苗的民眾受到歧視和壓迫。曾確診,疑似確診,未打三劑疫苗的人民無法使用到預約或購買的服務,延誤醫療或蒙受財務損失,都是不應該發生的現象。臺灣目前因為施打疫苗嚴重副作用死亡的人數仍高於確診死亡人數,指揮中心應該謹慎思考針對未滿三劑的禁令是否合理,影響人民權益是否必要。不要讓人民覺得:新冠病毒沒有殺死我,是指揮中心的政策殺了我。人不想染疫死,但也不想窮死,不想被逼打疫苗產生副作用死,不想被延治疾病而死,更不想被無用又費錢的政策氣死。

*作者為臺灣思辯教育協會理事長、東海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