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公費師資生制度,怎一個騙字了得?

2022-05-02 05:50

? 人氣

師培公費制度有太多必須檢討的地方。(資料照,顏麟宇攝)

師培公費制度有太多必須檢討的地方。(資料照,顏麟宇攝)

當我們從媒體或師資培育之大學(師培大學)的網頁上,看到「從大學一路讀到碩士班,每學期可獲補助學雜費、住宿費、書籍費與生活津貼等獎學金5萬元,最多可領64.4萬元,更能在畢業後直接分發到指定縣市任教。」的「利多」訊息,是否會有些心動?是否會鼓勵剛通過指考的孩子進入師培大學或要求已就讀師培大學的孩子參與甄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於是,每年數百名的公費師資生(公費生)就此誕生。固然有「逐利而來」者,但也因表現優異通過甄選而有不小的榮譽心,更不乏「志為人師者」為教育奉獻心力的使命感!因此,不僅許多優秀的高中畢業生樂於投身,師培大學也多有躍躍欲試的師資生,更可以看到部分教授以撰寫推薦信、指導師資生演練口試和試教等行動,展現具體的支持。

在確定「晉身」之後,公費生透過和師培大學簽訂「行政契約書」,對權利和義務有了基本的認識,也知道培育的條件不得變更且分發的學年不得延遲,更從此揭開了以8.5至12.5年為主的公費受領和服務生涯。

之所以有8.5至12.5年的差異,係因公費生受領公費的年限,視其獲選年月至畢業年月決定,通常為2至4年;而服務的年限,原則以受領公費年限的2倍計算,但最少須達6年;至於在師培大學畢業至分發服務之間的半年教育實習,則全程無公費待遇,亦不計入服務年數。

而分發服務的地點,乃在偏遠或特殊地區——這正是政府以公費培育師資的目的。目前全臺有1,177所偏遠學校,分為偏遠、特殊偏遠及極度偏遠等三級,而多有位在山巔海濱、出入交通不便、學生人數稀少以及師資嚴重匱乏等特性;至於特殊地區,則指基於特殊需求而要求具備特殊專長師資的地區。因此,公費生所分發到的教職,便可能是同時任教不同年級的許多領域或混齡班,也可能需要巡迴任教於不同的數個偏遠中小學校間。

能不接受分發嗎?當然不行!能服務個一、兩年就申請調回家鄉服務嗎?也不可以!在義務服務的期間,是不得申請異動或調職的!總可以賠償公費吧?規定是當公費生未能如期接受分發或到分發的學校報到、以及未能連續服務滿3年,須償還受領之全部公費;而連續服務3年以上卻未滿應服務年數時,則依其未服務之年月數比例償還公費。

服務的挑戰這麼大,公費的待遇總該不錯吧?至少要先把「每學期5萬元」領到手!若真這麼想就得大大的失望了!因為公費生每學年所受領的公費,在扣除該繳交給學校的學雜費、學分費、住宿費,以及該支付予廠商的書籍費、制服費等外,實際所得為每月生活津貼3,528元。蛤?平均每天117.6元?連每日三餐,餐餐一個三角飯糰加一瓶牛奶或飲料都吃不起?是啊!因為目前的公費待遇,是行政院在民國84年核定的,也就是已經沿用了近30年!

不是說「從大學一路讀到碩士班,最多可領64.4萬元」嗎?又是怎麼回事?請再看看行政契約書「分發的學年不得延遲」的規範吧!公費生不但沒有「從大學一路讀到碩士班」的機會,而且在服務的前4年,還不得申請利用辦公時間修讀博碩士學位的進修!

既然實質的利益不符預期,就寄望榮譽心和使命感吧!為偏遠或特殊地區打造專業師資的公費生課程,總該有特色和價值吧?

嗯,那就來看看公費生沉重的學習負擔!首先,公費生必須面對橫跨多個學系/研究所的巨額學分考驗。因為公費生為完成指定學系和加註項目的專長,須在修習指定學系的至少128學分和國小教育學程的46學分或中等教育學程的30學分左右外,每加註一項專長,即須加修跨系的24學分左右。目前每名國小師資的公費生,平均加註了1至2項專長,最多達到4項,以英語、雙語、資訊及輔導等最「夯」。於是,迄今為止,修習學分最高的公費生,曾創下4年修畢280學分的紀錄!

其次,公費生必須達到學業總平均和操行成績的標準,還須完成可置於學習歷程檔案中,有具體證明以供檢核的紀錄:每學期弱勢服務72小時、教育見習及教育研習各20小時;每學年至少通過一項教學技能檢定;畢業前更須通過教學演示、學科知能評量、一定程度的語言能力檢定及指定類科的教師資格檢定等;尚須配合暑假期間至指定學校見習教學、帶領學生活動或輔導課業等其他要求。

在了解實際是「枵腹力學」的公費制度後,原受宣傳所惑而心動的讀者,感受如何?因此,無論因利誘、榮譽或使命而來的公費生,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累積出疲憊、哀怨、後悔乃至憤怒的情緒,也就難免為求「過關」而對學習出現取巧和敷衍的行為。至於因和公費生簽訂行政契約書,必須獨力協助公費生由「活得下去」至「如期接受分發和到校服務」,便成為師培大學必須承擔的艱鉅責任!於是,想方設法的推、拉、哄、騙公費生,創造一個「不出事就是圓滿」的「榮景」,以爭取更多的公費生名額,作為來年招生的「利多」,自然成為最高原則。

至此,本須一定時間和精力的陶鑄與內化,方能成為偏遠或特殊地區中小學「勝任教學工作」和「符應教育需求」專業師資的公費生,究竟具備了怎樣的素養,只能以通過教師資格檢定和溫順接受分發服務來判定。至於公費生在受領公費到分發服務的人生黃金10年間之體驗和影響、連續6至8年的實際任教品質、以及每年平均約3%-5%賠償公費者的原因等核心問題,也就無暇追究和無人在意了。

好一個「騙」字當頭的公費制度!怎對得起「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的每名公費生和偏遠或特殊地區的中小學學生?難道不該立即徹底檢討嗎?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

 

本篇文章共 3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3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