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沙龍》日本青年從激進份子變沉迷AKB48的草食男 劉燕子:日本孩子是「和平癡呆症」

2018-04-28 22:48

? 人氣

20180428-思沙龍,龍應台文化基金會邀請日本作家劉燕子,以「日本:1968的思想與行動探索」為題進行演說。(盧逸峰攝)

20180428-思沙龍,龍應台文化基金會邀請日本作家劉燕子,以「日本:1968的思想與行動探索」為題進行演說。(盧逸峰攝)

近來社群網站上盛傳「佛系XX」貼圖,而論起年輕世代「佛系」、「草食」消極的處世態度,日本恐怕是全球數一數二盛行的國家,然而,在1960到70年代拿著棍棒,甚至軍火與警方對抗的學運之後,當前的日本青年為何會走上草食之路?今日在思沙龍講座上,神戶大學講師劉燕子便細細解析,從激烈鬥爭的左翼學運份子,到沉迷AKB48等少女團體的草食男,兩代日本青年之間的變化緣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由龍應台文化基金會舉辦的思沙龍講座,今日由資深出版人傅月庵擔任主持人,並邀請日本神戶大學講師劉燕子以「日本:1968的思想與行動探索」為題,剖析日本學運的風起雲湧。

1968年左派組織「全共鬥」 封鎖各校教室

在左翼風氣以及民族主義的抬頭下,1960年日本爆發了反保安協議鬥爭,除了迫使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取消訪日、日本首相岸信介辭職外,更造成一名學生樺美智子死亡。而在1968年,東京大學醫學部學生反對被當作廉價勞力,而開始進行反對運動,在占領了校內威權象徵的安田講堂後,各校左派組織「全共鬥」(全學共鬥會議)更更串連全國抗爭,封鎖各校教室、研究室。

2017-01-03-蔣中正於美國總統艾森豪訪華握手留影-國史館提供
1960年日本爆發了反保安協議鬥爭,迫使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右)取消訪日。(資料照,國史館提供)

1972年日本左派團體「赤軍」在搶奪武器後,於歇斯底里的氣氛下進行了內部「總括」清算,造成12人死亡,而為躲避警方追捕,5名赤軍成員潛入長野縣輕井澤的淺間山莊挾持人質,攻堅過程最終造成2名員警及1民眾死亡,是為震驚全國的「淺間山莊事件」,這起事件,對於日後日本的學運、公民運動能量也產生了徹底性的摧毀。

在會後Q&A時間上,主持人傅月庵提問,在學運事過境遷、留下種子後,這些人如今在哪?當年的學運領袖如今都在哪呢?

20180428-思沙龍以「日本:1968的思想與行動探索」為題,由傅月庵及劉燕子對談。(盧逸峰攝)
主持人傅月庵提問,在學運事過境遷、留下種子後,這些人如今在哪?(盧逸峰攝)

思索當年再來一場 日大全共鬥議長:不幹,傻瓜

對此劉燕子說明,像東大全共鬥議長山本義隆,原來是日本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年輕人,後來他離開了學校,去當補習班老師,出版了科學史書籍, 而日大全共鬥議長秋田明大,後來回去家鄉的修理工廠當工人,1974年被問起「如果再來一場,要不要再大幹一次?」時,秋田的回答是「不幹,傻瓜」,被問到「如果兒子要參加呢?」答案也是「不同意」,而他當時年收入200萬日圓,並不算很好的生活,但對於生活如何,秋田卻是回答:「我們一無所有,難道我們就不能鬥爭嗎?」

劉燕子並提到,像歌手嘉藤登紀子的丈夫之藤本敏夫也是學運領袖,後來看到淺間山莊事件後,從此完全脫離學運,淺間山莊事件發生後,很多學運份子都脫離運動,但這不代表日本沒有公民社會,且這個公民社會的源流就是學運,如對消費者權益保障、環保鬥爭、第三世界支持都跟當時的運動員留有很大關係,此外現今日本流行在學校教育以外的「自主學習會」,也是源自於學運。

20180428-思沙龍以「日本:1968的思想與行動探索」為題,由傅月庵及劉燕子對談。(盧逸峰攝)
劉燕子並提到,像歌手嘉藤登紀子的丈夫之藤本敏夫也是學運領袖,後來看到淺間山莊事件後,從此完全脫離學運。(盧逸峰攝)

傅月庵繼續問道,近年日本學生的運動能量很低,即便2011年311福島事件後的反核大遊行學生也不多,日本年輕人為何至今沒有力量?

劉燕子則指出,日本近年成立的學生組織,是非常自制、控制的,而且完全不願意被稱作新左翼,可見當時的學運至今影響之大,讓學生不願意參加直接行動,但這不見得是他們不願意改變,他們只是不在現實,而是在網路上不斷發出聲音。

日本社會發出不同聲音非常困難 可能受到制裁

劉燕子提到,有人說日本的共同體是無數個小共同體組成,是個非常組織化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上要發出不同聲音是非常困難,可能受到制裁的。她解釋,為何日本學生對於社會不憤怒?這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能改變的非常小,僅關注我是誰、我在哪裡等問題。

而有觀眾提問,日本社會如今有「草食男」,少男沉迷AKB48等偶像團體的現象,與當年的學運時代青年存在極大反差,這當中的變化是如何造成的?而現今日本的年輕人會怎麼看待#MeToo的全球性運動?

20180428-思沙龍,龍應台文化基金會邀請日本作家劉燕子,以「日本:1968的思想與行動探索」為題進行演說。(盧逸峰攝)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邀請日本作家劉燕子,以「日本:1968的思想與行動探索」為題進行演說。(盧逸峰攝)

劉燕子解釋,如MeToo運動,在日本如今也是方興未艾,她指出,日本學運過去的暴力行動留下了極大的集體創傷,因此造成現今日本人反對直接運動;香港的雨傘運動、台灣的太陽花學運其實都有對日本青年造成影響,但沒有直接顯現出來,這是出自於日本社會謹守秩序、潛規則的文化。

日本民主化過程沒有抗爭 缺乏對現實關注

傅月庵也表示,全世界的民主大多是透過抗爭而來的,但日本是戰爭後被一刀截斷,「是被美國人賜予的」。對此劉燕子也同意,她認為日本的民主沒有民主化過程中的種種抗爭與衝擊,因此缺乏對於現實的關注,日本孩子可說是「和平癡呆症」,就像小白兔一般,像她在學校,都會跟學生說民主是要經過抗爭的。

然而她也強調,儘管低薪、少子化等因素都讓日本青年覺得自己無法改變什麼,但他們並不是死水一攤,而是表達方式更加個性化。劉燕子舉例,如當年太陽花學運時她人在台灣,就在立法院前遇到一個日本女孩子,說她是來現場感受氣氛,體驗跟台灣人在一起的感覺,亞洲各地的學運,其實都會刺激著日本的年輕世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