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三加四政策可行嗎?

2022-04-28 06:40

? 人氣

病毒不斷地在進化,進入社區或家庭的管道也不同,個人或每個家庭的因應方式也不同,所以光是用「3+4」政策這樣的數據來做抗疫,全然不知道病毒是在「3+4」的政策漏洞與空窗之間流竄,因此一定會換來更大的流行。(示意圖,pixababy)

病毒不斷地在進化,進入社區或家庭的管道也不同,個人或每個家庭的因應方式也不同,所以光是用「3+4」政策這樣的數據來做抗疫,全然不知道病毒是在「3+4」的政策漏洞與空窗之間流竄,因此一定會換來更大的流行。(示意圖,pixababy)

「3+4」的居隔決策引爆了不少學者專家的擔心與憂心,疫情並未見緩解。「3+4」上路第一天本土確診案例就飆破5000,衝上6295。對於「3+4」的討論一名不具名與會專家表示,光是縮短居隔天數就花了一個多小時「討論到最後,已無法思考」。(陳時中說「3+4」是折衷點,是根本不用居隔與「5+5」或「7+7」的折衷? 還是政治與專業的折衷呢?)問題是蘇貞昌院長在專家還未討論之前就先拍板做出了決策了!顯然專家在這場會議真的擔憂的問題,不但沒有被尊重,反而成了蔡政府執行「與病毒共存」的背書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小英總統4/26親赴指揮中心視察並宣布四大防疫措施內容來看,就是要落實「與病毒共存」了!

小英強調:「因為Omicron的特性,必須調整防疫策略,過去幾天中央地方召開多次防疫會議,由專家做出政策調整建議,但兼顧防疫與經濟、社會運作是目前目標,因應疫情發展,要邁入防疫新階段」。當然「3+4」就是防疫新階段的產物。至於蔡政府的四大防疫新措施分別是:

(1)持續強化輕、重症分流,確保醫療量能充足;

(2)推動家用快篩實名制;

(3)重點疫調,

(4)持續提高疫苗覆蓋率。

根據小英所引用的數據:這波本土疫情,從年初到4/26,確診者百分99.68都是清症或是無症狀,重症率0.03%,致死率0.01%,健康風險低。由於多半是輕症,致死率低,健康風險低,所以與其全面清零,不如就讓OMICORN「自然傳播」,那麼防疫就不用提高警戒更不用封城,便達到小英所說的「既可兼顧防疫與經濟、社會運作」。(小英所得到的數據,有沒有考慮到:當輕症爆量到連登記確診都塞車時,所癱瘓的不只是公文流程,還有醫療與資源上的停擺…等等?)

問題是病毒不是數據,從2019年12月底的COVID-19一直到現今的OMICORN病毒的進化與演變,從下呼吸道一直到喉嚨,病毒變種就是為了強化下一代的生存力,試問指揮中心與專家對於病毒的了解到什麼程度,他們提供給決策高層的說明,蔡政府真的都能了解?真的周詳地列入「3+4」決策的考慮嗎?(蔡政府真的認真參考香港、韓國與新加坡甚至中國大陸嗎?有確實做到比這幾個國家的對抗OMICORN還有優質的部署嗎?)

首先要問的所謂3天隔離是否就是指病毒傳染潛伏期?避開了這三天就可以斷絕傳播鏈嗎?這是根據哪一位專家的研究結果呢?

個人的經驗,小兒在4/19快篩陽性4/20的PCR陽性確診。4/23內子開始覺喉嚨癢癢,頭有點暈,先做快篩是陰性,4/24下午發燒,趕緊到醫院做PCR,4/25結果是陽性確診。從4/19到4/24是六天,內子回憶她很可能是在4/19幫忙兒子處理還有4/20兒子拿出一籃衣物要洗,內子幫忙分類時很可能就被傳染。我們三人都抵了三劑疫苗,兒子與同學打球,同學都沒有事,因此不太可能在球場上被感染,而他曾外出給學生上課,是否就在這個過程中被感染?他的回憶中在4/17時就覺得頭痛怪怪的。從頭痛到4/19發作是三天,(在此之前何時染的?他還是想不出來);內子從4/23到發作4/25也是三天,然而,她卻是在4/19及4/20處理兒子的事接觸較多,若是那時已經感染,這個潛伏期就不是只有三天!(我們三人從4/19居家隔離,就一人一室)。

OMICORN潛伏期以三天計從有感覺到發作,忘了前後的傳播力,成了空窗期了!再者,兒子與內子都是在確診後第二天才收到通知,在此之前要做疫調。等到完成疫調之後才有確診案號,他們才能看診拿藥。至於看中醫還要有社區看診號碼,換言之,若是輕症得在發作,完成檢驗確診,才能得到治療,這段期間正在發病,如何得到即時的醫治呢?還有中重症患者呢?按著小英所言「輕、重症分流」前者居家後者送醫,可是陸續在媒體披露的案例中,要嚴重到有昏迷的情況下才能送醫,這時候的病患無論是老人或小孩,都在昏迷了要怎樣做疫調?還有輕症萬一轉成中症或重症時,請問送醫流程又是怎樣進行呢?換言之,不但疫調要簡化,送醫流程也要更人性化與簡化,好讓這些中重症患者得到最佳治療,並且不會讓醫療資源面臨癱瘓的困境!

還有,最關鍵的地方,就是在居隔期間,資源與民生日用、食品等如何到輕症患與其親密接觸的家人?若是親友居住在附近,隨時可以幫忙,代買代送;不然的話就得靠自己叫外賣外送,至於拿藥就真的需要靠地方政府的公僕們幫忙了!只是這都是以單一案例或者社區個別案例來考慮。一旦感染者是成千上萬快速上升之下,光是電話來往就有可能讓1922癱瘓;一旦輕症確診數量如滾雪球, 一人疫調一分鐘再完成通知成案,這些對於醫護人員與行政人員來說每天的量是一直在增加而不是在減少,請問指揮中心的各位高官們,你們每天下午兩點公布數據是非常輕鬆,但是基層與地方政府所需要投入的人力與資源就會「爆炸」,你們所推的「3+4」是讓大家政常生活,經濟與防疫兼顧。但是有沒有想過一旦確診天天成千上萬,公僕們是要24小時全天候不休呢?還是要再找更多人手來協助處理?你們決策容易,但是下面做到累死,難道這就是你們所要的結果嗎?

最後,「3+4」政策能否順利推動的關鍵有兩個必須要的先快條件:一是快篩試劑充分供應同時是以便民價格,甚至是公費提供,才能解決在最短時間民眾了解自己是否確診,接下來要做什麼?此外在居隔「3」後面的「4」天的快篩,都是在讓民眾知道是否可以安全上下班或上下學。快篩試劑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按小英開出的支票:共將徵用一億七千萬劑快篩(再見國家快篩隊,業者能夠量產到支援全國嗎?),向國外採購一萬四千萬劑,國內組成快篩國家隊,三千萬劑。而五月三日前,將會有兩千萬劑到貨。現今民眾心慌意亂就是買不到快篩試劑,沒有試劑就無法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了,不知道是否病,當然不知道該怎麼走下一步?無法確定自己的每天行程,當然會人心遑遑啊!

還有第二個先決條件就是疫苗充分供應與施打覆蓋率提升,小英提醒民眾,目前台灣第三劑疫苗覆蓋率為58.24%,只要持續提高疫苗覆蓋率,就可以強化整體防疫韌性。進一步指出長輩的疫苗施打率是新防疫階段中重中之重,的確,孩童與老人是這一波OMICORN最容易產生中重症的族群,除了疫苗施打之外,更應該讓回到家裡的中青年族群在回到家前做好清消,避免讓長輩與紡童無端受感染,換言之,每個人在回家之前都能好與病毒斷鏈的相關措施,則病毒就無法進入我們的家庭,長輩與幼童相對地就會得到更安全的保障。

總之,病毒不斷地在進化,進入社區或家庭的管道也不同,個人或每個家庭的因應方式也不同,所以光是用「3+4」政策這樣的數據來做抗疫,全然不知道病毒是在「3+4」的政策漏洞與空窗之間流竄,因此一定會換來更大的流行;蔡政府刻意藉此機會要全民「與病毒共存」,等於是讓全民天天都在和病毒作戰,而這場作戰的過程全民又要冒著買不到快篩試劑與繁蕪的疫調、公文流程…..等風險之外,還要各自去面對病毒自主應變!表面上兼顧了經濟與防疫,實際上是全民既要拚經濟又要對抗病毒,這就是蔡政府所要的成效嗎?

*作者為銘傳大學新聞系主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

孔令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