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幸觀點:別把台灣變成烏克蘭

2022-04-25 07:10

? 人氣

違反族群共治共存的霸道措施:由於歷史的原因,烏東及烏南是工業及礦業(煤)的集中地,也有比較多的俄羅斯裔集結在此。烏克蘭獨立之後的許多政客財閥出於此區,也是所謂「地域黨」活耀的地方。這些地區的多數比較親俄當然可以了解,2013年民調, 東烏贊成加入三國關稅同盟的達64.5%。希望加入歐盟的只占18%。但是,即使所謂分離運動達到高潮的2014-15左右時,希望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支持率一向很低。所以,即使在2013年,此地出身的總統亞努科維奇因拒絕與歐盟簽署「同伴協定」下台逃亡,此區域對烏國內政失去影響力之後,當地絕大多數的居民的訴求也只是自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沒有證據可以認為普京一直蓄意瓜分烏克蘭。2022年2月俄烏戰爭發生之前,普京的策略一向是借由控制東烏政客及民意, 間接影響烏克蘭內政。2014-15年,俄烏都兩度簽署明斯克停火協定,普京甚至要求烏克蘭中央直接與東烏冒出的兩個「人民共和國」談判。而普京的重要顧問蘇克夫 (Sukov) 最多建議烏克蘭採用邦聯制,以平息族群的暴力衝突。

2015年的「明斯克停火協定II」, 明文規定:東烏盡快實施地方選舉,並以修憲給予地方自治。可惜一直不見修憲的蹤影;地方選舉也因種種原因一延再拖。到了哲連斯基當選總統,他的「傑出」貢獻是:「我拒絕與恐怖份子談判!」。

除了國際條約的承諾,烏克蘭內部也有政客建議東西烏克蘭共存共治:例如前副總理提昔普科(Tihipko  )認為為了防止頓巴斯 (Donbas) 地區的分離傾向,只有權力下放,選出州長,給話語權,推廣俄語。前總統普羅申科 (Plushenko) 也準備實行烏東自治,准用俄語。奈何這些微薄的建議來得太晚太遲,根本無濟於事,以下還要談到。

法西斯化的「轉型正義」:經過大約二十五年相對平靜的生活,隨着「親歐運動」的聲勢,烏克蘭的右派的勢力也水漲船高。部分烏克蘭人認為有跟隨波蘭及其他一些東歐國家的先例,大力推動「去俄化」(sovok)。為了去「共產化」, 2015年3月, 通過實施「記憶法」。2016年開始大改街名等。截至2016年,共移除1320 個列寧雕像,改名51493條街道,拆掉1069紀念碑,改換987城鎮名字。

2022年4月20日,基輔正在舉行烏克蘭陣亡士兵的葬禮。(美聯社)
2022年4月20日,基輔正在舉行烏克蘭陣亡士兵的葬禮。(美聯社)

本來端正歷史,某種程度的轉型正義的反思,無可厚非,甚至必要。問題是不能過火,手段魯莽又粗糙。而實際上,卻正是如此發生在烏克蘭。例如,採取極端民族及種族主義的偏激做法,將俄羅斯大使館所在的基輔一條「莫斯科大道」,刻意代以1940年代極端種族主義領袖名字做為街名。通常,地方單位只能表示贊成或反對,沒有提出替代方案的可能。正如德國歷史學家施羅格(Schloegel)擔心的,由上而下的單向操作,缺乏大眾,學者,歷史家,學術界參與的結果,使「轉型正義」成了政治清算運動。更加激化族群的對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