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恐懼的不是染疫,而是被送到方艙醫院」在上海工作的台灣人談封城:我用筋膜槍緩解斷糧危機

2022-04-20 13:00

? 人氣

.

威爾提及的「東方衛視事件」是上周該台邀請劉德華及葉蒨文等中港紅星,舉辦一場「聲援上海」演唱會,陣容華麗。但消息公布後,卻意外沒有受到歡迎,反而引發上海居民的無情抨擊。眾多網民說,鮮少人仍在煩惱溫飽或在方艙醫院的時刻,還會有心思接受大明星們的「祝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此外,一些國際奢侈品品牌,也在網上發佈用精美的包裝,將蔬菜送金字塔頂端客戶的照片,亦遭致「在傷口灑鹽」的批評,被批在眾人日日忙著上網搶菜團購的時候,還這樣做品牌行銷十分不智。

今年28歲,在上海發展健身事業多年的Jerry(化名)也告訴BBC,這場疫情中他發現許多上海民眾都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對任何事情,包含無端批評的假信息都有防備及反省。

Jerry解釋,他的小區群組裏,大家都很理性在討論這場疫情及政策,基本上「出格」或「過激」的發言都很少,即便大家心情都很糟。

他舉例說,很多民眾一開始都在痛罵居委會,後來大家慢慢認為固然有居委會不做事,但也發現居委會也是夾在政府及民眾中間,本身也沒有太多權力,甚至有些人也是確診患者,更別提能幫上太多忙。

「你問我會否離開上海,我之前有想過這問題,但是我後來想一想,宏觀來看,上海不可能一直封城下去的,這畢竟是那個重要的城市。解封之後,我的健身行業,目前只有留在上海是最好的選擇。加上我對上海民眾還是有好感的,上海人對事情的判斷力比較獨立清楚。」

同樣剛搬到上海浦東不久就遭遇封城的Jim(化名)告訴BBC,上海封鎖後許多身邊同樣來自外省的朋友很多人其實是「靠鄰居養活下來」。他說,搶不到菜的人,可以從鄰居那邊拿到菜。「我們是外地人,本地人都會問我,說之後再還或不用還,還挺暖心的。」

上海現有防疫作法雖然遭遇民眾質疑,但「動態清零」和「社會面清零」仍然是目前官方追求的目標。

威爾強調,動態清零或與病毒共存,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這和不同地方文化習性都有關係,「也許每個地方都需要有不同政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