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30年的書」新書《天長地久》談生命 龍應台呼籲年輕人「再不開始就遲了」

2018-04-24 18:39

? 人氣

龍應台此次一共幫出版社簽了超過2000本簽名書,當中簽壞了的就順手畫成圖,圖為天下雜誌將最後一本的簽名錶框送給龍。(吳尚軒攝)

龍應台此次一共幫出版社簽了超過2000本簽名書,當中簽壞了的就順手畫成圖,圖為天下雜誌將最後一本的簽名錶框送給龍。(吳尚軒攝)

前文化部長龍應台去年8月離開台北、回到屏東潮州照顧母親應美君,這段時間來的心裡話,都收錄於她的新作《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中,今(24)日媒體茶敘上,龍應台感性談起本書「寫了30年」的心路歷程。她也指出,台灣的人文環境裡對的課上得太少,對於生老病死該怎麼談論,幾乎都不會去碰觸,她認為自己必須說點話,讓同輩的人開始討論,而對年輕人,則是呼籲「現在開始還不遲」,或是「再不開始就遲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人生遊記 寫下心靈的旅程

「你會以為這本書我寫了1年半,事實上寫了30年。」龍應台表示,長途旅遊時很多人會寫遊記,而若有畫畫的經驗,就會知道畫完要倒退五步去看,「今天我也倒退五步去看這本書,才發現不是1年半,是30年,這個旅途不是一個國家,是一個國度,叫做人生,叫做心靈的旅程。」

龍應台《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媒體茶敘會場。(吳尚軒攝)
《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媒體茶敘會場,龍應台表示,長途旅遊時很多人會寫遊記,而若有畫畫的經驗,就會知道畫完要倒退五步去看。(吳尚軒攝)

龍應台指出,這30年作為生命的旅客,發現在《天長地久》前已寫了4本筆記來做準備,第一個就是34到38歲的《孩子你慢慢來》,那時剛生了孩子,是一本歡天喜地的書,「你抱著孩子會發現,你的影像在他的瞳孔裡,是一面鏡子,這種經驗是驚詫的,對人的初始有了認識。」

「往下走,是每天會讓你從頭滾到腳趾頭的小東西,到了18歲會變成『用背對著你的人』,不屑回頭看你一眼,」龍應台說道,《親愛的安德烈》裡的小孩,送他到了機場過海關後,他不會再回頭看你一眼,發現天底下竟然跟你最親的人,他對你是不屑的。

《親愛的安德烈》是一本受傷筆記

龍應台指出,《安德烈》是一本受傷筆記,每天被他們鄙視、被他們不喜歡的筆記,但在寫這本筆記時,還有另一個平行的筆記正在展開,「你發現有另外2個最愛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親,他們面對著沒有光的地方,正在離開你;20歲的人在離開你,跟父母親走向黑暗的離開,是同時發生的。」於是旅程走向了下一步的《目送》。」

天下特別準備蛋糕送給龍應台。(吳尚軒攝)
天下特別準備蛋糕送給龍應台(右),慶祝新書發表。(吳尚軒攝)

龍應台提到,寫《目送》之前是父親過世,母親開始失智,那是個心碎的時期。而在《目送》之後還有《大江大海》,一開始她以為這不是人生三書中的一本,但往後退三步、四步後,才發現其實是,「在《目送》裡看著父親的棺木被推進火爐時,才發現自己根本不認識父親,發現對於父親、那一代人、他的同代人,你根本不認識他,所以才會有了《大江大海》。」

《大江大海》之後,龍應台也倒退了五步去看,她說這時發現,這不只是200萬人從大陸來到台灣,還包括那時被送去到印尼、菲律賓去打仗的人,「《大江大海》是整個大時代、國族的離去,是對我們父輩的目送。」於是,到了《天長地久》之前,已經有了4本書的準備

《大江大海》是對父輩致敬 《天長地久》是對母輩的道別

「如果《大江大海》是對父輩的致敬,《天長地久》就是對母輩的目送與道別,《天長地久》是一本女性的書,當你用女性這詞時,代表他生命裡有很多男性,她的丈夫對她做了什麼、她的父親怎麼對待她,還有女性對他自己的身體怎麼看待。」

言行至此,龍應台再度強調,這本書寫了30年,早5年、10年都不會寫出來。

《天長地久》收錄大量史料照片 稱為「大河圖文」

對於書中所寫,龍應台也指出,「如果你認為這本書就是19篇給美君的信結集,那就錯了!」《天長地久》書中收錄大量的史料照片,龍應台將其稱為「大河圖文」,她說,這是她花了最多時間的部分。

「我們以前有古詩十九首,如果說美君十九篇是小提琴,我的大河圖文就是大提琴,這本書是一部提琴協奏曲。」

談到大河圖文的意境,龍應台解釋,從她在潮州的住所望外看,可以看到電線杆,桿上有小鳥,背景就是青灰色的大武山,這些大河圖文是想告訴20歲的讀者,「當你看上一代、看美君時,你要知道他們不只是電線杆上的小鳥,他是來自後面的大武山、大森林的。」

龍應台說明,若讀者細心,會發現這些圖文是從1919年開始的,1919年是怎樣的時代?很多人會從五四運動談起,「但我沒有,我從凡爾賽(合約)開始,電線上的小鳥背後是大武山,但大武山後還有太平洋,太平洋上還有很大很大的世界。」

天下雜誌準備給龍應台的其中一個禮物,是母親美君的木頭書包照片裱框。(吳尚軒攝)
天下雜誌準備給龍應台的其中一個禮物,是母親美君的木頭書包照片裱框。(吳尚軒攝)

龍應台也提到,《目送》出版時她並沒有接受訪問,這次為何會想受訪?龍應台說,《目送》當時的心境是沒有說話的力氣,但今天因為有前面4個功課,覺得自己有點責任告訴中年與年輕的讀者一點事情,「我們在整個人文環境裡,對生命的課實在上得太少了,生命每一個階段都在往前奏,在大流動之間,每一代對於生老病死有怎麼樣的態度、怎麼樣去談,這些幾乎都不會去碰觸的。」

龍應台認為,自己是一個太晚學習的人,「我必須說一點話,讓跟我自己同輩的人,let’s talk about it,而對20幾歲的人,是『你現在開始還不遲』,或是『你再不開始就遲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