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或滲透?小紅書擄獲台灣年輕世代,專家呼籲扎根媒體識讀

2022-04-17 13:10

? 人氣

「習世代」中國年輕人、中國女性、中國年輕女性、中國學生。(AP)
「習世代」中國年輕人。(AP)

文化交流、文化滲透?

點入小紅書,大部分內容都以簡體中文為主。對於簡體字及「種草」等中國流行語,生活在台灣的周周說自己幾乎都能理解。經營小紅書剛要滿一年的她說,她在小紅書上的觀眾「是大陸跟台灣一半一半」,平常生活雖習慣使用繁體,但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發影片在大陸軟體上就會轉換成簡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使用簡體、習慣中國流行語,對台灣年輕族群來說可能發揮什麼影響力?王泰俐教授說,從一個傳播學者的角度觀察,「大家都覺得對自己不會有什麼立刻的影響。但是有很多小紅書的內容,大部分的時候,它們是以美妝的知識在傳遞沒有錯,可是可能會形成的影響是對中國美感文化的認同。」

她認為就像近年在台流行的陸劇一樣,當對一個國家的文化產業產生較高認同時,對其友好感受自然會增加。「從接受娛樂、美妝文化,有了文化接近性後,再慢慢講其他的,這不就是中國現在在全世界各地,它的軟實力一個很大的目的所在嗎?」王泰俐解釋,「現在很多國家都注意到所謂的大外宣,那樣子的方式太強硬了,但是用這些影視娛樂或是社群媒體的方式,因為它很soft,幾乎讓你感覺不到。」

「他們會認為這些東西使用上不會有任何影響,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喊話的作用。」她強調,具體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並非現在能馬上斷言。

對於小紅書文化滲透的可能,沈伯洋指出長期而言存在疑慮,但如果都是以美妝為主,就算形成文化親近性,大部分也都是關乎美感。他認為這造成的影響比其他如抖音等中國社交軟體還要來得小,「因為台灣向來就是已經受到華國的美學影響很久了。」

陳至潔副教授則認為,青少年感興趣的話題通常較非關政治,日常喜歡觀看輕鬆影片,「他們會用小紅書,或者是用抖音去看別人怎麼化妝、別人怎麼繪畫、別人怎麼攝影」,他認為「這跟政治的內容是比較遙遠了。」

抖音,TikTok。(美聯社)
抖音,TikTok。(美聯社)

看不見的陰暗面

文化交流非單向,小紅書平台亦有不少台灣年輕人介紹、分享台灣日常,吸引中國使用者留言交流。過去有台灣評論家在討論簡體及中國流行語的影響力時曾表示,「使用者會不會因此就對中國的文化統戰和意識型態灌輸照單全收?恐怕沒有直接相關。」

高二的小丞告訴德國之聲,他認為使用小紅書「不會到文化滲透,畢竟都快成年了,會有自己的分辨能力。」然而使用小紅書時可能容易忽略的盲點是,如同許多其他的中國社交軟體,小紅書同樣存在一套遵守中國規範的審查機制,比如「六四天安門」、「習近平」、「新疆再教育營」等,都是在小紅書上面搜索不到的違禁詞。使用者或許可以觀察到平台內容說了什麼、流行什麼,但卻不易發現什麼不能說,或者其他關於中國的負面敘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