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初分享照片,變成只剩「炫耀、競爭」的社群軟體!一窺Instagram十年來的改變與代價

2022-04-15 11:34

? 人氣

Instagram當初創辦的本意就是分享美,但是現在,它已經從分享美變成一個競爭的社群軟體。(圖/取自Pexels)

Instagram當初創辦的本意就是分享美,但是現在,它已經從分享美變成一個競爭的社群軟體。(圖/取自Pexels)

我是因為Instagram接觸攝影的。 看了Instagram如何崛起的故事,不斷想到桑塔格的《論攝影》一書。Instagram創辦人本身就喜歡攝影,也是為了解決2010年時手機拍不出美照的問題而創立這個社群軟體,可以說,Instagram本身就界定了我們如何觀看這個世界的標準,然後大家又因為這個標準丟失了自己。

一連讀了《後臉書時代》(英文書名:《FACEBOOK: The Inside Story》)和《Instagram崛起的內幕與代價》(英文書名:《No Filter》,其實我更喜歡英文的書名)這兩款分別影響著世界上29億和15億人的社群軟體的書之後,心情是五味雜陳,對他們成功的故事感到興奮、也對他們轉變和發展的態度,感到不是那麼舒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2年,臉書以10億美元收購Instagram,無論在金額、商業或是社群用戶的感受上,都為世界投下了震撼彈;10年後的今天,儘管IG創辦人之一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表示不後悔,但是作為一個更愛IG的使用者來說——借用《Instagram崛起的內幕與代價》一書的結語——被收購的代價仍然落在了Instagram的用戶身上。

在《Instagram崛起的內幕與代價》一步步拆解Instagram從創業至今的故事裡面,我都不免地想起過去閱讀過的桑塔格《論攝影》的一些論述,不過在數位應用程式的基礎之上,Instagram又有更驚人的力量。

最可怕的是,我竟然覺得Instagram的崛起和轉變與我的人生體悟竟有些許重疊——也許某部分的我也被這個社群軟體綁架了也說不定。

Instagram上面,只能有美好的事物

我開始使用Instagram大概是落在2012年,也就是Instagram被收購的那一年。那時候的Logo還是以寶麗來(Polaroid)彩虹相機為基礎而設計的。那時候,還只能上傳方型的照片。

在成為以相機為主的社交軟體之前,兩位創辦人斯特羅姆和克里格(Mike Krieger)打造的其實更像是類似Foursquare分享位置的定位社交App,當時甚至不叫Instagram,而是Burbn(以波本酒的讀音命名)。想當然耳,大家都會挑戰這兩位新銳創業家這個問題:大家為什麼要放棄Foursquare而使用Burbn?

倆人於是在某間會議室的白板上,開始整理自己在打造的東西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最終,他們的答案是「照片」,因為當時的手機拍照功能很爛、要用3G網路上傳照片也很耗費時間,如果可以打造一款讓大家上傳好看的照片、又能同步發佈到多個平台上的照片應用程式,那肯定是殺手級的應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