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烏克蘭第七課─歐洲協防台灣?支援掃帚嗎?

2022-04-14 06:10

? 人氣

烏克蘭戰爭,2022年4月8日,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左)與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AP)

烏克蘭戰爭,2022年4月8日,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左)與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AP)

俄烏衝突,是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矛盾,歐洲內部的宿怨,與東亞國家根本沒關係。然而,全球化經濟的連動,與美英帝國主義需求,這場戰爭被西方當成一種參考座標而「必須」外溢,台海問題就成了當然焦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烏克蘭問題與台灣問題本質上不同,儘管用意完全兩異,兩岸當局一致否定「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不當對比。然而,人民樸素的認知與官方態度有別,至少在「美國協防台灣」與「消耗俄羅斯能否成功」的問題上,兩岸民眾各有觀察角度與對比心證。

台灣方面,對美國護台的質疑,已然顯現在反轉的民調上;大陸方面,隨著日韓以外的東亞國家和印度的態度與西方迥異,以及「盧布大反擊」,西方企圖藉由制裁拖垮俄羅斯的圖謀,也呈現粉碎之勢,大陸民眾正目睹西方的極限,與統一成本的再評估。

簡言之,大陸若被逼著提早實現統一,西方幾無可能表現得比這次更強烈。

美國與英國政府的嗜血本性,在這場戰爭中表露無遺,「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態,也讓俄烏人民,甚至其歐洲盟友深受其害。為和談道路設置路障,美英仍在向烏克蘭輸送無法扭轉戰局的低成本武器,並盤算著在未來可能的台海衝突中,能否套用相同模式。

英國智庫的假大空分析

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近日透過媒體發表一篇文章受到了台媒的注意,「歐洲軍隊能為台灣的防禦做出什麼貢獻?」(What Could European Militaries Contribute to the Defense of Taiwan?),內文推演在台海戰事中,歐洲國家能做些什麼幫助台灣防禦。

毫不諱言地,IISS認為歐洲在台海戰爭必須有角色,輔助美軍抗擊解放軍。不過,該報告也坦承歐洲在東亞投放軍力的程度有限,因為得考慮到面對俄羅斯的自我防禦。也就是說,歐洲得在不傷及自身的程度上,有限支援美軍,與日本的態度差別不大。

看題目,我本來抱著看笑話的心態閱讀,速讀全文後,發現看笑話果然是正確態度,因為IISS用大量專業術語包裝了一堆垃圾,就像許多美國智庫一樣。

台歐之間沒有所謂「台灣關係法」,IISS也未建議歐洲比照美國的方法這麼做,因此那些具備遠洋作戰或支援的歐洲大國,白話說,只能在想像中的台海衝突裡「沾醬油」,扮演「調味」的角色,跑跑龍套。

這個前提,決定了奠基其上的具體方法,都是跑腿性質,為美國拖垮中國的「世紀大業」貢獻一點掌聲與吆喝,因此,這題目改成「如何作一個稱職的美國小弟」更貼切,所以我笑著開始閱讀,並笑著讀完它。

具體方法論如下:

一.歐洲可協助美國與台灣強化網路與信息作戰,而且不能針對解放軍的發起網路攻擊,應改而「保衛台灣網路」。意思是說,確保「罵戰」戰場能讓歐洲發聲,協助覆蓋那些對西方不利的信息。

關於此,西方在這次俄烏衝突中表現亮眼,除了在傳統媒體無止盡地歪曲事實與獵巫,最大的社群媒體還可放行「殺死普京」,「整死俄羅斯」的言論,並徹底拉黑俄羅斯信息。

網路作戰當然也包含了情報分享,IISS認為英,德,法,荷軍方有這能力對台提供協助。

二.在空中與海上封鎖的可能情境中,歐洲應避免與中國展開直接軍事對抗,但可通過徵用民用貨機來打破解方軍的封鎖,來提供台灣需要的物資。按烏克蘭的例子,我揣測這「物資」或許包含「有殺傷力限制的軍備」。

意思是說,中國會避免攻擊西方的民用運輸載體,因此西方可藉此偷渡違禁品,確保延長戰事。

這讓我想起諾蘭那部電影「敦克爾克」,英國徵用大量民間船隻,將軍隊從歐洲大陸撤出。不過,IISS可沒說要徵用民船接收「台灣難民」,烏克蘭人還能徒步或搭車離境,台灣人想離島只能跳海。

三.針對解放軍的導彈攻擊,歐洲切不可「以導彈還導彈」,而應在戰前將導彈防禦系統以及陸基電子戰系統(EW)空運到台灣。關於此,德國,西班牙,荷蘭,法國,義大利都有這類軍備以供徵調。

不過,不過啊,報告強調,這可能會與台灣目前的美製設施不符,缺乏可操作性,且仍會觸怒北京,所以歐洲也可以加強美國以及區域盟友在該地區的軍事基地,作為歐洲貢獻。

意思是說,說了等於沒說,在導彈的部分,總之歐洲沒輒。

2022年4月9日,英國首相強森(左)親訪基輔,與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會談(AP)
2022年4月9日,英國首相強森(左)親訪基輔,送軍援並與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會談(AP)

四.針對解放軍的登陸作戰,首要是弱化其空中與海上戰力,IISS認為歐洲可在印太地區投入六個中隊的空中力量。此外,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和荷蘭的聯合海軍擁有相當數量的大型戰艦,可對抗解放軍海軍。

然而,然而啊,報告強調,歐洲缺乏遠程轟炸機,大都是適用於短程作戰的戰機,因此即便投入六個中隊的空中力量,在空對空加油的環節,仍需要與此地區的國家協調,而這是很大的難關。

海面力量的部分,歐洲艦隊恐不適合高強度作戰任務,考慮到維修週期,歐洲只能提供一小部分部署於西太平洋,支援「短期行動」。

意思是說,還是等於沒說,無論空軍或海軍,在實務上,歐洲的貢獻不會比零大多少,一切還是看美國老大需要什麼,再商量吧。

我們再禍害另一家吧

我對軍事不感興趣,基本外行,但還知道如何將一份軍事報告裡的廢話篩除,看看海水退後分析者到底有沒有穿褲子,沒有的,只看到光屁股。

觀察俄烏衝突的實例,再對照分析文本,這份報告唯一的重點,就是告訴歐洲,「罵戰不會輸,但別真動手」,而這一點,並不需要專文分析,全世界都已經看到實況了。

對兩岸而言,這份報告的價值,就是「歐洲難以軍事干涉台海問題」,再稍作推理,日本,澳大利亞,其實與歐洲的真實想法差距不會太遠,一切都要看美國老大怎麼安排,再審時視度地決定自己怎麼做,能動口不動手是最好,不能的話,躲在美國背後放槍才是最保險的。

世上最容易的事之一,就是尋找歐洲內部分歧的證據,容易度大約與尋找比美國歷史更長的國家相當,因此,無論西方如何在這次俄烏衝突中看衰俄羅斯的軍事實力,普京的「盧布大反擊」可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切切實實地揭露了西方的弱點,尤其是歐洲內部無解的分歧。

這樣的歐洲,企圖在東亞介入「中國內戰」,何止不切實際?相對於英國智庫假大空的分析,美國智庫雖不遑多讓,但還是直言不諱地指出了問題癥結,畢竟,美國必須考慮在歐洲與東亞兩頭作戰的可能。

從美國立場來看,歐洲必須在安全防禦上自我強化,美國則須從旁協助,這大概是菁英層的共識,差異之處只在於投放多少資源而已。有的人認為應該將北約交給歐洲人,好專心對付中國;有的認為應該重新將重心放在歐洲,暫時降低中美對抗態勢;這或許就是IISS這份報告的背景:強調歐洲在軍事實力上的單薄,做美國小弟都不稱職。

換言之,英國正敦促歐洲重新整隊,好應付下一個熱點引爆,也就是台海問題。這份報告一再暗示在台海衝突前,歐洲應考慮與台灣在防禦層面上展開有限度的合作,當然很符合塔綠班的口味,問題是任何有軍事意味的合作,都是紅色警戒線,歐洲無可能走在美國前面,智庫寫些假大空報告意淫台海,實現可能與現實操作都有極大限制。

歐洲想干涉台海問題,唯一的可能就是早早與中國脫鉤,至少得實現新冷戰形勢。

但如果與俄羅斯完全脫鉤都如此痛苦,歐洲還能與中國脫鉤嗎?光是提出這個念想,歐洲就難以整隊,而若英國妄想以政策推動歐陸跟進,只有可能裂解歐洲,提前多極化世界的到來,這意味著西方隊伍的「化整為零」。

管好自己家裡的事,西方之所以做不到這一點,是因為政客們總認為要解決家裡事,必須禍延別家。然而,俄烏衝突打破了旁觀者與拱火人純獲益的幻想,所有相關者都會受到程度不一的傷害,於是有人指著遠處說,我們再禍害另一家吧,看能不能擴大獲益。

結語

其實,這場俄烏衝突已讓歐洲再也難以干涉區域外的閒事,這是IISS這份報告隱晦的結論。在英國人設想的「中俄聯盟」裡,歐洲最多只能牽制俄羅斯,搞不好連牽制都力不從心,那就遑論干涉台海事務了。

對塔綠班而言,歐洲是台灣「恃吾有所不可攻也」的其中一個可能靠山,IISS這份假大空的報告,表面上強調挺台,實質是看衰歐洲的遠程干涉能力。

由此可證,中國大陸無需忌憚那些惡狠狠的恫嚇,尤其,普京已進一步裂解了西方,而不是團結了他們;是限制了西方的威嚇力,而非增強了它們,未來統一的路障是變少,而非變多。

我看歐洲支援掃帚就行了,來個4百萬把。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雁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