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摃丸 從菜市場紅到中國秘辛

2015-03-02 01:10

? 人氣

海瑞食品負責人:-一代黃海瑞(圖中)、二代黃文彬(圖右)、三代黃世凱(圖左)。

海瑞食品負責人:-一代黃海瑞(圖中)、二代黃文彬(圖右)、三代黃世凱(圖左)。

一個台灣小家族企業,面對中國茫茫13億人口的廣大商機,心情是期待又怕受傷害,到底該怎麼切入?

出身新竹菜市場的海瑞食品,創辦人黃海瑞是台灣僅存能製作手打摃丸的老師父,歷史超過一甲子,原本一直固守在台灣島內,直到孫子、現任海瑞總經理黃世凱接班後,這家老公司才有打進國際市場的企圖心。

目前的成績單,從2009年首次到中國試水溫以來,營收已經成長近50倍,今年對整體營收貢獻度約1/4,也是海瑞接下來最重要的成長動力。

不僅如此,海瑞食品還被營收大過它300餘倍的大成長城看上,出動大成副董事長韓家宸親自從天津到新竹,只為了遊說海瑞一起到中國打拚;雙方去年在天津成立合資食品加工廠,目標是3年內拿下中國華北地區3成丸類市場。

一個小家族企業如何在短短5年裡,轉念改變保守作風、搶下中國市場的灘頭堡?這一切,要從2009年的一場展會說起。

到中國參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準備四天賣量,兩小時賣光

這一年,外貿協會為了替中小企業拓展商機,在南京舉辦第一場「台灣名品展」,海瑞摃丸是被鎖定的標的之一,但貿協代表上門4、5次,都被黃世凱的父親和爺爺拒絕,理由是,肉類加工食品光運輸通關就很麻煩,市場反應又難評估,最後可能白忙一場。

最後是黃世凱執意參展。他從2000年擔任廠長後逐步接班,建立官網、開拓電子商務等新通路,但很快就發現,海瑞固守台灣的策略,雖然規避風險,但每年營收成長率只有個位數,金融海嘯後更是零成長。

其實,黃海瑞30多年前就嘗試進入中國市場,但當時對岸消費力不足,很快就退回台灣。但黃世凱認為仍得再拚西進一次。他告訴長輩,「台灣名品展」由貿協主辦,海瑞這次到南京也不是單打獨鬥,終於說服爺爺與父親。

那次名品展為期4天,頭兩天只開放買主入場,來客稀疏;沒想到第3天開放一般民眾入場後,情勢丕變。準備4天銷售的貨量,2個小時就全賣光了;因為運輸成本高,一包在台灣賣180元的摃丸,在中國售新台幣400元,算起來一天的業績比台灣多出至少10倍。

與大廠合資
獨立管理,製作機密免外洩

2011年台灣爆發塑化劑事件,是另一個考驗,當時所有來自台灣的食品全被中國海關扣下,黃世凱不斷解釋這是純肉、沒有塑化劑疑慮,但最後仍被當場銷燬。這也讓他意識到,可能必須在中國設廠,這時第二個「巨人」──大成長城出現了。

大成在天津耕耘20餘年,韓家宸說,他從電子業看到「品牌」與「代工」截然不同的命運;因此他執意要發展終端品牌,替大成版圖補上「餐飲最後一哩路」。

這幾年韓家宸陸續把鼎泰豐、度小月引進天津,度小月擔仔麵裡的摃丸就出自海瑞;每次在天津台灣名品展,他就會買海瑞產品分送給中國領導與台商,都大獲好評,因此動念與海瑞在中國合資設廠。

然而,踩在兩個巨人的肩膀上跨入中國大市場後,接下來的品牌行銷與業務拓展都得靠自己的力量,對海瑞來說,新的挑戰正要開始。

【 更多報導 】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