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到「與病毒共存」:「亞洲四小龍」經濟體的後新冠防疫,為何差這麼多?

2022-04-11 19:53

? 人氣

總統蔡英文1月15日施打第三劑高端疫苗。(顏麟宇攝)

總統蔡英文1月15日施打第三劑高端疫苗。(顏麟宇攝)

後新冠時代的防疫政策對以出口導向的「亞洲四小龍」經濟體城市生活和經濟競爭力具有深遠影響。新加坡和南韓已承諾放寬COVID-19限制,香港仍堅持其清零立場,而台灣最近宣布採行「新台灣模式」,以「減災」為目標進行有效防疫,非全面清零,也不是放任病毒肆虐「與病毒共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伍俊傑(Woo Jun Jie,音譯)4日在當地媒體《今日報》(Today)指出,城市人口密度與活力是城市作為居住和經商場所的吸引力關鍵因素,居民之間的交流互動,將有助於活躍城市的特徵並激發創造力,因此從長遠來看,亞洲四小龍不同的後新冠策略將對它們各自在亞太區域經濟架構的地位產生深遠影響。

伍俊傑斷言,採取清零政策將對經濟產生長期影響,由於邊境仍然關閉,經濟活動因頻繁的封鎖而受到抑制,香港作為國際都會的長期吸引力很可能會下降。彭博經濟學家已將香港2022年的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1.4%,而他們預計新加坡經濟將在同年增長4.7%。

伍俊傑指出:「這些發展將導致區域經濟的結構性轉變,隨著香港逐漸衰落、台灣日益孤立以及新加坡和南韓重新成為全球樞紐,我們可以期待看到區域貿易和資金流動的重新配置,優先考慮選擇以更快速度重新開放經濟的國家。」

2022年3月,香港國際機場的餐廳空無一人。(美聯社)
2022年3月,香港國際機場的餐廳空無一人。(美聯社)

亞洲四小龍的後新冠政策

迄今為止,台灣僅經歷一次重大的COVID-19疫情,始於2021年5月,在6月達到每天500多例的峰值,直到8月25日開始每日新增病例報告為0,該波疫情導致800多人死亡。當時儘管社會有一些恐慌,但因為當局迅速關閉與中國的邊界,強制要求入境者接受14天隔離,並推出1922簡訊實聯制系統,要求公民在商店、餐館和其他場所掃描QR Code以協助疫調。

台灣政府的防疫方法是強調篩檢、追蹤和隔離,以及按照疫情嚴峻程度限制人口聚集活動,將「配戴醫用口罩」作為個人自由外出的軟性限制,從而避免實施真正意義上的「封城」。此外台灣也正在尋找回歸正常生活的路,自3月7日起縮短旅客來台的檢疫天數,自14天改為10天。

圖為新加坡的一個購物區。該國是世界上新冠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之一。(AP)
圖為新加坡的一個購物區。該國是世界上新冠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之一。(AP)

在中國當局影響下,香港非常致力於「動態清零」政策,每當出現新冠病例,當局都會啟動嚴格的封鎖和社會活動限制,甚至仿效中國當局的動物撲殺措施,將潛在感染新冠病毒的數千隻寵物「預防性撲殺」。當被問及香港是否會放寬限制時,儘管林鄭月娥承認,香港在滿足北京期望和吸引外國投資者之間「進退兩難」,但她仍反對放寬限制,並表示香港將走自己的路。

南韓和新加坡則與港台大不相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3月24日宣布將邁入「與病毒共處」的重要里程碑,解除對所有接種疫苗旅客的限制、放寬社交聚會人數從最多5人至最多10人,最重要的是,允許自由選擇在戶外空間是否佩戴口罩。

南韓同樣正在推進取消所有防疫限制的計劃,走向「與病毒共處」。儘管每天都有數十萬例確診,但南韓人現在似乎更願意到海內外旅行,與南韓簽訂旅遊泡泡協議的地區湧入報復性旅遊人潮,民調顯示,南韓民眾周邊常見無症狀確診案例,已經不太擔心感染病毒的影響,並且越來越認為病毒無法徹底預防。

南韓新冠疫情:Omicron肆虐下,當局盡可能往與病毒共存發展。(AP)
南韓新冠疫情:Omicron肆虐下,當局盡可能往與病毒共存發展。(AP)

是什麼造成防疫路線差異?

出口結構

亞洲四小龍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相似,在新冠疫情爆發的早期階段,當局控制疫情的策略也都是緊密嚴防,為什麼現在反而策略差異如此之大?伍俊傑認為,國際貿易依賴性與政治因素在台灣值得一提。

隨著地方選舉臨近,台灣地方首長與中央政府皆不願放棄降低疫情災害。台灣與香港一樣與中國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繫。2021年台灣對中國出口占總出口42.3%,第2大出口市場為東南亞國協(10國),占整體出口比重15.7%;第3大出口市場為美國,占整體出口比重14.7%。伍俊傑認為,由於出口貿易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仰賴中國,因此台灣在防疫衡量下幾乎沒有動力完全重新開放邊界。

新加坡和南韓的進出口貿易則不依賴單一經濟體,而與全球經濟息息相關,需要迅速在全球經貿人員流動中重振自身經濟。根據新加坡2020年統計,新加坡的前三主要出口地區包含香港(16%)、中國大陸(13.9%)、美國(10.2%)。而南韓2021年統計,前三主要出口地區包含歐盟(33.9%)、中南美(32.4%)、印度(30.8%)。

高雄港全景。(圖/高雄港務公司提供)
高雄港全景。(圖/高雄港務公司提供)

疫苗接種率

疫苗接種進展也有差異。根據Our World In Data網站數據,新加坡完成兩劑施打與第三劑加強針的比例分別是87.4%、68.4%,南韓則是85.9%、63.4%。相比之下,香港(兩劑78.3%、加強針38.2%)和台灣(兩劑78.5%、加強針51.3%)接種率較低,老年人普遍對疫苗感到猶豫是一大問題。

根據香港政府數據,香港自第五波疫情起,每天都有數千甚至數萬人確診,共錄得8247宗死亡個案,所有年齡感染者的死亡率0.70%,按人口比例計算,其感染死亡率是世界上最高的。

這便是因為香港許多老年人並沒有受到疫苗保護。香港在老年人接種疫苗方面的挑戰,一方面是由於該市起初在控制病毒方面取得成功導致的「不打疫苗也沒關係」自滿情緒;另一方面是由於擔心長輩和健康狀況不佳的人接種疫苗會面臨特定風險,例如認為科興疫苗毫無效力、輝瑞/BNT疫苗(Pfizer/BioNTech)有許多嚴重副作用。

主要研究都認為疫苗可以更好地保護老年人免受病毒侵害。以色列上個月的一項研究表明,打過輝瑞/BNT疫苗第四劑(加強針)的老年人染疫死亡率比打三劑的老年人低78%。香港政府太晚開始澄清氾濫的疫苗假消息,這讓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妻子何晶忍不住在臉書(Facebook)上敦促香港老年人:「放下對政府的不信任,放下逃離中國的記憶、或任何其他不信任當局的原因。」

不過仍有一些香港市民鐵了心,不管疫情再怎麼惡化就是不打疫苗,現年80歲、尚未接種疫苗的林淑霞告訴《紐約時報》(NYT):「如果可以不打我都不打,讓年輕人去打吧。」

2022年3月11日,香港新田區的新冠患者隔離設施。(美聯社)
2022年3月11日,香港新田區的新冠患者隔離設施。(美聯社)

香港經驗已經成為台灣的前車之鑑,因為台灣的老年人疫苗覆蓋率也較低。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3月29日,台灣65至74歲老年人的完成兩劑施打與第三劑加強針的比例分別是83.7%、67.9%,而75歲以上的第二與第三劑接種比例分別為70.9%、54.1%。

相比而言,南韓已經從2月開始規劃接種第四劑疫苗,而新加坡表示計劃再度為80歲以上人口接種加強針(第四劑)。伍俊傑認為,新加坡和南韓的老年人皆有高疫苗接種率,使兩國都能夠自信地重新開放經濟,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死亡人數。對於香港和台灣來說,重新開放本身就可能是致命的,因為隨著高度傳染性的Omicron傳播,「未感染過」的高危人群面臨嚴重疾病和死亡風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