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輝觀點:孤臣無力回天—核四老兵的殘念!

2022-04-07 06:30

? 人氣

當年核四廠工程師,完成原子爐爐底的工作,步出厚厚圍阻體的情景。(王伯輝提供)

當年核四廠工程師,完成原子爐爐底的工作,步出厚厚圍阻體的情景。(王伯輝提供)

殘念一詞源自日語,可解釋為:可惜、遺憾,甚至於「不甘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核四工程應該是臺灣工程界上,最坎坷、最受爭議⋯的工程!它從民國65年5月,台電公司首度陳報核四興建計劃。截至民國110年12月18日,進行全國性的公投,近乎半世紀!

在這近半世紀的過程中,台電公司及參與的顧問公司們,克服了許多工程上的困難。然而,對核四工程阻擾最大的,竟然都不是「工程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對這個工程,意見最多,影響最大的也都不是專業的核能工程師,反而是未曾去過核四廠的「政治人」!歷經⋯⋯抗議、停建、復建、封存、公投等等!核能四廠,雖一號機已經幾乎完成,二號機也近乎完成百分之八十左右!如今,它仍靜靜的躺在臺灣的東北角。多少人的參與,多少人的汗水及新臺幤3000億的資産,就是不能動?真是殘念!

二位參舆核四工程近20年基層幹部的心聲

讓我們來聽聽實際參與過核四廠,施工、測試的現場工作人員,他們怎麼想:

其一:

『回想核四計畫,才發現我們曾經離成功那麼近,然後在人為的干擾下功虧一簣。兩個政府,一個軟弱、一個蠻橫,該堅持的沒有堅持,該調整修正的又不肯修正,活該倒楣的都是基層員工,多少人的青春歲月就葬送在這些人愚蠢的決定中。心中很不滿,但人在屋簷下,低頭是必然的結果。多少人默不出聲不是同意當朝的作法,只是為了那一份生計,也沒如廠長您的正義感,只能袖手冷眼旁觀一切的發生。

想起當年在出發前往美國受訓時,不敢說有多大的崇高理想,至少我們都抱著一個理念,要把核四蓋得比現有電廠好,不要讓後人埋怨當初建廠的人是怎麼蓋的。我們參與施工、測試,成天泡在工地中,穿著雨衣雨鞋在濕冷的東北角,日復一日,腦中想的只是未來我們要如何運轉維護這個電廠,從沒想過計劃會有終止的一天。

現在每天看著冷冷清清的廠房,腦中常常會浮出好多好多的面孔,都是曾一起工作、打拼的弟兄,到處都是工作的回憶,曾在這做過甚麼又曾在哪做過甚麼,多少的疑難雜症最後讓我們一一克服。但最終還是敵不過這群人,努力付諸流水,也只盼未來的歷史能還我們一個公道。』

其二:

『龍門(核四)的夕陽,苦守了近二十年,看著他、她、它落下。

有人補助核四經費及開放外勞,要求我們全力趕工,但她當了現任總統後要廢核四。當權的馬總統說核四施工是國家既定能源政策一定要繼續,但他任內封存了核四。以前的蘇院長提供資金給電廠蓋有眷宿舍,現在當了院長卻不讓核四啟封。朱前市長反對核電廠運轉及核廢料處置,但為了選總統,又贊成續建核四。

細數核四建廠,帶領100多位同仁,如期如質完成十多億工程的管路安裝及沖洗,反應器廠房洩漏試驗,燃料吊車測試,爐內泵(RIP)測試,反應爐高壓泵(HPCF)更換,全廠重件吊掛及吊車維護…等。

為核四打國內官司,贏了二千多萬、GE求償案也贏了,盡心盡力保住公司最大利益。

核四啊!核四啊!我用職場生涯拼命的情景,立即浮現眼前,例如:被調查局約談的苦悶心情、從黑道手中追回被扣押的肘管時的奮戰精神及被立法委員追殺時,忍讓的激動心情等,但社會回報是無情冷酷的意識鬥爭。

核四啊!就像躺在地上的可憐X女,讓萬人蹂躝,為在那裡努力奮鬥的長官及同事們叫屈。

再過二個多月,就要離開讓我期待、奮鬥、血淚及失望的核四廠,也希望能抹去努力奮鬥卻是失敗的陰影。綠能是否能取代核能,讓歷史來求証。

以上是我在退休前二個月(2019年3月)寫下的感想,好像也能印証三年後的今天狀況。』

關機後的核四廠一號機控制室。(王伯輝提供)
關機後的核四廠一號機控制室。(王伯輝提供)

若核四不封存,臺灣會「大」停電嗎?答案是:應該不至於如此嚴重!那麼,企業界怎麼反應?

2017年8月15日的大潭電廠六部機組跳機,導致838萬用戶停電。(若核四不封存,大潭電廠對北部用電的佔比不會這麼大,應不至於大停電)。2021年5月13日及5月17日又大停電及最近2022年3月3日500多萬戶停電的事故!這麼多次,影響臺灣工業及經濟發展的不預警停電。(倘若核四當年不封存?不至於南電北送的佔比如此大,那麼這種大停電的事故大概不至於會發生!)

看看,關心臺灣的企業家,怎麼說⋯⋯

郭台銘的神預言:

今年3月3日全臺大停電,許多民眾、企業因此受到影響。然而,有網友翻出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在去年(2021)12月時,因為四大公投案未過,讓他直言「明年一定會缺電,但大家做了決定就不要抱怨」。

工總明示能源政策需要調整了!

3月3日大停電之後,工總表示,面對這個嚴重停電事故以及去年5月兩次跳電,產業界認為,這已不是單一偶發事件,現行能源政策的調整已刻不容緩,到了需要嚴肅且誠實面對的時刻。

曹興誠的大砲直言:解決科學園區水電問題,必須重啓核電!

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在2020年12月出席竹科 40 周年論壇活動上表示,臺灣科學園區首要任務是解決水電問題,認為要兼顧產業發展、2050 年國際零碳排趨勢,臺灣必須要重啟發展核電。

一個矛盾的能源政策:

缺電時,想到儘速啓動核能;選舉時,宣傳核電是不安全的。核能已是當今執政者使喚的工具,情何以堪?

今年3月26日報載,因日前大停電、供電吃緊,正在大修中的核二廠2號機決定提前上陣。核二廠2號機2月26日開始進行期末大修作業,原本預估工期40天,就要提早供電了!原能會也表示,已收到台電提出核二2號機大修後再起動申請。

缺電時,想到核能機組緊急上陣!事過境遷,又開始攻擊核電廠,核四公投時,官員說『把一個核電廠放在斷層上,他怎麼對得起臺灣人?』公投後,怎麼不去開挖證明是否是「活斷層」?來對臺灣社會做個交代!凡此種種,實在是讓曾在核四廠辛勤工作者對目前的政策「灰心至極」。

殘念之餘⋯⋯我們該怎麼辦?回歸「工程師/科技人」治國吧!

遺憾、惋惜甚至不甘心。但,以一個小老百姓,我又能做什麼呢?

想到,當年孫運璿部長引進核電,民國60年代,核一、二、三廠,開始興建、運轉,廉價及穩定的電源,讓臺灣擠進亞洲四小龍,核能在臺灣也沒有造成任何傷害及困擾,臺灣當今的執政者,為什麼那麼「恨」它呢?

我真懷念「工程師治國」的年代!

或許該是「工程師/科技人」治國了!再多的法條及狡辯,無助於實際的事實!

當今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更顯現能源多元化的重要性!

不要再緊咬著意識型態吧!

政治人請多為臺灣的前途著想。

*作者為龍門電廠(核四)前廠長,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