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名為節電實為限電,總統保證「再痛苦10年」?

2018-04-21 07:30

? 人氣

今年推動名為節電實為限電的政策,而總統告訴大家能源轉型。(顏麟宇攝)

今年推動名為節電實為限電的政策,而總統告訴大家能源轉型。(顏麟宇攝)

行政院正式公布今年夏天的節電措施,雖然「用盡技巧話術」,但這個「節電」實質是限電無誤。而依照小英總統的說法,民眾要有心理準備,這個「能源轉型」帶來的限電痛苦還要10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行政院長賴清德與民進黨團立委進行便當會後,針對今夏的供電問題,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轉述指出,台電將鎖定用電量1000瓩以上,約3000多家工業用電大戶,只要天氣熱到一個程度,將以氣溫及備轉容量率等評估,就啟動「削峰填谷」節電機制,在尖峰用電若未能配合達成節電1%至5%,將額外加付一筆電費。

雖然蔡政府以相對溫和而無傷害的「節電」一詞,但這只是欺騙社會的話術,其內涵就是限電無誤,其依據與理念就是來自經濟部訂於25年前、早已有的「電源不足時期限制用電辦法」。

依照其規定,就是「電能供應事業發生電源不足,經依約執行用戶臨時性減少用電措施及其他緊急因應措施後,電源仍顯不足時,為確保供電系統安全,得實施限制用戶用電(以下簡稱限電)。」

依照此辦法規定,限電時是「按缺電量依下列順序及標準累進實施」,例如:

  一、契約容量五千瓩以上工業用戶,限電百分之五。

  二、契約容量一千瓩以上未超過五千瓩之工業用戶,限電百分之五。

  三、契約容量一千瓩以上之工業用戶,增加限電百分之五。

  四、契約容量五千瓩以上之工業用戶,增加限電百分之五。

  五、契約容量一千瓩以上未超過五千瓩之工業用戶,增加限電百分之五

這次行政院的「節電」措施,則是直接跳到優先次序排在第2的一千瓩以上工業用戶,限電5%的規定。相較原本張景森所說根據前一天預估的備轉容量率,決定是否要用電大戶「節電」,這種說法聽起來就是「缺電」了。這次則增加一項因素:氣溫,官員說「天氣熱到一個程度」就要啟動。

這與不用限電用節電的名詞一樣,是一種巧妙的話術,聽起來感覺就不是直接與「缺電」有關,但其實如果電力足夠,天氣熱還是冷,原本根本與用電大戶要不要少用電毫無關係;只是在電力吃緊甚至不夠情況下,天氣熱代表家庭開冷氣多、用電量增加,電力當然就不夠了。

在缺電時,政府既然不敢輕言啟動「分區供電」,因為引發的民怨廣泛又深,因此優先對企業用電大戶限電,可以理解;但對企業而言,用電量高低多寡是與「天氣熱」無關,唯一關聯的就是訂單多寡、生產排程,蔡政府今年「強迫中獎」式的「節電」,對配合的廠商而言,是明確的限電干擾;對因趕單無法配合者而言,則是變相提高生產成本。

對廠商而言,更要擔心的是:然後呢?這種情況到底要持續幾年?既然供電已在臨界點,是否一個小意外就真要擴大限電規模?

依照小英總統給大家的答案,這種情況大概要持續多年。因為總統在與環保團體見面,談到供電問題時說:「這 10 年是台灣能源政策轉型最痛苦的 10 年,希望大家共體時艱,2025 非核家園的目標絕對不會跳票!」

這段話談到2件重要的事,一個是:2025年全面廢核是打死不退;第二個是10年內都是「最痛苦」,也就是說缺電風險或空污惡化都會存在。相較於競選時提出非核家園時,保證不缺電、電價不漲的樂觀,態度顯然不同─競選時能空口說白話騙選票,執政後畢竟只能面對現實。

不過,企業界對要「共體時艱」10年,就顯得有點不耐,興緻亦不高,信心更是缺缺。

日前新任工總理事長王文淵當面向賴清德提出對台灣經濟的「五大憂心」,並直言「以綠能取代核電、以天然氣取代燃煤發電」的政策值得商榷。卸任理事長許勝雄則要政府「說清楚非核家園需要支付的成本」,企業才知道應該如何做出投資判斷。美國商會的調查更顯示,84%的受訪者對台灣的電力是否充足感到疑慮,59%的受訪者表示,蔡政府2025年非核家園的政策會影響他們在台業務發展。

去年夏天,台灣其實就已經歷過「實質限電」,但這種個別求爺爺告奶奶,要大戶少用電的實質限電顯然今年已不足因應,所以才會端出名之為節電的限電措施。

蔡政府是否該告訴大家限電何時了?是不是真的就要「共體時艱10年」?10年後是否就可抵達供電充裕穩定、空污減少的「非核家園天堂」嗎?還是企業在限電陰影下自然減少投資,讓10年後的電力供需達到平衡─這應該不是社會所樂見的結果吧。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