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南專欄:小英一席話,道破台灣人民為何不從軍!

2018-04-21 07:10

? 人氣

蔡英文總統到海軍蘇澳基地,視導海軍戰備抽測操演。(蘇仲泓攝)

蔡英文總統到海軍蘇澳基地,視導海軍戰備抽測操演。(蘇仲泓攝)

台灣究竟該徵兵或募兵?這是個老話題,最近又再被翻出來重新議論而倍受關注。
由於國際局勢的大挪移,特別是美國正式將強勢崛起的中國列為霸權競爭賽的一員對手,其所導致的美中對抗的劍拔弩張形勢,位居美國圍堵中國第一島鏈的台灣就不可能置身事外,也就必然會被牽扯進這正在大幅度改變「現狀」的危局中。若再加上中共不斷對台叫囂威脅武統,以及陸續推出大小「軍演」時還硬是要掛上「反台獨」的口號不可,事情就只好越變越詭譎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人70%願意捍衛台灣民主而戰

不過之所以會老調重彈,主要肇因乃在於:最近某家民調所惹出來的。據某報報導說:「將近70%受訪者表示,願意在中國武統脅迫下為台灣而戰,此結果不因年齡而有所區別。」

該份民調的委託人「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徐斯儉對民調結果分析說:

『台灣年輕世代對維持民主價值及台灣的自我防衞都有強烈的決心,絕大多數台灣年輕人希望兩岸維持現狀,不希望台灣獨立,更不願意與中國統一,顯示所謂的「天然獨」,其實代表「反統一」。』

既然這麼高比例的台灣人民表達了「願意為台灣而戰」的意志,何以我們的國防部卻年年募不到兵?反年金改革團體正好抓住這小辮子,不惜與全民對著幹,硬說是「污名軍公教」,並且嘲弄說:「軍人待遇太差,沒人願意保家衛國,當然募不到兵?」

於是,小英只好以總統之尊親上火線,在4月10日的一場電視專訪中對此做了詳細說明:

「募兵過程裡的兵源,其實是還不錯,現在很多的年輕人都願意考慮去當軍人,作為一個生涯選項,也認為待遇其實是不差,加上生活穩定,在軍中得到的訓練以及還有機會念書等,所以國防部的報告是說沒有不足的現象,倒是在軍官的階層要比較加速去補足,在兵的階層是沒有這個現象,而且它不是1年全部補足,不然到時候一起退休怎麼辦,軍官還要逐年補足,因此不能說今年沒有把全部補足,就說是募兵不足。」

在此我們看到的真相是,其實國防部徵募「兵員」上並無問題,所差的是「軍官」這一層面上「尚待補足」。而,這結果又會被導引到另一個弔詭的陳年老話題:「台灣人到底願不願意去當兵?」

20171214-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徐斯儉14日出席外交國防委員會審查預算。(顏麟宇攝)
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徐斯儉訪美公布一份民調,該台灣年輕人七成願意為台灣而戰,前提是在中共武統。(顏麟宇攝)

台灣人不當兵,其來有自

早期台灣人的印象中一直有一種聲音說「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戰後那一輩老人們多數瞧不起「軍人」。認真追究原因大致可以概括為:

1.穿制服的軍人,就是幫國民黨殖民政權執行威權高壓統治的工具;

2.國共之間的打殺情仇,或簡化為蔣毛兩家的私人恩怨,跟台灣人沒半毛錢關係,沒必要去幫砲灰;

3.軍隊將領清一色都是「高級外省人」,台灣人入伍當兵,根本是去侍奉高官當奴才的,不齒為之;

這樣的既定概念,228事件的慘痛經驗就是其最主要的思想源頭,之後的清鄉運動和白色恐怖,更加深了人民對威權幫兇者的軍人之厭惡與輕蔑態度。

迄至70年代末期,台灣經濟力和社會力被大量釋放出來之後,加上蔣介石和毛澤東相繼去世,中國政權陷入到嚴重內鬥中,兩岸軍事對峙情況稍稍緩解;台灣軍隊也自此進入另一個改造過程,王昇以蔣經國接班人自居,台灣軍隊遂由其所直接領導的政戰系統全面接管宰制。這是個準特務系統,以思想整肅為其主要任務,當時軍中氛圍已到了「聞政戰而色變」的恐怖地步。台灣軍隊卻也以此為起點,突然將「拍馬逢迎」、「造假欺騙」的虛假文化開始一路燃燒得越來越旺,至今不歇。

軍官養成基地幾時才能本土化?

台灣的「國軍」曾經就是外來政權的保命符。政策使然,這支龐大部隊被灌注的意識形態和軍中文化長期都和社會完全處於脫節的平行狀態。縱令是台灣民主化後,不論其舉「中華民國」或「台灣」之名,即令是「為民主而戰」的神聖使命,也依然難以進入到軍方的多數領導階層的認知裡,軍人的武德教育竟仍停滯在黃埔那老掉牙的巢臼中。臺灣高級軍官的培訓來源,如各軍種官校訓練水準,和國內各知名大學均無法平起競足。比如像美國西點軍校和哈佛大學皆屬文武兩途的舉世名校。而,當軍官素質無法與時俱進不斷提昇時,一般的預備役或是募兵兵力之教戰訓練,也定然面臨水準不足之慮。「軍事學」原本就是一門大學問,然而,臺灣軍方高層和社會疏離的情境不先圖融合的話,就無法培養本土性的戰鬥軍官文化。當巨變一到,必然亂成一圑。

昔日孫立人將軍,就是將其在維吉尼亞軍校所習得的軍事教育及其在二戰中的實戰經驗,實踐在高雄陸軍官校中。可惜一場政變疑雲,這一先進的軍事教育就活生生的胎死腹中。當然蔣介石也曾私下借助於日本的白圑訓練臺灣的高級軍官,整個臺灣攻守戰略,基本都是當時所定調的。隨著退將陸續被中國招安而瀰漫在「兩岸一家親」的氛圍後,那些佈局,或隱或明的,早早都獻予對岸而再無任何祕密可言。這也是美國軍方對先進武器要移交給臺灣軍方,一直以來的最大疑慮。嚴格説,臺灣民選政府也是莫可奈何的接納此既存結構,兩方只能相忍為國,而這正是「維持現狀」在島內的最佳寫照。至於一般臺灣人民去服役,昔日二年或今日一年多,是很難觸及到這一塊深重之地的。

西點軍校上傳動容的照片,被網友分享1萬多次。照片為陸軍中士布萊恩特所攝。
西點軍校上傳動容的照片,被網友分享1萬多次。照片為陸軍中士布萊恩特所攝。

當兵就像是一個年輕男子荒謬的成年禮

顧爾德先生在2016年11月間為此撰文對於已步入虛假文化的軍隊現象,曾有經典描述,他寫道:

「當然,年輕人去當替代役不能說是不愛國,這是制度造成的。也不能否認,多數人都視當兵是種浪費生命的歷程,把人生最有學習、創造力的一、兩年花在一些行禮如儀、不能學到什麼戰鬥技能,也未真正對國家安全有貢獻的瑣事上──例如拔草。當兵就像是一個年輕男子荒謬的成年禮。」

但是在該文中,顧爾德先生也提出過一個較嚴肅的命題:

「一個民族國家遇到危機時,她的子民是否願意犧牲自己去捍衛她?
如果國家有給人民強烈共同體的認同感,讓人民珍惜這個共同體的各種抽象、實質的價值、情感與利益,當這個國家遇到危機時,自願為她犧牲的人民應該是多數。相對的,有各種可能會讓人民不願為她犧牲,包括理念信仰、制度因素。

例如陳腐的兵役制度讓年輕人消磨志氣,若國家的制度充滿著不公平、腐敗,人民也不想為那些掌握權勢的人犧牲。更進一步,若對於這個國家的價值不認同,人民會抗拒兵役,例如越戰時不少美國年輕人拒絕服役。」

顧爾德先生所觸及的命題,說白了,不就是迄今仍然還在吵吵嚷嚷的:我們的軍隊「為何而戰」或「因何而戰」的最最最基本大哉問。

要捍衛蔣家兩代的威權國家體制,值得台灣千萬子弟為之獻身嗎?

同樣問題若是換到今天再來問一遍新世代們,多數人大抵會認為你一定是頭殼壞去了!那我們就將該題目改換成,你願意在中國武統脅迫下為台灣而戰嗎?結果答案就自然浮現上來了:70%的人民給了正面回答。

拒統就是台獨,那兩岸還有需要交流嗎?

所以「台灣人民何以要拒統」,毋寧才是最需要去探索的真實答案。

可嘆的,中共的解讀卻會是:那70%說要「捍衛台灣」的人民全都是「支持台獨」,也即是台灣已出現有70%的「台獨份子」。依此也可證得:中共口說要「買盡台灣人的心」,根本就是個「欺騙口號」,他其實只在意於你是否肯跪舔聽命!正如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不能既要來賺錢,又要喊台獨」的慣性思維一般,所謂和平統一就是要你「棄甲投降」。台灣人民當下所珍惜的「自由、民主、人權」之價值與生活方式,中共既不喜歡,還視之為蛇蠍猛禽,急欲除之而後快。則兩岸還能找得到多少交集可談可議?

話題得繞回到小英總統所提到的台灣軍隊不缺兵而是缺官,何以致之?

頭重腳輕的人事結構才是軍隊的巨大隱憂

依據國防部公布資料,2018年含「末代義務役」1萬1千餘名在內,國軍作戰兵力(不含文教職、軍校學生及聘僱員)將維持在17萬3千人。其中軍官約為36000人左右。然後我們再參照現在國軍掛星星的將領人數,曾經從最高人數約505人一路下滑到現在的編制員額約292人。但,明眼人大概不難立即查覺到:官與兵的比例顯然是不合理的。尤其是將軍與中下級軍官的人數比例更顯得頭大腳輕。

即使用最簡單的算術按比例計算,每位軍官和兵力之比是1:4.8;每位將軍和軍官之比則為1:123.8;這樣的官與兵之人事結構顯然不符合效率領導原則吧?

於是由此很不搭調的「軍隊階級結構」,我們也可以輕易聯想到:這樣的軍隊怎會是個可以保家衛國的「台灣國軍」?軍官太多必然表現出指揮系統的紊亂與無效率,也必然會呈現軍官勞役和責任分配嚴重不均勻與不合理的崩裂現象,則其已形嚴重內化的「虛假文化」也就必然日益深沉。

猶記得,小英總統在2016年剛上任不久的6月4日,即親自到宜蘭陸軍金六結153旅新兵訓練部隊進行視導,她在致詞時說了段刻骨銘心的話,當時的報導是這樣寫的:

「基地的草除得乾不乾淨,也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新兵們有沒有妥善的防護機制,確保新兵在訓練時的安全。油漆與除草,代表軍方對她視導的重視,她非常感謝,用心她都看到了。但光是油漆與除草,不會讓國軍更好,新政府推動國防改革一個重點,就是要優先改變一些國軍既有的文化。希望全國士官兵都要牢牢記住這些事,戰力要強,最重要的是制度要好。制度好,效率才會高,士氣才會強,軍人才會有尊嚴,國軍才能吸引好的人才,一個現代化人性管理的國軍,就是推動募兵最好的宣傳。」

總統蔡英文4日視導宜蘭部隊,第二站抵達陸軍金六結營區視察新訓中心。(顏麟宇攝)
蔡英文總統視導宜蘭部隊,抵達陸軍金六結營區視察新訓中心。(顏麟宇攝)

「台灣國軍」該進行大跨度「轉型正義」了

小英總統會一語道及「制度好,效率才會高,士氣才會強,軍人才會有尊嚴,國軍才能吸引好的人才」,確實是重中之重的人事結構與軍隊倫理的重建綱目。然而悠悠的兩年快過去了,小英對軍隊的提示記憶猶新,而長期充斥於國軍的「虛假文化」究竟改了幾分了?官多兵少的指揮結構敢進行大力改革嗎?

所以,不要再問「台灣人民為何不當兵?」或是該實施徵兵制或募兵制的假議題了。現在應該直接質問:「台灣國軍」已進行大跨度「轉型正義」(台灣軍隊本土化)了嗎?

臺灣要反武統分兩層次,一是純軍事對抗,那涉及職業軍人之事。但臺灣軍方對反武統的意志力及能力普遍令人懷疑。此又涉及一旦戰爭發生時,國家總動員法,臺灣軍民從未演練過。

台灣政府做好「民間抵抗」的教戰守則了嗎?

戰爭如在境外(外海),民間要做何準備(備糧備水);當戰爭涉入到臺灣本土時,尤其第一波火砲攻擊屋毀人亡,民間及地方政府如何疏散、掩護、搭救?當對方傘兵空降到各大城市時,軍方如何迅速集結進行圍殲潰擊?而民間後輩軍力如何自我組織立即動員並投入武力對抗?特別是「民間抵抗」這一塊,我們幾乎是完全空白。

坊間一直都有一種假想,只要軍方少數已被策反的軍官宣告投降,解放軍攻台這一場戰爭就結束了?這假想所喻示的豈不是對退將們投共的諸多言行之深層不安嗎?也基於此一不安,我們是否也該回問:該民調中另外不肯為台灣而戰的30%民意,在第一擊後會是怎樣的行為反射?

衡之於世界史,舉凡國家獨立過程必經戰爭之考驗,臺灣民間若無武力抵抗之能力和心理準備,則所謂公投獨立都是空話。易言之,全民意志力要先做好「反統一戰爭」的武裝準備,才有獨立公投的實質內涵。否則戰事一發生,大家都成難民了,還談如何抵抗?我們要學以色列或瑞士,戰事一發生,全民皆是戰士,這才是真心「做台獨」,否則只是口號台獨,遺害眾生罷了!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現任《六都春秋電子報》創辦人。更多好文請看〈陳昭南專欄〉。作者每周發表於《風傳媒》的專欄系列,已收錄於作者新著《迷航的國度》一書。欲優惠購書者,請填寫申購單(請點擊進入),或電洽蔡先生(0912661869)。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昭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