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鍾觀點:繁體?簡體?建議兩岸領導人先從「文字統一」談起

2022-04-06 06:20

? 人氣

韓國在公元三世纪,引入漢字。十五世紀,世宗大王創立朝鮮文字,與漢字並用。元代至清,韓國是中國屬國,漢字為官方文字,1948年,韓國曾禁漢字,後又恢復,迄今仍用1800個漢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韓國再去聯合國為「韓國漢字」申遺,中國可能會百口莫辯,中國對自己的傳統文字都不知珍惜,如何去辯?

5. 台灣人民認為大陸簡體字是「文革」毁滅傳統文化的遺毒,打從心底排斥

大陸的「漢字簡化」,始於1956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發佈了「漢字簡化字方案」,人民日報開始使用簡體字。1964年和1986年,又兩次發佈了「簡化字總表」。2013年,再做了一些修正,之後,大陸簡字一直沿用迄今。

中國「漢字簡化」後,曾有很多反對的聲音。1957年,中國展開「反右鬥爭」,很多知識份子因反對毛澤東的「漢字簡化」及其所倡議的「漢字拼音化方案」而受迫害,從此噤聲。1966年至1976年,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知識份子更惶惶不可終日,文革時,被無法無天的紅衛兵鬥爭、公審、遊街、凌辱至死者難以計數,文化人自保猶恐不及,更無人敢對「漢字簡化」置一詞。

而在台灣,兩蔣父子和知識份子認為,大陸執政者無權簒改傳統文字,毛澤東發動的「漢字簡化」和「文化大革命」,都是毁滅中國傳統文化的行為,因此堅決反對。文革時期,兩蔣在台灣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加强學校中國歷史、文化與國學的教育,和大陸的文革暴政,隔海抗衡。

遺憾的是,1976年,毛澤東去逝,鄧小平、葉劍英等人在驚濤駭浪中,粉粹了四人幫,終止了文革,帶領中國走向改革開放之路,卻没有終止大陸的漢字簡化。我認為,可能是窮於應付保守勢力對改革開放政策的反撲,先保經濟,而捨文化,避免腹背受敵。

6. 中國已是經濟大國,對待文化,不能粗暴,應尊重古人的「著作權」

但是,文字是文化組成的重要部份,大陸的漢字簡化,其實對中國傳統文化傷害至深,此絕非小事。如今,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待文化不該如此粗暴,用一句現代的語言,不能因古人無法為自己維權,而擅改其作品文字,侵犯其「著作權」。

加以現在書寫日少,鍵盤輸入已不影響使用效率,中國應重新審視漢字簡化之不合時宜,應儘速調整。

7. 兩岸應共同進行中國文字的優化,應繁(漢)簡並存,去蕪存菁

中國傳統文字,經千年淬煉,留其精華,不僅有書法之美,更有其深沈意境,不可輕易捨棄。大陸漢字簡化,取書寫之便,但失之粗俗,更有很多傳統優美的文字被消失,台灣人民難以接受。

兩岸文字的差異,造成文化認同的疏離,非常不利於兩岸的交流與融合。

兩岸應共同進行中國文字之優化,應繁(漢)簡並存,繁而冷澀者棄之,簡而粗俗者去之,讓中國文字去蕪存菁;大陸政府文書,可逐年增加傳統漢字比重;應尊重古人著作權,古文應存其原字,不可擅改,新作則隨作者所好,讓人民有選擇繁簡文字的自由。

先求兩岸「書同文」,再求世界中文之統一。此知識份子所至盼!

*作者為西陵電子創辦人,曾任台灣電電公會、工商建研會、青創會理事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