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維德觀點:中國抵抗制裁的能力比俄高,但非無懈可擊

2022-04-05 07:20

? 人氣

當然,美國的資本帳赤字也意味著貿易赤字。而中國在這邊的籌碼,就是它出口給美國的產品。但問題是,中國到底賣了哪些東西出去?這些產品容易替代嗎?如果容易替代,美國即使突然終止貿易,國內也只會陷入通貨膨脹,這時候社會受到的傷害是可以控制的。然後不要忘記,在COVID-19之後,美國已經花了越來越多工夫分散它的供應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至於中國拋售美債這種劇本,很多人都在談,但其實不太可能有用,因為美債市場太大了,即使出現暫時波動,聯準會也都能解決。

世事複雜,結果難料

當然,中國到目前為止都沒有跟世界直接對抗,所以有很多因素都無法準確預測。但我們依然可以確定,萬一走到這一步,各國一定會根據中國的經濟實力,決定是否願意祭出制裁。這次的俄羅斯事件就證明了兩者的關係:俄國的GDP大概跟佛羅里達州差不多,所以制裁難度不高;中國的GDP比它龐大非常多,所以更難判斷,不過即使如此,中國的經濟實力還是不足以挑戰整個世界。

目前有一些小國並不打算對抗中國,在這次事件中也對於西方祭出的制裁相當不滿,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中東國家。不過這些國家都還沒有打算調整貿易方向,讓整個國家的經濟轉向中國,脫離美元與歐元生態系的掌握。目前唯一這麼考慮的只有俄羅斯,而且這跟兩國的進出口項目有關,俄羅斯是能源與糧食的出口國,中國剛好是這兩者的進口國。不過即使要整體轉向,也勢必得花一個世代的時間,畢竟俄羅斯至今以來的關注對象,以及地理和經濟上的配置,都是針對東方的歐洲,而非南方的中國。

中國也有它的問題,它的規模太大,改弦易轍並不容易,國內的各種巨大需求,會讓所有輕率的舉動都一次牽動十幾億人。它必須思考在危機發生時,到底能不能成功動用外匯存底,也得思考萬一自己猜錯,會付出怎樣的代價。無論如何,美國一定會用糧食問題來威脅中國,而且威脅的效果相當大。這表示當下的世界還是延續著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規則:光靠軍隊是拿不下領土的。

*本文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特聘外籍研究員;譯者為劉維人,本文原刊《銀行家雜誌》148期經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