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偉恩觀點 2022年「兩會」下的國際關係與兩岸情勢

2022-04-04 07:10

? 人氣

五、RCEP成為中國深化多邊經貿合作的重要平台,所以CPTTP不會是主力,雖然中國已正式提出申請。與此同時,WTO對於中國的重要性仍然非常大,更何況目前的副秘書之一是中國籍的官員,具有負責市場進入、智慧財產權、服務貿易、投資貿易、相關數據研究的職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六、綠色低碳發展部分,報告中承諾中國會有序推進碳峰值與碳中和,但誠如本文先前提及的,北京官方的立場與決心都還有所保留,同時報告內容中沒有提及明確的數字化或時間表。由於習近平承諾的碳峰值時間是2030年,而中國在最新中與美國的氣候聯合聲明中又承諾2026年開始減少燃煤發電,因此理論上化石能源的生產和消費在中國要逐漸限縮。然而,中國製造業的能源消費結構不太可能在2030年以前擺脫高耗能的問題,加上二氧化碳減排的推行必定妨礙中國在諸多國際壓力下的經濟發展目標,因此並不值得期待。

七、最後,在軍事方面,報告強調「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以全面深化練兵備戰、加快現代軍事物流體系、國防科技創新,以及優化國防科技工業為目標。表面上這是合乎情理的軍事安全規劃,但北京當局實已聚焦在「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持續深化軍隊的戰訓與練兵體系,以落實習近平要求的備戰導向軍事政策

北京的解放軍與習近平的宣傳海報。(美聯社)
北京的解放軍與習近平的宣傳海報。(美聯社)

參、國際面向的觀察

儘管2022年的「工作報告」側重穩健的國家發展,而未提及太多涉外政策,但兩會期間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記者會上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的回覆中論及北京當局在中俄、中歐、中美、烏克蘭事件、台海問題,以及「一帶一路」等議題上的立場或看法。以下簡要分析之:

一、主張國際社會需要團結而非分裂,國際互動應是對話為先而非對抗先行。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會繼續採行並遵循多邊主義。藉機暗諷美國;提及有些大國為了維護霸權地位而炒作昔日冷戰思維,製造國際社會分裂和對立。相較之下,中國則堅持在多邊主義旗幟下跟各國團結在一起,尋求合作解決問題。

二、在烏俄衝突上,中國有限介入,但不對事件本質表態。事實上,衝突爆發後,習近平曾與Putin通過話,北京的立場是期待看到俄烏雙方和談,也願意在過程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對於此刻烏克蘭境內的人道危機,中國希望人道問題不要政治化,以切實保護平民為先,中國支持聯合國在人道援助方面發揮之作用,也願意提供協助。

三、中俄是最重要的緊密鄰邦和戰略夥伴,兩國已共同發表聯合聲明,表明反對重拾冷戰思維和挑動意識形態的對抗;相反地,主張國際關係應民主化。至於兩國關係的發展,王毅表示合作前景廣闊,不受國際情勢波動影響,兩國將保持戰略定力,持續推進「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