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改作物打前鋒 印度拚2次綠色革命

2015-02-27 15:40

? 人氣

印度即將展開第二次綠色革命,憑藉竟然是基因改造作物。(美聯社)

印度即將展開第二次綠色革命,憑藉竟然是基因改造作物。(美聯社)

2030年,印度的總人口數預計高達15億,可能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都市化造成可耕地減少,加上慘澹的糧食生產力,如何餵飽15億人成為印度的一大課題。然而新德里當局如今的希望寄託,卻是非常具爭議性的基因改造作物(GM crops)。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印度新任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2014年5月上任後不久,政府便開始放行基改作物田間試驗。環保部長加瓦德卡(Prakash Javadekar)表示:「安全、有限制的田間試驗正在進行,要歷經漫長的過程,才能確定作物是否安全無虞。」



基改棉花2002年登場

莫迪在家鄉古加拉特邦(Gujarat)執政時,就是基改作物的擁護者。2002年,印度核准種植基改棉花「Bt cotton」,成為印度唯一的基改作物。「Bt cotton」的棉種含有黃豆菌基因「蘇力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內含天然殺蟲毒素。

這種基改棉花成功終結印度棉花農的蟲害噩夢,取代了95%的印度棉花,種植面積達1160萬公頃(約台灣面積的1/3)。印度也從棉花的淨進口國搖身一變成為棉花生產大國。

基改雙面刃 印度農民濺血

儘管數據漂亮,印度人民黨(BJP)的基層組織卻不支持自家領袖的政策走向。因為基改作物往往得仰賴孟山都(Monsanto Co.)、杜邦先鋒種子公司(DuPont Pioneer)等跨國企業提供種子。

為了吸引農民持續購買種子,種子公司時常誇大新種子的威力,許多印度農民仰賴貸款支付種子、基改作物相關裝備的費用,甚至有人不堪負荷而選擇自殺。2011年釋出的紀錄片《苦澀的種子》(Bitter Seeds)披露了跨國企業如何蠶食印度農業,該片指出,每30分鐘就有1位印度農民自殺。

將印度農業交到外國公司手中?

印度60%人口從事農業,民族主義組織「民族覺醒論壇」(The Swadeshi Jagaran Manch)發言人普拉迪普(Pradeep)痛批:「沒有明確證據顯示基改作物可以提高產量,況且,為什麼我們得把農業交到外國公司手中?」

拜綠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所賜,印度穀類的產量在1960年代倍增,糧食得以自給自足。如今,印度對食用油與蔬菜的需求量大增,60%的食用油得依靠進口,每年花費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100億元)進口食用油,是全球油品的第三大進口國。

各項試驗大放行 監管制度待落實

由印度人民黨領導的地區開始帶頭進行基改試驗,例如馬哈拉什特拉邦(Maharashtra)核准進行基改試驗的項目有:稻米、鷹嘴豆、玉米與茄子。德里大學(University of Delhi)的潘塔爾(Deepak Pental)教授正在對高產油作物芥菜進行基改試驗,有望提高30%的榨油量,他認為:「聯邦政府為了改頭換面,變得更加果斷。」迪帕克的基改芥菜可望在2年內上市。

印度對基改作物敞開雙臂,令綠色和平組織(Green Peace)不以為然,印度分部的成員印尼亞(Manvendra Singh Inaniya)表示:「政府趕著開放基改試驗,但監管機制仍然存在不少漏洞,令人十分擔憂。」

潛藏危機?安全無虞?

他認為測試不足的基改作物潛藏危機,希望政府謹慎考慮。該國的食品監管制度常令基改食品業者陷入尷尬處境,例如為了確保食品安全及生物多樣性,印度在2010年時曾暫緩種植基改茄子。

但印度環保部的官員表示,研究指出基改作物沒有不良影響,當地企業可考慮與孟山都等跨國企業合作,取得基改作物的授權,例如「Bt cotton」就是採用這種做法。孟山都印度分公司的發言人指出:「農民都很聰明,也值得擁有更多樣的選擇。」

基改爭議多 台灣也吵過

目前世界上已有超過4400萬公頃(約12個台灣)的土地種植基改作物,研究重鎮位於夏威夷。在台灣,許多生鮮食品都會強調由非基改作物製成,可見非基改作物在國內頗受歡迎。

行政院今年1月初曾表示要擬定「基因改造科技管理條例」,放寬相關限制,鼓勵國內研究、生產基改動植物,可望創造千億商機。消息傳開後引發軒然大波,義美食品的總經理高志明痛批此條例將讓台灣「淪落為全世界基改商業霸權最佳的基改試驗場」。

行政院後來發表聲明指出,修法的目的並非鼓勵種植基改作物,而是基改作物的研發需要法律管理,且盛行幾百年的農作物「雜交試驗」也是基改的方法之一,不必將其視為洪水猛獸。

儘管如此,多位專家仍然提醒,政府想靠基改救經濟、救農業,必須進行完整的評估規劃,不宜貿然放寬限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