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慶岳專欄:時代─歲月淘洗下的特殊質地

2018-04-22 05:50

? 人氣

20170516-國父紀念館館長林國章致贈國父紀念館攝影圖予建築師王大閎之子王守正建築師
國父紀念館館長林國章致贈國父紀念館攝影圖予建築師王大閎之子王守正建築師。(資料照,風傳媒)

王大閎的主要作品,除了自宅與集合住宅外,幾乎都以政府的公共建築為主。然而,台灣建築界從八○年代起,開始進入由資本權力主導的潮流,與之呼應的「後現代」風格大興其道。王大閎與這二者似乎格格不入,逐漸顯現出退隱與不語的狀態,甚至有很長一段時間幾乎被整個社會所遺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相對於王大閎的幽微深遠,林孝信是非常不同類型的人物,兩人年紀相差近三十歲。林孝信是台灣戰後成長的第一代,堅定相信知識的力量與民主的重要。他在芝加哥念書時,與朋友一起創辦了《科學月刊》,意圖推廣台灣民眾的科學基礎教育,同時間積極參與保釣運動,為此被台灣政府列為黑名單並吊銷護照,甚至被迫放棄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候選人資格,以無身分者留居芝加哥多年。

我和兩人都有近距離的接觸,譬如為王大閎籌辦了「久違了,王大閎先生」建築回顧展覽,以及整理他花數十年完成的小說英文手稿,並由同為建築界前輩的王秋華翻譯出版。十分榮幸的,藉此能在王大閎極度低調退隱的晚期生活裡,讓我得以有機會近距離去體察他的舉止風範。

我一九八五年研究所畢業,就被介紹去為林孝信設計「士林書店」,這是他一群保釣好友集資、預備給他經營與維生的「事業」。我因此在當時芝加哥大學旁的他家公寓,讓他引領讀完整本《資本論》。有時讀書會的成員缺課,只剩我一人出席,但他依舊意志昂然地上課討論,情緒與熱情完全不受影響。

林孝信後來回到台灣,依舊以著傳教士般的熱情投身教育界,我和他只見過幾次面。其中一次,他計畫籌辦一個保釣大型紀念活動,邀請許多海外人士參與,希望由我負責來籌畫開幕大型晚會與晚宴活動,顯然心中有著許多美好的想像。我問預算經費以及籌資情況,居然完全沒有任何眉目,後來告訴他在這種情況下,我其實無法參與幫忙,也完全驚訝他的某種天真與樂觀。

王大閎與林孝信都是與我同時代的人,我不知道他們最後能否在時代洪濤的淘洗下,被歷史長久記憶下來。但是他們都讓我感覺到一種特殊的質地,就是對某種價值與本質的堅定信仰,以及在時代的現實起落間,不輕易隨之起舞的堅毅與沉著。

而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即令長期被社會忽視與淡忘的狀態下,兩人依舊維持著優雅的生命姿態,可以從容不迫地過著生活,無怨無尤地面對生命起伏。也許,這就是我希望這個時代能留傳下去的真實面容,是如他們這樣甘於寂寞者才能擁有的榮耀吧!

*作者為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系主任,小說家、建築師。本文原刊新新聞第1624期。授權轉載。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購買本期《新新聞》

➤加《新新聞》LINE好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

阮慶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